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灭国级战争,却同时成就了两位帝王

自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先平定了内部李筠、李重进的叛乱,稳定了内部之后,赵匡胤一直就谋划着一统天下,北方只有北汉尚未臣服,但其背后有契丹撑腰,是块非常难啃的硬骨头,而南方诸国国力相对较弱,于是赵匡胤和赵普定下了先南后北的战争策略。

赵匡胤在南方最大的对手就是南唐的李煜。一旦平定了南唐,那么南方基本就掌握在宋的手中了。

宋灭南唐之战历史上记载是从公元974年到公元975年,仅仅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这灭国之战,但实际上北宋围绕着这场灭国之战前前后后的准备了近5年。

这场灭国级战争,却同时成就了两位帝王

公元972年,北宋用反间计,让南唐君主李煜赐死了南唐南都留守兼侍中林仁肇。公元974年七月,宋太祖委派卢多逊出使江南国。卢多逊留了个心眼,带回了一份写有江南19州地形地貌、军队驻防和人口分布之类的地图。

赵匡胤本来不想打仗,想用政治上的交锋来压迫南唐臣服,此举确实有效果,李煜觉察到宋太祖要对自己动手了,赶紧派遣使节,请求太祖把江南国降格册封,以示臣服。但光臣服是不够的,南唐占据数州之地宋太祖是不可能放弃。

这场灭国级战争,却同时成就了两位帝王

但征讨之前,宋军有个非常大的麻烦,宋军的水师比较弱,征南唐没有水军是无论如何也打不了的。可宋军都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性,也不知道战船该怎么打造。要说赵匡胤不愧是真命天子,缺什么,上天就送给他什么。

江南国有一个举子叫樊若冰,考进士没考上,上书给李煜也没得到回音。不满李煜轻视人才,跑到江边,盖了两间土房,一住就是两三年。两三年间,装作钓鱼的样子,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测量长江两岸的宽度,怀揣这份测量好的数据资料,樊若冰跑到江北,直接赶奔东京,要求面见皇上,说是要给宋太祖献计,攻取江南国。

太祖指示礼部官员,对樊若冰的学识进行了测试。结果人家确有真才实学,太祖下诏,赐给樊若冰了一个进士及第的身份,还任命他担任舒州团练使。并依照樊若冰建议打造了黄、黑两色“龙舟”,各两千只。

这场灭国级战争,却同时成就了两位帝王

宋军本来以为路上会受到南唐军队的骚扰,可是一路畅行无阻,原来之前宋军的调动被南唐官员误认为宋军例行巡江,未加阻截。直到采石矶宋军才遇到正规部队的抵抗。

与此同时,宋太祖指派国家建筑工程队的70多名高级工程师,还有3000名工程兵,赶赴湖北宜昌江边,与当地驻军和上万名民工一道,在一个叫做石牌口的地方,架设长江大桥,沟通长江两岸,前面建造的几千艘龙舟就派上了用场。

这场灭国级战争,却同时成就了两位帝王

历史上的所谓“浮梁”,只不过是几根拦江的铁索而已。当这座长江大桥,巍然安卧在长江之上的时候,两岸兵士,往来如履平地,运送车辆也能顺畅通过。

此战,是继晋灭吴之战和隋灭陈之战后,中国战争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江河作战,宋军在长江下游成功地架通浮桥,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创举,使大军克服天险,分兵击破南唐守军,攻占江宁,迫降南唐。

大宋朝平定江南国,得到19个州、还有三个相当于州的军、总共108个县,人口655065户,赵匡胤在南方再无对手,在统一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这场灭国级战争,却同时成就了两位帝王

而另一方面,南唐灭国,世间少了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帝,多了一个多愁善感,思念故国的优秀词人。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由几道书局出品、凤凰FM、蜻蜓FM、懒人听书推出的深圳大学王立新教授的音频节目《王立新讲宋太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