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上文書說道,清朝在清除了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威脅後,由定國大將軍多鐸率八旗精銳大舉南下兵臨長江。而長江這邊的南明弘光政權在做什麼呢,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著內部鬥爭。

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弘光公司的二把手兼CEO馬士英和他的好搭檔阮大鉞在徹底反攻東林黨成功後,開始賣官鬻爵,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把仇恨拉的滿滿的。外部呢則依賴著駐紮在長江附近的四鎮總兵和負責節制四鎮總兵的史可法督師。有很多有識之士都在抱怨這種安排,如同是把秦檜放在朝裡,把岳飛放在邊境。而馬士英的能力大多數可能還比不上秦檜。因為至少南宋還堅持了100年,而南明只堅持了18年,弘光則只堅持了一年左右。

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這時左良玉的大軍曾一度也要趕到南京來清君側。嚇得馬阮二人好幾天都睡不好,趕忙給史可法寫信。史可法雖然討厭馬士英但為了全局著想還是勸左良玉回去。信沒送到老左就去世了。他兒子沒那麼大志氣就退兵了。馬士英覺得危險已經過去了,又繼續得意起來對即將到來的大風暴一點都不關心。還在南京城裡聲色犬馬。

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史可法呢,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軍事才能和岳飛也沒法相比。因為他敢和清朝做鬥爭。連接戰都不敢。他自信心嚴重不足,之前清朝沒來得及對付南方的時候,是有很多好的時機。

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比如在山東,河南於南明實力接壤的土地上爆發出一撥又一撥的反清起義。當時很多人都建議史可法督軍四鎮向北方發展,和這兩地的人聯絡然後形成比較有力的優勢。但是史可法擔憂的是南明軍隊無法於清軍作戰。

四鎮又囂張跋扈且沒有太多的慾望要收復北面。只想著自己那點利益。不肯出兵北進。於是建議就被擱置了。弘光政權的這次機遇就這麼在史可法的猶豫,馬士英的干擾和四鎮的私心上錯過了。

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如果這是如此的話,南明政權還不至於太過艱難,是什麼樣的境況使的弘光政權君臣把一副好牌打爛的呢,原來史可法也好,馬士英也好都覺得李自成的軍隊才是最大的仇敵。其實他們應該感謝李自成。沒有李的努力他們這輩子一個是在南京做混飯吃的官員,升騰幾乎沒希望。一會個是罷官免職的失落者。歷史給了他們機會,他們卻把真正的敵人清朝當成可以信任的盟友,而把同處於漢族勢力的李自成大順軍當成仇敵。也難怪他們會一直在南方蝸居了。視野太小,格局太小注定無法成功。甚至還多次派東林領袖左懋第,

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陳洪範,馬邵玉等人組成使團去北京覲見多爾袞希望達成南北合議,共同進剿李自成。但清朝的意思是打李自成不用你們,你們應該做的是趕緊把弘光的旗子撤下來,主動讓我們收購。但是東林黨的人有脾氣,一言不合就開罵,明朝皇帝觀者你們,清朝可沒那好脾氣。先是把使團軟禁起來,拖住他們。然後分別解決。果然攻心戰好使了。陳洪範投降了清朝,清朝見那些東林黨油鹽不進。就二話不說把他們趕了回去。讓陳跟著做內應。

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史可法等人得知了多爾袞的意思是放棄抵抗,投降清朝。但凡有點信心或者羞恥心的人都會放棄合作的念頭而主動反攻。而奇葩的馬士英和史可法則得出了個很奇怪的結論。覺得是自己誠意不夠。於是再次派人去表明心跡,另外史可法親自讓四鎮都出兵到河南去,這次不是接應起義軍而是去鎮壓起義軍,奈何清軍根本不領情。南明使節剛過江就見到了在北面準備西進的肅親王豪格,把弘光政權的想法和做法都告訴了豪格,豪格卻說他自己沒權利處理讓他們去北京。使節估計去北京結果也一樣就沒有再去。

