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三歲,為什麼普遍覺得二人不在一個時代?

鳳凰山下鳳凰遊

梁啟超說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譜而已。


不管什麼時代,什麼地方,我們都會把聚光燈打在所謂精英的身上。那些默默無聞者都會成為,歷史滾滾洪流裡面的沙子,甚至沙子都不得,在泥石流中,被摧折,打磨,最終沉澱,有幸者成為歷史堆疊的沉積岩,用白骨告訴我們一些當時的事情。比如長平之戰屍骨坑。



或者成為精英者描摹的對象,在史家太平盛世的描述下,成為人口大繁的一個數據,在展示當時的所謂盛況的畫像中留下一個無人知曉,卻栩栩如生的面孔,比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三歲,為什麼普遍覺得二人不在一個時代?正符合這種歷史描述,其原因看起來是秦始皇成名過早,其本質則是,秦王政擁有比普通人更加優秀的發展路徑。在那種貴族統治的時代,只要贏政說上幾句話就可以載入史冊,比如公子高,他是胡亥的兄弟,只不過在胡亥大殺公子的時候加了一次戲份,說要為父王守陵,就寫進離歷史。

秦始皇的生活值得記述,同齡人劉邦作為一介屁民自然上不得千萬年的斷爛朝報!劉邦是流氓無賴,屁民。他的前半生,只能在無人知曉下生活。要不是他在同齡人嬴政的統治下無法生存,開始了所謂創業之旅,他本該一生默默無聞的結束這個沒人知曉的生命。

這種現象,用我們現在時髦的用語,叫做階層固化和打破階層固化。



也是現在大多人焦慮、恐慌的根源。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就是對這種恐慌的推波助瀾現在的很多媒體,就像哪一本本陳舊的歷史書一樣,用把歷史的套路,寫成所謂的新聞,成為了精英的家譜。



讓很多人產生衝動,試圖效法兩千年前的陳勝,喊出一嗓子“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自嘲的人也不閒著,說什麼“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像極了劉邦說的“大丈夫當如是”和劉秀的“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更多的人陷入深深的恐懼,害怕被時代拋棄,被同齡人拋棄,於是轉而孜孜不倦的像驢拉磨,黃牛耕地一樣辛勤勞動,本身卻卻不瞭解其中的涵義,只是一味的力爭上游,最終在精疲力盡中過勞!

幻想如同劉邦一樣,追上同齡人,幻想如同劉邦一樣在現今所謂的精英家譜上留名。

其實如果你去仔細想,那些某某人身價幾何的報道,都無外乎“男兒生當覓封侯”的宣傳,這本身是沒有錯誤的,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話,被他們拋在腦後。



華麗的詞藻,可怕的數據,挑逗人的對比,讓你看起來似乎一文不值!可是無法反駁的是,這是歷史的實情,也是現實的狀況,成不了精英,註定成不了聚光燈下寵兒。

然則為了聚光燈的照耀,你是否又會成為聚光燈的奴隸,如同房奴一樣,為自己的所謂夢想,一年一年的交著夢想租,可是人是為了生活在聚光等下而活著麼?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以上

目西


目西

張愛玲曾經說過:出名要趁早!

秦始皇,出生於公元前259年,劉邦出生於公元前256年,兩人是同齡人,但卻給人兩代人的感覺?為什麼?

秦始皇成名太早!

比起同齡人劉邦,秦始皇屬於含著金湯勺出生的,雖說生在趙國,但是人家畢竟是皇子,13歲就登上大位,此時10歲的劉邦還在老家豐縣翻牆上樹,皇位是什麼完全沒有概念。

22歲,秦始皇親政,這位看似懦弱的青年先後除掉了嫪毐,呂不韋,幹掉了覬覦皇位的弟弟,軟禁了不檢點的母親,掌握了秦國大權,而19歲的劉邦還在家裡當古惑仔,史書記載他:“不事生產”

39歲,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坐擁天下,成為最有權勢的男人,而36歲的劉邦剛剛當上泗水的亭長,屬於最基層的幹部,平時打牌喝酒,無所事事,最大的公務就是押送百姓去咸陽服勞役,至於家庭,沒有人願意嫁給這個不正經的傢伙,但是他也沒閒著,和同村的曹寡婦私通,有了一個兒子,叫做劉肥。

49歲,秦始皇在沙丘平臺暴斃,他的小兒子經過一番密謀登上大位,而46歲的劉邦此時並不在家,因為私自釋放服役的百姓,被迫躲到芒碭山喝西北風,而他的妻子,正在家裡照顧剛出生的兒子劉盈。

同齡人死的第二年,47歲的劉邦在老家舉兵起義,此時的劉邦已經進入油膩的中年,甚至說是蒼老的中晚年,但是他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遠大前程在等著他。

三年後,50歲的他以征服者的姿態進入了同齡人曾經居住的地方:秦王宮,面對錦繡繁華,他很感慨,許多年前,他押送勞役來咸陽遇見秦始皇的車隊,由衷讚歎:大丈夫當如是。

夢想實現了!

