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五子良将和刘备的五虎大将谁更厉害?

蓝星随笔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而且要历史和演义分开说。首先我们先做简单介绍,先说五子良将,不熟悉三国演义和历史的人通常都说不清五子良将到底都是谁,他们是指三国时期曹操帐下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五虎上将就都很熟悉了,也就是关张赵马黄了,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之所以有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都是因为写《三国志》的陈寿的安排,他在撰写魏书时,将此五子良将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后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而五虎上将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陈寿将关张赵马黄五个人一起做传记,但并没有说他们是五虎上将,是后来人们的传说和演义开始称他们为五虎上将。

要说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哪五个人更厉害,其实并不容易说清,因为各有功绩,互有胜败,如果单纯论武力的话,只能参照三国演义,那么五虎上将的武力肯定要强一些,因为都是三国演义中的超一流武将,所谓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的武艺排名。五虎上将全部位列其中,而五子良将一个也没有选上,所以五虎上将肯定要强一些,但是这又和三国志中的记载是不一样的,比如三国志中杀了文丑的并非关羽,而是徐晃,这说明徐晃的武力不容小觑,所以他们之间的差别可能没那么大,但是即便在三国志中,陈寿也突出了五虎上将的武力,所以五虎上将的武力或许要强一些。


但是在领兵打仗的指挥能力上,五子良将就不次于五虎上将了,特别是五子良将中的张辽,这个人很少打败仗,其主要战功有征天山攻讨陈兰、梅成;北征乌丸斩杀蹋顿单于;镇守合肥抵御孙权,并曾以寡溃众,大败孙吴大军,这样的历史功绩在五虎上将乃至五子良将其余人中无人可比,就是整个三国时代也少有人可以比肩。

张辽战功突出,五子良将的其他人也都战功赫赫,但是相比五虎上将却并不出色,比如关羽水淹七军击败过于禁,黄忠定军山斩杀过夏侯渊,而夏侯渊的武力和战功都不下于五子良将,马超和曹操交过手,还曾经把曹操打得丢盔弃甲,张飞义释严颜顺利收蜀地,赵云的战功也不少,所以指挥能力也都相差不多。

但是五虎上将中的关羽,张飞和马超都有为人性格上的缺陷,比如关羽大意失荆州,张飞喝酒失徐州,张飞让刘备失去了最初的根据地,关羽的失误则让刘备一统天下的可能成为泡影,而马超曾经轻易为曹操离间计所蒙蔽,到了刘备手下之后,也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说了如上这些,您对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也有一些了解了吧,你能分清他们谁强谁弱吗?如果你是领导,你希望有哪些人呢?怎么用它们呢?欢迎您在下面发表高见。


宇宙万能镜

问题既然提出了“五子良将”与“五虎上将”概念,那么题主应该就是说的演义。

其实演义的话单挑能力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在这里罗列一下大概的战绩吧。

首先是战绩最为耀眼的关二,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败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自出场,至被十万斩首杀青,陆续阵斩敌将程远志华雄管亥荀正车胄等共计十七人,陆续败夏侯惇徐晃许褚等曹魏大将,堪称西蜀勇武第一人。

其次便是常山赵云,跟随刘备近三十年,长坂坡七进七出,建安二十年汉中之战获先主赞誉“一身是胆”,截江夺孤,义辞赵范,力斩五将,辕门独据,先后斩杀裴元绍高览朱赞等二十四人,征战一生未尝败绩,被称为“常胜将军”。

第三是燕人张飞,长坂坡据水断桥,平西川守汉中,仅仅巴西一战就堪称惊艳绝伦,足以奠定其名将地位,演义中共斩杀敌将邓茂曹豹等十人。

第四是打的曹操割须弃袍的西凉锦马超,服西羌,平西川,战许褚张飞,速败张合,奈何演义给的镜头太少,加上四十七岁便已然西去,极为可惜。先后斩杀王方李通马玩等十余人。

第五老将黄忠,最出彩的就是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先后斩杀敌将韩浩夏侯渊等五人。

接下来是曹魏五良。

张辽,威震逍遥津一战成名,阵斩塌顿,关羽曾经对张飞说张辽勇武不在他们二人之下,关羽的自傲在演义中放大到了极致,能够让他说出这句话张辽勇武可见一斑。

乐进这个人比较尴尬,在演义中跟经常李典混在一起,在第六十二回被锦帆贼射伤后就他娘的成了失踪人口,五子良将的拉分选手。

于禁,曾被刘备张飞夹攻,除了吕布之外没有人享受过这种vip服务,西凉之战,于禁力战马超三回合不死,想射马超却误中李堪,箭法之神堪称超凡入圣。

但是!但是!但是!

