为什么说“川人从未负国”,不服来战呀!

“川人从未负国”,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是四川人用鲜血书写的光荣与骄傲,充分地说明了四川人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句话的出处以及它背后的历史。

为什么说“川人从未负国”,不服来战呀!

火爆的四川人干翻了蒙古人,我以我血祭轩辕。公元1258年,蒙古汗国第四位大汗蒙哥带了4万蒙古主力杀到了今重庆的钓鱼城(历史上四川重庆是一家),激战数月,不但没有拿下只有5000守军的钓鱼城,而且蒙古的大汗蒙哥也在战斗中死在了钓鱼城下。蒙哥的意外死亡,导致南宋得以继续苟延残喘。后来,南宋灭亡后,钓鱼城的抵抗没有了意义。1279年川人在抵抗了蒙古军队40多年后,在得到忽必烈伤害城中百姓的承诺下,守军才弃城投降,而守城的32名将领全部拔剑自刎。钓鱼城之战之后,就有了“川人从未负国”的说法。

为什么说“川人从未负国”,不服来战呀!

川人的光荣并没有就此止步,这一次他们又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1911年5月,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铁路强行收归“国有”,但随后之后竟然卖给外国侵略者,火爆的四川人可不干了,他们发动了轰轰烈烈地保路运动。清政府一看急眼,忙调武昌的清军开赴四川,从而掀起了辛亥革命,四川人民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前头,推翻满清,建立民国。

为什么说“川人从未负国”,不服来战呀!

川军出川,血肉抗战。“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在抗战时期,四川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牺牲,用鲜血与生命捍卫了民族的独立。川军出川抗战,特别是台儿庄战役,打出了四川人的威风。在抗战时期,四川人为全国的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四川为前线提供了近300万人的兵源,占全国同期实征壮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一还多!四川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十分之二,即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人,位居当时全国各省之首。

为什么说“川人从未负国”,不服来战呀!

川人坚韧、刚强、忠诚、机智、无畏,可以说“川人从未负国”!川人用鲜血书写了自己的关荣与骄傲,值得我们向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四川人们致敬,他们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