四年後,54歲的他幹掉了最大的競爭對手--項羽,一個比他小二十四歲的年輕人,一統天下,走到了同齡人18年前的位置。

18年,一代人!



日慕鄉關

1、秦始皇和劉邦:兩人相差3歲,給人一種相差一個朝代上百年的錯覺

(1)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2)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即漢太祖高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同年崩。毛澤東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2、明朝萬曆皇帝和伽利略:伽利略比萬曆還大9歲,一個是遙遠的古代皇帝,一個是天文科學家;一個是有名的四十年不上朝的無能君主,一個是天文成就影響至今的傑出科學家。這兩種比較,直接給人一個朝代三百年的錯覺。

(1)萬曆(1573年-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明朝使用此年號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萬曆前期,張居正主導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對外軍事也接連獲勝,朝廷呈現中興氣象,史稱萬曆中興。

(2)伽利略(1564年-1642年)。意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伽利略發明了擺針和溫度計,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伽利略從實驗中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理學的許多臆斷,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反駁了托勒密的地心體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學說。因此被譽為“近代力學之父”、“現代科學之父”。他是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3、王陽明和達芬奇:達芬奇比王陽明大20歲,王陽明是明朝中期著名心學大師,達芬奇則是文藝復興時期天才藝術創作家。倆人給人的錯覺就是一個活在了古代明朝,一個活在了近現代時期,相差200多年的感覺。

(1)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別號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

(2)達·芬奇,出生於1452年4月15日, 1519年5月2日逝世,是意大利學者、藝術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發明家、畫家,生物學家。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傑作《蒙娜麗莎》(現在是巴黎的盧浮宮的三件鎮館之寶之一)、《最後的晚餐》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

4、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和乾隆皇帝:兩人相差21歲,並且是同一年去世。給人的感覺就是古代和近代的時間錯位感覺。

(1)喬治·華盛頓,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美國開國元勳、國父、首任總統。 1789年,他經過全體選舉團無異議的支持而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在兩屆任期結束後,他自願放棄權力不再謀求續任。1799年去世,同在這一年去世的還有乾隆皇帝。

(2)乾隆,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出生,於1799年2月7日逝世。雍正皇帝第四個兒子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年壽最高的皇帝。一七九九年乾隆皇帝在睡夢中離開人世,享年八十九歲。


君之所見

郭德綱只比林志穎的歲數大一歲,這你敢信?如果只看外表的話,誰敢相信這個?完全感覺是兩個年代的人,這便是他們的外表給了我們錯覺。


其實在我小的時候也有這樣一個錯覺,我也感覺秦始皇和劉邦壓根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其實這只是一個錯覺罷了。人們往往認為秦始皇是秦朝的開國皇帝,秦朝還經歷了秦二世,之後才有的劉邦建立的漢朝,這中間還過去了很多年、按照正常思維來說的話,肯定不會認為他們是一個時代的人。

實際上卻不是這樣,雖然說劉邦和秦始皇兩個人分別是先後兩個王朝的開國皇帝,可是實際上我們去看一看歷史,秦朝存在的時間其實是非常短的,劉邦出生是公元前256年,秦始皇的是公元前259年出生的,也就是說劉邦和秦始皇就差三歲,劉邦比較小。在他們年輕的時候絕對是沒人把他們相比較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秦始皇十三歲的時候人家就登上了王位,這個時候劉邦還在玩泥巴呢,秦始皇在二十二歲的時候親政,這個時候的劉邦還是個街頭混混,說白了就是個無所事事之人。秦始皇在三十九歲的時候已經統一六國,反觀劉邦依然在底層掙扎著。劉邦和秦始皇完全是兩種,秦始皇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劉邦開始造反的時候都已經過了四十歲了,屬於大器晚成的。

仔細看看歷史,誰也無法想到三十多還一事無成的人,居然後來能成一代帝王。如果不仔細去看歷史線的話,認為他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其實是很正常的。說白了就是一種錯覺而已。最後在說一句,實際上郭德綱和林志玲也是同歲,是不是不敢相信?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三歲,為什麼感覺卻是兩個時代的人?