能够证明于禁确实长于治军,擅长扎营的恰恰是赤壁之战,以及与关羽在襄樊的强强pk,而且,于禁去襄樊之前种了十年的地。

统军大将毫无疑问,显赫一生,却含辱而终。

张郃,一位躲来躲去把欺负他的人都成功躲死,然后雄起未成被司马懿给阴了的选手。

徐晃,拉低了许褚武力值,却抬高了颜良的质量。五十回合战平许褚,是他的人生巅峰,却在官渡之战中被颜良二十回合干倒,许褚只能在心中大喊mmp。

一位状况型选手,发挥不是很稳定,但是治军素有“亚夫之风”,想来应该不差。

对比一看,五虎简直完爆曹魏五良,什么长于治军也是扯卵,至于个人勇武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但是仔细想一想,除了曹洪庞德进曹营像打了鸡血一样之外,徐晃算是好的,徐晃没去曹营五十合打平许褚,白马坡被颜良二十合撂倒。张辽去了曹营,直接被文丑射倒。高览在袁绍手底下可以跟许褚掰掰手腕,进曹营被赵云秒杀。许褚以前多好的孩子,可以压制典韦,一跟了曹老板,让吕布压制的需要典韦来帮忙。夏侯惇偌大名头,进曹营被吕布干倒。典韦不跟曹老板之前能打虎,自从入了曹营会放飞戟了,看起来美滋滋,结果看到吕布吓傻了。曹仁于禁,弓马娴熟,武艺精纯,娴熟到什么地步呢,于禁在徐州被张飞速败,曹仁被周泰几下打跑,嗯,好一个弓马娴熟。

小说家言,不足为据。单以演义论,五虎上将确实完爆曹魏五良。

以上。

另外,我才是嗨到最晚的男人。


别走y

综合来讲,刘备的五虎大将更厉害,但从封号上就可以分出高下,良将和大将之间是有一定区别的。单挑和统兵能力来讲,五虎大将里面都曾经单独统兵征战一方,而五子良将里面张辽、徐晃能够排名进去。

单挑能力排名:

第一,赵云

赵云在十个人当中不但是最年轻的,而且是单挑能力最猛的。有个案例,曹操官渡之战,收服了河北四柱的高览和张颌。在官渡之战中,张颌、高览大战许褚和徐晃,不分胜负。后来曹操令高览帅兵攻打汝南,高览一刀劈了刘辟。正要抓刘备,只见赵云冲来,一枪刺高览于马下;高览卒。高览的战斗力是胜过张颌的,不然曹操不会派他去征汝南;但是赵云一枪刺高览于马下;这个着实恐怖。

赵云的第二个事例是当阳之战,也就是长坂坡单骑救阿斗。曹操派出了多名大将围追堵截,想活捉赵云;凭曹操这个性格,一般的战斗力他都不屑于去活捉,因为他手下名将云集,曹操会秉持着你投降我就要,我得不到的刘备也不能得到,除非超一流的名将。曹操上一次动心是活捉了吕布,结果刘备提醒了他:君不见丁建阳董卓乎。再次见到赵云这样忠心可嘉的超一流战将,曹操自然动心。结果,赵云杀了曹操几十名将军,打退了张辽(名将都有保命技能)等名将;最后曹操下令射杀的时候,赵云已经突破了包围,而且夺了曹操的青釭剑。

第三个就是,在赵云投奔了刘备后,一直担任的是刘备的贴身护卫,在荆州刘备跃马过檀溪的时候,也是赵云带领了500军士。

第二,关羽

斩颜良,诛文丑;河北四柱当中,颜良武力值最为强悍,官渡之战中,曹操手下的名将们张辽、徐晃等人,相继败在了颜良手下。此时,这些平日里总是看不惯曹操对关羽过分好的人,就说让关羽出战。结果,关羽骑着赤兔马,冲过去一刀劈了颜良,解了白马之围,足见关羽的武力值强悍,袁绍又派出了文丑;结果又是一刀被关羽劈了。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曹操派遣于禁领兵阻挡关羽,结果被关羽水淹七军,擒住关在了牢狱中。

关二爷没有和赵云比过武;但是我们都了解关二爷的性格——傲。一般人,真的难入关羽的法眼。但是对赵云关羽确实极为亲近,当刘备封了五虎大将后,关羽为五虎上将之首,派人去荆州给关羽送印,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关羽虽然给出的原因是子龙久随吾兄,但是要知道还糜芳、孙乾跟随刘备时间不比赵云短,也没见关羽说他们是他兄弟。从关羽的傲气,是不肯承认任何人武力值高于他的,而且关羽十分看重的是出身和地位;刘备是皇叔,但是对于赵云的出身没有详细讲,关二爷直接说子龙是我弟,这一点也反证了第一名赵云名副其实。

