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插秧季之特殊味道:你吃過燒魚鍬和燒黃鱔嗎?

憶插秧季之特殊味道:你吃過燒魚鍬和燒黃鱔嗎?

陸游有詩曰:“時令過清明,朝朝布穀鳴,但令春促駕,那為國催耕,紅紫花枝盡,青黃麥穗成。從今可無謂,傾耳舜絃聲。”

春天來了,大清早不是被爸爸媽媽叫醒,而是被布穀鳥叫醒,“快點播谷,快點播谷……”,這種聲音,相信很多農村的出來的人都有這個記憶吧!這時家家戶戶真是種田忙呀。媽媽也會計劃著犁田,播種。那時舅舅是我們家好幫手,犁田的工作一般都是舅舅。

憶插秧季之特殊味道:你吃過燒魚鍬和燒黃鱔嗎?

插秧前都要用牛把田犁兩次,第一次是把田裡的雜草用犁頭翻到下面去。第二次是用耙把田的裡泥巴弄平,最後才是插秧。記得上高中時,週末也有過幫家裡拔秧苗體驗,這個活兒真累!

憶插秧季之特殊味道:你吃過燒魚鍬和燒黃鱔嗎?

談到犁田就讓我想起了冬水田裡翻田時的意外收穫。經常就會抓到好多的魚鰍和黃鱔這種

野生的魚鰍和黃鱔顏色偏黃,顯得很瘦小。但這種黃鱔和魚鰍現在是很難在市場上買到喲。家裡面一般會把魚鰍炸著吃。黃鱔具說頭有螞蟥,是不能要的,爸爸會用一個大頭針把黃鱔紮在一小塊木板上,用小刀片,從頭的背面剖開,把骨頭去掉,再把頭不要。記得爸爸經常說,千萬不要把黃鱔的血洗掉,這樣炒出來的鱔魚最嫩,味道更鮮美。家裡面最常做的方法就是用家裡面泡菜罈子裡面的姜、泡辣椒來炒起鍋就放點味精和蔥一盤子上桌真是下飯開胃的好菜呀!棒噠噠!

憶插秧季之特殊味道:你吃過燒魚鍬和燒黃鱔嗎?

鱔魚和魚鰍不光是上面的吃法,可以燉湯,更是火鍋必備。但我們小時侯還有一種特別的吃法(燒黃鱔),那就是用竹籤串上,在材火裡燒著吃。那味道至今還回味無窮。一個字“香”,淡淡的清香,是沒有鹽味的那種特殊肉香味。

這時節晚上也最是熱鬧,田裡青蛙“呱呱”叫聲,響成一片,人走近了,就停了,離開了,馬上又叫起來了,此起彼伏,有意思得很!養蝌蚪的事,我們都有過,更有抓青蛙吃的故事(當然現在青蛙是有益的動物。抓青蛙也是小時侯不懂事。現在是沒有人捉青蛙的喲!)。呵呵!但我要想說的是我爸爸帶我抓野生黃鱔的事。他會自已用篾條和大頭針做成抓黃鱔的工具。往往是田剛犁過,或者秧苗剛插到田裡。到了晚上,我們倆個會在田間去抓,往往“小傢伙們“這時會出來遊玩。我們總會準備一個亮度特別好的電筒,他在前面走我就跟在後面,手裡提著一個裝魚的籃子。說來也好玩,爸爸總是在前面小聲地說“別出聲”,我就在後面停止腳步。爸爸的動作很麻利地把田裡的黃鱔紮起來,一邊用手取下來,一邊把電筒往後面照照,讓我過去裝。有時侯我們兩個小時下來收穫真的很不小。第二天,爸爸會給我們加餐,美味一頓。想到這些,真是很好笑,也很好玩,很有趣,但更誘人的是那吃的東西呀!

插秧季特殊的味道,野生的味道!來自田間,來自家鄉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