雖然秦始皇和劉邦年紀相仿,但是兩人活躍的歷史舞臺時間卻截然不同,這給所有後人造成了一種錯覺:

公元前210年,當一生威名赫赫的秦始皇走完他最後一段路,在沙丘去世,正式告別他的49年的華麗人生時,劉邦還沒出現在歷史書的字眼裡。

直到一年後劉邦才在芒碭山帶著一群農民斬白蛇起義,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讓我們來看看兩人在同一時代的履歷:

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在趙國邯鄲,劉季還在劉太公體內到處遊弋。

公元前256年,嬴政4歲,劉季在沛縣中陽裡村一個農民家庭出生。

公元前254年,嬴政6歲,呂不韋帶著子楚逃往咸陽,母親趙姬帶著嬴政在邯鄲東躲西藏。這年劉邦剛剛才會叫爸爸。

公元前251年,嬴政9歲,秦昭襄王卒,孝文王繼位,子楚成為太子,帶著趙姬和嬴政從趙國返回咸陽。 劉邦6歲,在地裡玩泥巴。

公元前250年,嬴政10歲,秦孝文王死,子楚繼位即秦莊襄王,嬴政成為太子。 劉邦7歲,還在地裡玩泥巴。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子楚卒,嬴政13歲成秦王,呂不韋獨攬大權。劉邦10歲,在樹上掏鳥蛋。

公元前244年。秦王政16歲,秦伐韓攻魏,兩國割地求和,趙國伐燕。劉邦13歲,被父親劉太公揪著耳朵去種田。

公元 前242年(秦王政五年)嬴政18歲,秦取魏地,初置東郡。燕伐趙,敗。劉邦15歲,開始調戲鄰家小妹。

前241年(秦王政六年)嬴政19歲,楚、趙、魏、韓、燕五國推舉楚國為合縱長,合縱伐秦,兵敗。楚遷都壽春,劉邦16歲成功交上第一個女朋友。

前239年(秦王政八年),嬴政21歲,嫪毐淫亂後宮,太后封其為長信侯。劉邦18歲,在和村裡潑皮打架。

前238年(秦王政九年),嬴政22歲,開始親政,平嫪毐叛亂。 劉邦19歲,在和隔壁村潑皮打架。

237年(秦王政十年),嬴政23歲,秦王政免呂不韋相。李斯諫秦王政下逐客令。尉繚入秦,勸秦王政收買六國權臣,統一六國。劉邦20歲,在和鄉里潑皮打架。

前235年(秦王政十一年),嬴政25歲,秦發四郡兵,助魏攻楚。呂不韋再去蜀地途中自殺。 劉邦22歲,在街頭遊手好閒,整日無所事事。

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嬴政26歲,秦攻趙,趙名將李牧大敗秦軍。 劉邦23歲,整天睡在草垛上唱歌,做白日夢。

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嬴政28歲,項羽生於下相。李牧再敗秦師。燕太子丹自秦逃歸。 劉邦25歲,仍然在街頭調戲婦女。

前230(秦王政十七年)嬴政30歲,秦內史騰率大軍滅韓,置潁川郡。 劉邦27歲。

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嬴政31歲,秦再次伐趙,用離間計使趙王殺李牧。劉邦28歲

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嬴政32歲秦滅趙。楚攻秦南郡。劉邦29歲開始和鄉里大媽打成一片。

前227年(秦王政二十年)嬴政33歲,荊軻刺秦王。秦王大怒派王翦率軍伐燕,大破燕、代兩國。劉邦30歲

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嬴政35歲,秦將王賁包圍大梁,引黃河水灌城,滅魏國。另一面南方楚軍大破李信率領的20萬秦軍。 劉邦32歲作為楚國人在家裡歡呼。

前224年(秦王政二十三年)嬴政36歲,秦名將王翦60萬伐楚。地痞無賴劉邦33歲成為為秦泗水亭長。

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嬴政37歲

秦軍大破楚軍,項燕自殺,秦軍俘虜楚王負芻。

前222年(秦王政25年)嬴政38,秦王政派王賁攻燕的遼東,虜燕王喜,滅亡燕國。接著又回師攻代,虜代王嘉。

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嬴政39歲,王賁從燕南下滅齊,統一六國,自稱始皇帝。36歲的劉邦在咸陽服役,觀秦皇帝出巡,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矣!”