第三,张飞

其实张飞的武力值可能稍微高于关羽。“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生若巨雷,势如奔马”。但是张飞跟关羽差在哪里?打架缺少了缺少用脑。关羽在斩了颜良后,说:吾弟张翼德于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在这里印证了,张飞是超一流的战将。

长坂坡中喝退曹操百万兵,后来在攻打巴西和益州的时候,战绩彪炳。尤其是和严颜的战斗的过程中,义释严颜。郃进犯巴西,扰乱巴西郡民。张郃进兵至宕渠县,寇犯百姓。刘备一方面自己亲自驻扎江州,另一方面令张飞驻扎阆中,进攻张郃。张飞引张颌进入瓦隘口,与张颌大战,打的张颌溃败而走,张颌骑马走山路而逃。

第四,乐进

乐进死的比较早,事迹保存的也不全。陈寿也感叹“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乐进打仗总结起来有三个词:先登、斩将、大破之。这是曹操军队的人肉小坦克,打仗的时候,乐进带领几百突击队总能在敌方阵线撕开一个口子。打仗不要命,而且武力值非常高。乐进是早期跟随曹操打天下的,而且乐进是曹操的嫡系部队。

曹操破吕布的时候也是乐进带着突击队上的,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你想想该突击队里有这么一个小钢炮,守城的敌将那也是心里十分的怕怕。

张辽评价乐进: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刘备对乐进的评价,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

第五,马超

马超的单挑能力媲美于乐进,毕竟在西凉混了那么久,跟少数民族打交道,道理是没用的。马超被羌人称为神威天将军。马超父亲马腾被曹操所杀,马超起兵攻打曹操。杀的曹操弃袍割须,几乎丧命。

张飞和马超大战,打的不分胜负,有了著名的挑灯夜战。可以说马超的武力值是相当的爆表,冲锋和奔袭能力相当强悍,尤其是马战。

第六,黄忠

为什么黄忠能排在第六?因为黄忠有个牛逼的技能——射箭,在战场上黄忠不但武艺高强,而且有百发百中的本领,要知道人家黄忠可以移动着打移动靶,那可是狙击手里的王牌。黄忠在和关羽对阵的时候,能够打斗上百回合,但是马和人毕竟都是年龄大了,体力稍微差了一筹。关羽看黄忠的坐骑不给力,于是放了黄忠,让黄忠换了马次日再战。太守韩玄让黄忠射死关羽,但是黄忠感念关羽不杀之恩,于是前三箭放了空弦,第四箭一箭射中关羽的帽子。

黄忠吃亏在年龄,年龄大,毕竟体力各方面的身体指标比年轻的差些,但是百发百中的神射,让他可以争到第六。

第七,张颌

为何是张颌?五子良将没有直接比过武,但是张颌在官渡之战中,与高览大战许褚、徐晃。打的不分胜负,在这点上,至少可以断定张颌武力不在许褚之下。而许褚裸衣斗马超的时候,和马超打了个平手,当然许褚属于超长发挥。

相比其他几位将领,张颌略显年轻,张颌的进步也很快,在瓦隘口和张飞大战的时候。两人打的不分胜负,最后张飞诱张颌进入瓦隘口,才大破张颌军队。张颌熬死了老一辈的名将们,在三国后期的战斗中,给诸葛亮带来了不少麻烦,以至于诸葛亮要专门设计杀掉张颌。而且张颌这个人保命技能相当好,被张飞大破之后,弃马步行逃走。

第八,徐晃

徐晃是个名将,他的领军能力盖过了他的武力。徐晃的武力值非常高,张郃、高览是袁绍的河北四柱中的两个,徐晃和他们打的不分胜负。说明徐晃的武力值,不在张郃之下。

第九,于禁

围袁术部将桥蕤、张勋等于若县,斩其四将,于禁的武力值也可见一斑。但是于禁更多的担任的是主帅的职位,很少当猛将。如果排统兵能力,于禁会高于这十个人种的大多数。

第十,张辽

张辽是吕布手下八健将之首,张辽的武力值也不低,张辽最出名的是大破乌桓,斩杀了乌桓首领;还有就是张辽守合肥,在逍遥津一战,张辽身先士卒,以7000士卒大破孙权十万军队。张辽带领八百突击队,突入孙权军中,从早上杀到天黑。足见张辽的武力十分的了得。

统兵能力,待续;先给出排名榜

第一,赵云

第二,关羽

第三,于禁

第四,徐晃

第五,张辽

第六,黄忠

第七,马超

第八,乐进

第九,张郃

第十,张飞


嘟嘟读读

我们都知道,曹操的有五名大将,这五人分别是:张辽,徐晃,于禁和乐进。刘备手上呢,也有五名大将,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