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這時清軍已然準備渡江了,駐紮在徐州附近。而當時浩浩蕩蕩說好了要清君側的左家軍竟然未做太多抵抗就投降了。這讓多爾袞喜出望外,而南明弘光政權這裡則岌岌可危。四鎮唯一比較能打的高傑因為剿匪不力,又和手下人許定國鬧的很不愉快。老許的家人被當年出身起義軍的高傑給殺了,如今又要找自己的麻煩。許定國一怒之下投降了清朝,然後設鴻門宴殺了來勸自己的高傑。這下高傑鎮守的徐州順利的拿下了。這個高傑是四鎮裡面的另類,

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陝西米脂人,本是李自成的人馬。因為犯了李自成不可饒恕的錯誤,只好歸降明朝。因為比較能打,又對大順軍比較熟悉,被委以重任派駐在江南防備大順軍南下。後來一度因為自己的私心要鬧兵變主要是想安排自己的家眷和四鎮之一的黃得功鬧的很不愉快,又禍害揚州城的百姓。史可法這次從南京出來安撫他們。高傑一死,徐州就失陷了。清軍成功的度過長江。

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其他駐守在壽州附近的劉良祚和駐紮在淮安府的劉澤清,於清軍正面交鋒後,見勢不好趕緊也先後投降。這下負責拱衛南京的四面大陣就破了兩鎮。只剩下因為負責節制四鎮的臨時駐軍在揚州的史可法和駐紮在廬州廬州的黃得功了。清軍大軍圍住了揚州城,因為紅衣大炮沒有到,所以沒法硬拼,每天多鐸就做一件事除老不斷的攻城就是往城裡射勸降書。史可法這裡呢,沒有多少兵馬。如果冒險突圍也許有很大希望,及時突圍不出去也可以查看下敵軍的情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可問題是史可法這個人骨氣和忠心的都是有的,但能力實在欠缺。對內不能剛正不阿的對抗馬士英被排擠到外面,

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在外說是節制四鎮,其實就是向家長寵愛孩子一樣遷就姑息四鎮的總兵,要啥給啥,連義正言辭的都不敢,但是還是不得不說史可法雖然有這些毛病但作為臣子的氣節和骨氣以及正義感還是有的。史可法只好堅守,但即使堅守也讓他不省心,手下的人想投降,老史是個地道老好人。可是老好人是做不成大事的,他雖然拒絕了但是沒有果斷處理要投降的將領還開門讓他們出去。這下好了,揚州城的士氣更低了。

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多鐸這個人是個皇二代出身的人,有著自己的少爺脾氣。他爸爸是努爾哈赤是大清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長。一個哥哥皇太極是第二任董事長,另一個親哥哥多爾袞是CEO,侄子是第三任董事長。從來就是說一不二的主兒。能耐著心在城下陪老史聊這麼多天已經是破紀錄了。這還是因為沒有大炮否則以他的性格早就打進城去了。

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終於多鐸的耐心到頭了,而紅衣大炮也運來了。幾門火炮一起開火,揚州城就被轟開了。史可法戰死。這個人就這麼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很是可惜。他能力不高但有自己的節操。所以多鐸決定給他修廟。

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但是他的死給揚州城百姓帶來了很不好的影響,因為他堅城不出。導致多鐸惱羞成怒而且想給南京一個下馬威。於是決定屠城。

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這個決定一下,揚州城的百姓進入了夢魘時刻了。連續殺了十天使的揚州城內血流成河。這個做法讓清朝在幾百年後的今天依然被人詬病。筆者雖然是滿族但也沒法為多鐸洗白,甚至也產生了厭惡。

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但不的不說史可法對於揚州的事情也有很大責任,多鐸固然是喜歡打仗殺人的人,但是如果沒有他的堅守不出。不一定會屠城因為其他幾個鎮投降後就沒有遭受到這樣的結果。包括後來的南京城。

南明悲歌系列(三):史可法的堅守

就這樣,淮安,泗州,壽州三鎮失陷,揚州城破,史可法戰死的消息傳到南京城裡。南京城的馬士英,阮大越以及只會享受的朱由崧嚇得不行。他們究竟該作何打算呢,是守,是降還是跑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詳情請繼續關注《南明的悲歌》系列第四篇(弘光政府的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