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里常出现的“六百里加急,马上送到京城”是什么意思?

投降输一半的创始人

清朝对这个是有严格规定的,清朝的驿站主要归兵部管辖,主要分为驿站和军站两种传递方式。

“六百里加急”属于军站传递,通常采用“快马接续”的方式进行传递,军站传递规定需保证最少日行三百里,如果事情紧急也可以使用五百里、六百里、七百里、八百里的速度进行传递。

清朝公文传递规定

清代的驿站管理极为严格,驿站整体由兵部车驾司负责管理,传递方式则有军站和驿站两种。而且对奏折、文书、军报实行分类管理,普通文书只能通过驿站进行传递,是不允许使用军站的;军站通常用于朝廷和西北两路将军、大臣的文件往来。题主所说的“六百里加急”就是属于军站的传递方式,而且属于军站中的急递。

根据《大清律例·兵律·邮驿》记载,清朝规定“急递铺每十五里设置一个,有铺司一名,铺兵四名”。《光绪会典》记载,清朝全国共有急递铺约1.4万处,铺兵4万余人。兵站可以说是四通八达,往来极为迅速。

清朝急件如何传递

军站使用是需要证明的,官府使用的叫勘合,军队使用的叫火牌。如果需要使用军站,那么文书封面上需要标明“马上飞递”的字样,根据《大清律例·兵律·邮驿》规定,加注“马上飞递”字样的公文需保证每天三百里的传递速度。如果更加紧急,需要在公文上另外标注“四百里、五百里”的字样,而军站则根据公文上标注的要求安排传送,沿途接递驿站要填写“连排单”,用来保证传递时间。

所以,一般的紧急公文使用的大多为三百里的传送速度,只有出现紧急军情等突发事件,才会使用到三百里以上的传送速度。所谓的六百里加急和八百里加急极少出现,一般出现这种特急件都是发生了战乱或者特别紧急事件,而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基本是跑死马的节奏,必须是不惜体力的进行传递,每到一站更换马匹,中途不进行休息,玩命的跑。往往将消息送到目的地,人和马都到极限了,甚至会出现将人累死的情况。

事实上,六百里、八百里的加急公文很少出现,影视剧中动不动就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肯定是不符合实际的,要知道根据《大清律例》规定,胡乱使用军站和军站传送出错都是要重罚的。


香茗史馆

所谓六百里加急,就是说需要传送的文书十分紧急,必须要于最快的速度呈报上去。清朝的文书传递是通过设置在各地的译站来进行的,一般二十公里就有一个译站,都是有转门的人员骑马传送,普通文书的传送一般不需要时间限制,加急文书分为二百里加急,三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还有更为甚的八百里加急。加急文书在译站换马不换人。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为原则。


岁月那些事

六百里就是一天跑六百里。


古代官方文件靠驿站,加急文件会特别著名“马上飞递”的字样。要求速度是300里每天。


六百里,七百里,八百里都有的,不过受马匹速度限制,最高也就八百里了。这也要换人+换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