我们看看陈寿的《三国志》对于五子良将的评价,翻译成白话应是这样的:“太祖建立这般的功业,而当时的良将,以这五个人为最先。于禁最为刚毅厚重,可是不能全节而终;张郃以巧于应变为人称道;乐进以骁勇果敢名显当时,然而我看他所作所为,却不符合他的声望,或许是史家记载有遗漏,不像张辽、徐晃记载得那么详备吧。”

而陈寿的《三国志》对于五虎上将记载的是什么呢?关羽和张飞,都是可敌万人的人才,

是当世罕见的将领,关羽为了报答曹操,张飞因恩德释放严颜,都是具备大国士风范,但是关羽本身却因刚强过度而自高自大,张飞性暴而失去恩德,结果都是因为这个短处导致失败,这也是命数所致的结果。马超因为击退戎族而自以为勇敢,结果导致族人被杀,真是可惜的事。如果能够怀抱虚弱的心态思考如何达到平安,不就可以完全无事了吗?黄忠,赵云过度于强壮勇猛,不多思考,成为他们的爪牙一类,这难道不是汉初的灌英、滕公一类人吗?

陈寿的评价把这十个人的优劣都毫无掩饰的描绘出来了,每个人性格上都会有缺陷和闪光点,但是如果在讨论五子良将孰优孰劣的时候,只应当考虑在沙场上,身为一名将军,独当一面的统帅时的表现和能力。但是“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当时所有的良将之中,曹操的五将领是最拔尖的呢?

从可以查证的战役次数上而言,曹操的五子良将参与最多,刘备这边马黄赵三人略少。从战役的重要性来说,每一场战役都是重要的,谁都不愿意去打一场无关紧要毫无意义的战争,毕竟战争是要死人的,但是有些战役的意义特别巨大,就比如合肥之战、襄樊之战。从这些战役的质量度上而言,张辽、徐晃完胜,而刘备这边,关羽马超都是以失败告终。因此在行兵布阵、统御方面,五子良将更优秀。  五虎上将中个黄忠和赵云略差一些,他们每次作战都是听从军师的安排,很少自己独当一面。

可从武力值来说,个人觉得,武力最高的应是赵云,单是七进七出,就可见出其魄力,必然是对自己的自信,一方面杀了那么久,还能突围。排名第二的,应是张飞。关羽曾对曹操说,张飞要比自己厉害,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虽说有所夸大,但是关羽这人性情高傲,虽然和张飞是结义兄弟,但想要让这样的人承认比自己还厉害,确实也不容易。  排名第三的,是马超,素有小吕布之称,和许褚打个平手,许褚这种人被称为虎痴,其实就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打起来基本是不要命的打,和这种人能打平手,马超确实很厉害。因此,武力方面,五虎上将更为优秀。

综合来看,其实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不分上下。


寻史

这个你要看怎么讲,若是按三国演义里的虚构,显然关张赵马黄一个比一个威风,五子良将根本就比不上他们,但要说实际,呵呵,那就听司马来啰嗦几句。

咱先说五子良将中最后一名乐进,官渡大战那会,他是立过功的,斩杀袁绍部下大将淳于琼,便记在他的功劳簿上。那么,乐进与刘备阵营的五虎将相比,是否逊色?在演义党看来,小乐简直就不能与关老爷相提并论。但实际上,咱看史料记载:先说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衣带诏事发那会。乐进曾跟随曹操讨伐徐州的刘备,当时刘备在小沛,关羽在徐州,结果刘备让乐进给打垮了,关羽也被生擒(当然演义的说法是投降)。但三国志关羽传记中,写的是关羽禽。

另一则记录是在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乐进在荆州襄阳,打败了关羽和一名叫苏非的无名将领,关羽逃了,南郡的蛮夷都出来向乐进投降。

还有一段记载,出现在《先主传》:“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张鲁)。”刘备跟刘璋说乐进和关羽打,他若不回去救关羽,估计乐进就能大胜,显然他的意思也是乐进能胜关羽(至少匹敌吧)。再说张郃,他曾带领一万多的部队进攻巴西,想把当地百姓迁徙到汉中去,结果遭到张飞的狙击,在这一仗中,张郃吃了亏,一方面是因为地理因素,山道狭窄,魏军首尾不能相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部队太杂,有当地百姓需要迁徙,这个也是个重要的缘故。