前220年(秦始皇二十七年)嬴政40歲,巡隴西、北地,在全國修築馳道。 劉邦37歲在服役做工。

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嬴政41,冬巡封禪泰山,修靈渠。劉邦38歲在服役做工。

前217年(秦始皇三十年)嬴政43歲,劉邦40歲與呂雉結婚。

…………

中間省去一部分。

總之當秦始皇名震寰宇的時候,劉邦還是個連名字都沒聽說過的小流氓。…


腦洞局長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說到漢高祖劉邦我們很難聯想到秦始皇,但是會不由自主想到西楚霸王項羽,我們直觀上感覺劉邦和項羽是一個時代,秦始皇和劉邦不是一個朝代的人,這個為什麼呢?

先看下他三個的資料。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47年,嬴政即王位,自稱“始皇帝”。

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公元前202年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秦亡後稱西楚霸王,最後反被劉邦所滅,自刎而死。

看到以上資料你吃驚了嗎? 秦始皇原來只比劉邦大三歲,而劉邦比項羽大了24歲,為何卻感覺相差3歲的秦始皇和劉邦不是同時代的人呢?

說到了項羽,我們繼續拿項羽說事。

公元前206年項羽入關後曾想盜秦始皇陵。

《漢書·楚元王傳》記載:“項羽焚其宮室,往者鹹見發掘”,據傳項羽盜掘秦始皇陵直接的動機是其祖父項燕被秦人所殺,報秦滅楚之仇,因為種種原因項羽沒成功,他只秦陵的地面上留下了兩條“霸王溝”。

這就是說秦始皇死了4年多了項羽還活著,是不是更覺得劉邦和秦始皇不同代的感覺?主要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是不同朝代的創始人。

秦始皇——秦朝始皇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秦國原為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到秦始皇繼位後,39歲統一六國,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自稱“始皇帝”。

劉邦——漢朝開國皇帝

漢朝(公元前202-公元前220年)劉邦出身農家,帶領起義軍在秦朝滅亡後,劉邦自封為漢王,擊敗項羽後,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劉邦即位當皇帝,史稱西漢。

雖然他們只差三歲卻成為了兩個朝代的創始人,兩個朝代的皇帝,難免給人倆人不在同時代之感。

原因二、成名時間差大。

秦始皇中和劉邦兩個刷出存在感的時間相差很大的。

出名趁早,說的就是秦始皇這種,13歲繼位,39歲統一六國;大器晚成,說的就是劉邦這種,55歲稱帝,雖然殊途同歸,最後都當了皇帝,但是看下時間不兩個人當皇帝的時間差了45年。

這麼長的時間差,給人不是同代的感覺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官二代”和“草根”英雄的成功之路不同。人比人氣死人,用老百姓的話說“吃屎都不趕趟”。

投胎這種技術活秦始皇做得好,一出生就是自帶光環的官二代。

倍受關注,自登基之時就大顯身手,自帶“流量”不用刷就有超強的存在感。

而劉邦曾為一名“無業”遊民,混了個“餬口”的營生——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似《西遊記》“弼馬溫”一職),在陳勝起事後,48歲的劉邦軍隊才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

秦始皇己是將死之人,他才剛剛鬧出點“動靜”。

原因三、兩個人沒有正面接觸過

同是叱吒風雲的人物,年齡相差不大,怎麼可能沒有交集呢?但是大量的歷史資料顯示秦始皇嬴政與漢高祖劉邦還真沒有什麼交集。

如果硬說的話,就是嬴政東巡,劉邦在咸陽看到嬴政的儀仗,當時還是平頭百姓的劉邦發出過感慨:“嗟呼,大丈夫當如是! ”

而當時項羽也在現場,見到如此浩大的陣容後,不由地感慨道:“今後我要取而代之。”但是嬴政並沒有等到項羽“取而代之。”便自己主動駕鶴西遊去了。

兩個都很有作為的皇帝沒有正面交集接觸,即使年齡相仿,給人不同時代的錯感,也就不奇怪了。

原因四、壽命長短的誤導。

秦始皇50歲壽終。關於其死因有很多種說法,有的說始皇帝想長生不老,各地尋求仙丹妙藥,反而傷了身體。

有的說法是秦始皇自幼有各種疾病,體質較弱,事無鉅細都要親自裁決,工作極度勞累致死。

活著才是王道。

秦始皇早劉邦十五年離開人世,加重了兩個人不在同一個時代的感覺。

當皇始皇聲名鵲起時,劉邦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混混,秦始皇死後劉邦才大顯身手……秦始皇與劉邦發展中各種差距,使實際年齡只差三歲的兩人,卻給人兩代人的錯覺。