所以,随后的汉水之战,刘备的蜀汉主力部队面对张郃带领的部队,结果就是刘备败退,而夏侯渊听说张郃与刘备干上,急急忙忙过来增援,反而被黄忠截杀,最后居然是刘备获胜。不过张郃还是很有作为,随后他便安顿部队,组织新的防线,刘备这便叹息:“要杀就杀张郃,杀夏侯渊有什么用!”第三个徐晃更是了得。刘备进阳平关之际,徐晃率军阻击。刘备派部将陈式等十余营袭击马鸣阁,企图切断后方通道,结果被徐晃打得落花流水,蜀军自投山谷,死者甚多。而稍后的襄樊救援战,徐晃更面对当时已得大名的关羽,他的部下还是一堆新兵。可就是这一堆新兵,在徐晃带领之下打得无反手之力。更祭出声东击西的战术,放出谣言说要打这边,其实却袭击那边,关羽亲率部队出战,被徐晃打得落花流水,以至于很多蜀军宁愿投水自杀,关羽也只能撤围而走,可见徐晃之牛叉。

至于张辽,虽然是关羽的老乡,但似乎长期在东方作战,主要面对的是孙权,相对而言很少有接触蜀汉这边的机会,但在面对孙权御驾亲征的合肥一战,他被甲持戟,独自先登直陷敌阵,然后突击冲入重垒,直至孙权麾旗之下。打得孙权走登于高丘之上,江东人马皆望风披靡,无人敢抵挡。也算是当时的一件盛事,当然这件事实际上主要原因在于孙权打仗不行,却还冒充大款出来显摆,偏偏又遇上张辽这个大胆的,所以会有这一幕。

相对而言,比较弱的,只有于禁而已。他的长处,似乎主要在带兵,而非打仗。而且心胸也不宽广,以至于嫉恨庞德加以迫害,最终是水淹七军。

总体而言,乐进、张郃、徐晃、张辽这些人的统兵能力都不比关羽、张飞、黄忠弱,强于有勇无谋的马超,也强于很少统率大兵团作战的赵云。至于单挑能力,那个纯属于说书需要,真实战场上几乎没啥作用,所以不提也罢。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这个比较还是蛮有意思的,抛开演义不说,就说真实史实。

五子良将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五虎大将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要比较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互相之间交锋的战绩。

曹操方面最厉害的武将不是五子良将,而是曹仁,能排在曹仁之后的就是张辽了。

张辽没和五虎大将交过手,主要是对付孙权,从他用兵来看,骁勇善战有胆略,和关羽类似。当初和夏侯渊围攻昌豨时,曾经单身上三公山,说降了昌豨。后来跟随曹操征讨袁尚于柳城,仓促遇敌,张辽劝曹操迎战,连曹操都为之赞叹。后来征讨陈兰、梅成时更是留下一句名言:“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镇守合肥对付孙权更不用说了,杀得孙权胆战心惊。直到张辽年老生病,孙权还跟部将这么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乐进为将,和张辽是类似的,都是胆气过人,先登陷阵杀人放火的主。《三国志》对他的记载比较简略,但当他独当一面时也曾经单独击败过关羽,实力还是不可小觑。

于禁和乐进都是早期就跟随曹操的主,从他本人的传记来看,和周亚夫类似,都是为人刚毅、军纪严明。这类人为将,一般都是善于防御。但是于禁被关羽水淹七军后投降,有了个污点。虽然说起来水淹七军是因为自然灾害的原因,但为将者不通地理,这是个大问题。

张郃名声很响,其实战绩很一般,主要得益于击败了诸葛亮的前锋马谡。之前在宕渠大战,全军覆没,仅以身免,丧失了汉中方面的一支精兵,导致之后的刘备争夺汉中之战中兵力居于劣势。在汉中大战时又被刘备视为薄弱环节连连攻打,导致夏侯渊为了救应他分兵,被刘备袭杀。跟随司马懿与诸葛亮大战时,逼着司马懿作战,结果自己又拿不下王平,导致司马懿中军大败。后来追击诸葛亮又中伏被射死,虽然有司马懿逼他追击的原因,但为将者不能谨慎从事,落入伏击圈,也实在是不光彩。

徐晃虽然排名最后,但战绩不逊于张辽。虽然没有张辽骁勇,但用兵更动脑子。救援襄樊一战最是经典,硬生生用奇正变化之法把关羽中军从坚固防御阵地骗了出来,然后以叙旧为名趁势掩杀,大胆实施追击,跟随关羽溃兵直入其本阵,一战击破关羽。要知道关羽在水淹七军之后,正是声威最盛的时候,被徐晃一鼓而破。

因此,五子良将的排名应为张辽、徐晃、乐进、于禁、张郃。

五虎大将里,关羽肯定排在第一。最初的时候刘备兵力单薄,这些人的领兵能力看不出来,关羽是最早独当一面的,虽然有败于乐进的记录,不过《三国志》里写到这种战事,往往有些夸大,把击败部将说成击败主将。比如《徐晃传》里就说徐晃与夏侯尚讨刘备於上庸,破之。实际上是击败刘封。整个《三国志》,这种情况很多。所以关羽在青泥败给乐进,其实只是部将苏飞被乐进击败。水淹七军虽然取巧,但也正是关羽善于利用天文地理的缘故,这正是名将的必备条件。但和徐晃一战,乃是真刀真枪的厮杀,一战之下还是不敌徐晃,这就不能说是“非战之罪了”。徐晃虽然厉害,比较起来还是逊张辽一筹,关羽的真实水平也还是略逊于张辽、徐晃,和乐进持平,比于禁、张郃厉害些。

张飞和关羽齐名,但在敌国眼里,张飞还是比不得关羽,最辉煌的时刻自然是全歼张郃一万多名精兵,但张郃本来能力就在五子良将中最末,张飞胜过他也不能说明太多问题。既然公认张飞不及关羽,虽说有长板桥据水断桥这样的威风事迹,但这只是个人武勇,和指挥作战能力无关,总体应该稍逊于乐进。

马超身份地位其实远远高于关羽张飞,本来就是一方诸侯。能力上也强于其他五虎将。曹操的潼关之战,自己以主力和西凉军团相持于潼关,派徐晃到蒲阪偷渡,这招是以主力声东别军击西的极为高明的“声东击西”之策,被马超给看破。后来在潼关又抓住战机击败曹操军主力,曹操本人差点送命。在三国时期,能击败曹操的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就凭这点,马超的能力在五子良将和五虎大将中要排第一。

黄忠的事迹和乐进一样,太过简短,和张辽乐进一样,也是个先登陷阵的主,一战击杀夏侯渊到达人生巅峰,是刘备夺取汉中的第二功臣,第一自然是法正。但和张飞相比,张飞击破张郃是独当一面领军作战,黄忠击杀夏侯渊是在刘备指挥下作战,高下还是不一样的,略逊于张飞和张郃水平应该相似。

至于赵云么,一直是刘备中军,主要职责就是保护刘备,指挥作战的本事没啥体现。要是有大将之才,以刘备的识人之明不会不让他单独领兵。这就不能和以上九人相比了。实际作战水平也很一般,在箕谷,曹真主力未到,以前锋兵力就击败优势兵力的赵云可见一斑。

所以十人的指挥能力排名应该是马超、张辽、徐晃、关羽、乐进、张飞、于禁、黄忠、张郃、赵云。


这才是战争王正兴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牵涉的因素太多,但也不妨换个角度去看,比如梳理一下双方交战的记录。


其实在刘备、曹操两大阵营交战史中,
“五虎”与“五子”是有直接交手记录的,重要的战役有以下几次:

1、郯城之战:五虎胜五子

刘备救援陶谦,陶谦当时被曹操围在郯城,刘备一方参战的“五虎”有关羽、张飞,曹操一方参战的“五子”没有明确记载,但当时于禁、乐进、徐晃三人已在曹操麾下。


此战,曹操在后方重要将领只留下了夏侯惇,说明三位
“五子”都参加了徐州之战,即便三人没有同时出现在郯城城下,但至少有一至二人在曹操身边。此战曹军未能取胜,虽然还有别的原因,但从结果看也可以说五虎胜了五子。

2、徐州之战:五子胜五虎

刘备投曹操后,官渡之战前从许县脱身,一到徐州即兴兵起事,曹操派人去讨伐,结束大败而归,曹操不得已冒险亲自从官渡前线去徐州,打了一个时间差,将刘备击败。


此战
“五虎”中的关羽、张飞参战,“五子”中的于禁、乐进另有任务,没有去徐州,但徐晃随曹操参战,《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从结果看,可以说五子胜了五虎。

3、博望之战:五虎胜五子

官渡之战后刘备投奔刘表,刘表派刘备北击许县,一直打到了叶县,逼近许县,曹操派夏侯惇、于禁、李典等部抵抗刘备,刘备在博望与曹军对峙。

一天早晨,刘备烧掉营地撤退,夏侯惇率部追击,李典劝他不要追,夏侯惇不听,和于禁一道带兵去追击,结果中了刘备的埋伏,如果不是负责守营的李典及时带兵接应,夏侯惇、于禁恐遭不测。


刘备此时兵力单薄,身边有关羽、张飞、赵云,《三国志》明确赵云参加了此战,想必关羽、张飞也参加了,此战五虎胜五子。

4、赤壁之战:五虎胜五子

在整个赤壁之战中,关羽、张飞、赵云都直接参战了,“五子”一方的徐晃随曹操征荆州,曾在汉津追击关羽,乐进“留屯襄阳”,于禁、张辽、张郃组成北路兵团沿汉水南下,他们虽然没有随曹操从江陵东进直接参加发生在赤壁的战斗,但如果把赤壁之战看作一场大战役,“五虎”中的三人和“五子”中的五人都参加了。


在这场大战役中,前期曹军追着刘备跑,后期刘备及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综合起来看,应该算做五虎胜五子。

5、阆中之战:五虎胜五子

张飞随刘备到益州后,刘备派张飞守阆中。曹操消灭汉中张鲁后,让夏侯渊守汉中,命张郃进犯阆中所在的巴西郡,张郃进兵至宕渠县,刘备赶紧前往江州坐镇,命张飞抵挡张郃。


《三国志》记载,张飞率军与张郃相据
50多天,率精兵万余人主动进攻宕渠的张郃,张郃率兵迎击,张飞把张郃引到瓦口关,那里山道狭窄,张郃前后军不得救应,被张飞打败,张郃弃马攀山而逃,部下仅十余人逃到南郑。此战五虎大胜五子。

6、下辩之战:五子胜五虎

刘备想夺取汉中,绪战阶段发生了下辩之战,刘备命张飞、马超率领吴兰、雷铜到达沮水,想从此处攻打曹魏的武都、阴平二郡,但被曹洪、曹真、徐晃等人联手击破,吴兰、雷铜战死。

此战“五虎”有二人参战,“五子”有一人参战,五子胜五虎。

7、汉中之战:五虎胜五子

刘备亲自率部去夺汉中,这一战势在必得,所以“五虎”除关羽外全体参战,并且表现都不俗,黄忠力斩夏侯渊,赵云上演“空营计”,被刘备夸为“子龙一身是胆”。

此次汉中之战以及随后发生的曹操二次来汉中救援战役,“五子”中的乐进、张辽在守合肥,张辽扬威逍遥津就是这次,但张郃、徐晃参加了汉中之战,此战五虎胜五子。

8、襄樊之战:五虎胜五子

关羽镇守荆州,刘备称汉中王后关羽升为前将军,为蜀汉武将之首,也是“五虎”之首,关羽借此余威,又借汉水大涨之天时,突然率兵北上,攻击曹魏的襄阳、樊城。


此时
“五子”中的乐进已死,张辽在合肥战场,张郃在西部战场,徐晃驻扎在宛县,于禁则在襄樊第一线,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于禁败得惨不忍睹,竟然投降,此战的结果可以视为五虎大胜五子。

9、荆州之战:五子胜五虎

襄樊之战并没有了结,曹操随后指挥人马南下荆州救援,首先到达战场的是徐晃,随后跟进的还有张辽,曹操先后派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进至偃城,悉归徐晃指挥,徐晃在围头、四冢等处挡住了关羽,令其连胜势头削弱。


随后孙权秘密参战,曹操亦发起反击,关羽撤退,最后被吴军所俘,张辽没有投入实战襄樊之围即解,此战决胜关键虽然在孙吴,但徐晃的出色发挥值得一说,所以可以看作五子胜五虎。

刘备去世后“五虎”中仅赵云一人仍在,且未与“五子”再有正面交锋,“五虎”对“五子”可告一段落。

从以上9场大战结果看,“五虎”6胜,“五子”3胜,虽然这并不是“五对五”的集体对决,且影响战役胜负的因素较为复杂,但可以结果大体反映了双方真实的战绩。


南门太守

如果只是这十个人的战斗,无论是车轮战还是十个人群殴,那毫无疑问,是刘备的五虎将胜。

如果都领军作战,同等人数,可以随意挑选组合兵种,不考虑年代和时间,那还是明显刘备的五虎将胜,因为:

1. 如果以骑兵战,或者水战,或可以挑选带有这两个兵种去战斗,老曹那边没机会,铁定会被吊打。刘备五虎将这边,马超,赵云都是骑兵战的专家,黄忠也不陌生。关羽和张飞,也都擅长骑战,关羽甚至还可以统领水军作战,而老曹的五子良将,真正擅长骑战的只有张辽,徐晃算是比较擅长,明显不如关马赵,绝对不会超过张、黄,说老实话,还要弱一些。于禁,张郃(投降后没有什么特别惊艳或者出彩的战绩,最后在木门道中。。。),乐进骑兵战的造诣,和五虎上将真心没的比。

2. 作战经验,刘大耳朵这边的五虎将,经验更丰富,而且多有统领大兵团作战经验。这里面,刘备这边,统领大兵团作战经验最丰富的是马超,关羽。马超,一个人带队PK整个曹氏集团,你们谋士随便上,前期还是杀的老曹屁滚尿流,三国演义上老曹都被杀得割须弃袍。这份战绩足以吊打五虎将其他人和五子良将任何一位。关老二不说了,独掌荆州多年,还带着大兵团北伐作战,打的老曹要迁都,于禁带队,可惜被活捉。黄忠从秦太守参与灭黄巾开始,打了那么多年仗,赵云从跟随公孙帅哥,到刘备,久经战阵,在三国演义里面,蜀汉后期,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牛人,而且战略眼光到位:不同意先主伐吴,要联盟吴,已经对诸葛六出祁山的战法都很有见地。五子良将里面好看一点的是张辽,跟着吕老大和陈宫的战绩不能算,独立当老大带队,战绩是威震逍遥津,打的孙权望风而逃,按照三国演义说法,可以止江南小儿夜啼。但孙权的东吴陆战能力,在铁三角里面是垫底的存在,还是孙权而不是周瑜、鲁肃、陆逊领兵,没啥太大的说服力。于禁被活捉,其他三个都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这方面,大兵团作战经验,独挡一面,五虎将遥遥领先。

但五子良将,作为将,是良将,即便是输,也会让对方付出代价。如果是全步兵PK,恐怕差距更小。

但问题是,这是没有考虑时间的概念下得出的结论:关羽和张飞,只是后期打仗都很牛掰,张飞入川,计赚严颜,以前是傻逼,总是被虐,关羽也好不了多少,就算是手头几万兵,也就是一个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但架不住刘备三兄弟刷经验比除了老曹外任何人都要多啊,是活说生生用经验喂出来的。如果前期,那段时间,张飞还是个莽汉,关老二还没开窍,马超还是一个小屁孩子,五子良将却是青壮年,以张辽为首,吊打五虎将还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流浪在远方的忧伤

演义刘备厉害,正史曹操厉害,最好用的还是东吴大将。


首先更正一下,是五虎上将,不是五虎大将。既然是将军,就要带兵打仗。打仗动辄万人大战,一个人的武力再高也是没用的。关张赵马黄单挑个个都很能打,所以如果五对五,五虎上将胜。曹操的五子良将并不是曹军中武力最强的五个人,而是五个带兵打仗出色的将才。像典韦、许褚、两个夏侯加上庞德,武力应该可以和五虎将打个平手。但是这种比较没有意义,真正的打仗不是赌博,当然不会这样打。

即使按照《演义》那样打,兵对兵,将对将,也是曹军厉害。曹军兵多将广,单挑的话自然不用五子良将亲自出马。坊间流传的三国二十四将里面,魏国有九个,蜀国七个,东吴4个。只要进了这个二十四人大名单的,不必论排名先后,个个都不白给。就是吕布,单挑要想几十招以内斩了任何一个人,都绝非易事。而关羽斩颜良诛文丑,黄忠斩夏侯渊,这纯粹是剧情需要,或者是个意外。所以说,就算单打,也是魏胜,只因魏将能打的多。

为什么说最好使的是吴将呢?因为东吴的将领基本上都是本土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不仅能征善战,而且忠心耿耿。相比其他两国,魏国大将除了曹操的宗亲,比如夏侯兄弟,曹洪曹仁等,还有亲卫营的典韦许褚,其他大部分将领都是纳降收编过来的。刘备五虎将除了三结义的关张兄弟,其他三人也是半路投奔。比如降将马超,再能耐了得也得不到真正重用。所谓上阵亲兄弟,关键时候还得靠自己的嫡系部队。这也就是关张离世以后,刘备全军元气大伤的原因。而东吴军队一直是最团结最稳定的。虽然个人武力出众的大将不多,最强的是小霸王孙策,但是东吴将领个个文韬武略,独当一方。其中,周瑜和陆逊更是难得的帅才。反观魏署,主公曹操太强,前将军关羽太强,都导致将领集团的整体能力无法充分发挥。而用人之道,恰恰是孙权的长处。所以,论国家战争,吴将更胜一筹。


社会主义小书童

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


刘备手下的五虎将即关张赵马黄。



单丛知名度来说,五虎将是要比五子良将知名度高的,一部分是因为刘备家底薄弱,蜀中大将较少,也就这几个出名,加上魏延,也就这六个大将。 反观魏国,曹操家底就厚多了,从他爷爷开始就有很大的影响力,曹操又和夏侯家是一家子,麾下有太多大将,夏侯渊,夏侯惇,曹爽等等,所以五子良将里面也就张辽,张郃,于禁大家能熟悉,而于禁被大家认识大部分还是因为关羽水淹七军。

但是从武力值来说,我觉得五子良将并不比五虎将差,五虎将关羽排第一,但是我觉得关羽厉害之处在于马快,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是因为对方来不及反应,赤兔马已经到眼前了。没有赤兔马,关羽应该没有这么英勇了。五子良将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也没有出现将领打不过情况,所以我觉得武力值不相上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