有書共讀

郭德綱和林志玲同歲,為啥我覺得他倆不是一個年齡段?因為這是錯覺。郭德綱和林志玲是視覺錯覺,劉邦和秦始皇則是朝代錯覺。

秦始皇是秦朝第一個皇帝,劉邦是漢朝第一個皇帝,由於中間有一個改朝換代的過程,大家潛意識中覺得兩個不同朝代的人年齡差別肯定很大,便沒有認真核查,仔細計算。


其實從統一六國到最終滅亡,秦朝只有區區兩個皇帝14年的國運,短的可憐!

嬴政出生於前259年,13歲加冕王位,22歲親政,經過長達17年的兼併戰爭,39歲時統一六國稱皇帝,由於起步太早,奮鬥了20多年的嬴政到當秦朝統一全國時,才剛剛到不惑之年。

劉邦出生於前256年,只比嬴政小3歲,但他年輕時是個混混,不正兒八經工作,政治上起步太晚,嬴政39歲統一六國時,他還在社會底層混跡,起事反抗秦朝時已經40多歲,攻入咸陽滅亡秦朝時已經50歲,典型的大器晚成。


誰都想不到,40多歲還一事無成的劉邦,居然顛覆了不到40歲就統一六國的秦始皇開創的帝國!正所謂有志不在年高,不要因為年齡大就放棄奮鬥!


狄飛驚

我認為,這是時勢造英雄的結果!

(一)

嬴政,千古第一帝;劉邦,千古第三帝。拋卻胡亥,劉邦,千古第二帝。



嬴政,公元前259年出生;劉邦,公元前256年出生。嬴政大劉邦三歲!

嬴政是被前一個時代之風吹起,劉邦被後一個時代之風吹起,除了年齡差別,再就是平臺差異。嬴政的平臺是皇帝,劉邦沒有平臺,後來要是沒有泗水亭亭長這個平臺,劉邦未必成翻身。



(二)

早在秦昭襄王時,秦國就有能力統一六國,無奈不是恰當時機,因此擱置。在經秦莊襄王與呂不韋的續勢,到下一代秦國國君,就該大一統。歷史選擇了嬴政,他也憑藉“國君”的平臺,大放異彩,出色地完成歷史的重任。這個時代稱為嬴政時代!



此時,如果劉邦有一個平臺,那他也有可能登上歷史的舞臺,比如王剪、王賁。但大勢所趨,有可能不會大放光芒,也有可能會被別人的光芒掩蓋,比如李信、蒙恬、蒙武,被王剪、王賁所掩蓋。

公元前210年,嬴政駕崩在沙丘,標誌著嬴政時代的結束。

之後,劉邦、項羽在這亂哄哄中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劉邦通過自己的拼殺,造就一番帝業,成為“千古第二帝”。



(三)

不是說嬴政、劉邦有多麼強,多麼牛,他們是時勢造英雄的結果。時代洪流下,隱隱約約賦予你一定力量,如果你有一個平臺,好比順水行舟,成就一番事業,至於有多大,全靠自己的能力。所以說,時代決定翻身,意味機遇,平臺註定花落誰家。



當然,嬴政、劉邦都是各自同一時代中的佼佼者,否則也不會分別成千古第一帝、千古第二帝。

最後,時勢造英雄,恆古不變,現在是一個大好的時代,把握機遇,迎難而上,造就我們自己的一番事業,與君共勉!


非常茴香豆

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壽命長才是王道。

秦始皇,出生於公元前259年,劉邦出生於公元前256年,兩人是同齡人。

13歲時,秦始皇登上大位。而10歲的劉邦還在老家豐縣翻牆上樹。

22歲時,秦始皇親政,先後除掉了嫪毐,呂不韋,幹掉了覬覦皇位的弟弟,軟禁了不檢點的母親,掌握了秦國大權。而19歲的劉邦還在家裡當古惑仔,史書記載他:“不事生產”

39歲時,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坐擁天下。而36歲的劉邦剛當上泗水亭長,屬於最基層的幹部,無所事事,期間和同村的曹寡婦私通,有了一個兒子,叫做劉肥。



49歲時,秦始皇在沙丘平臺暴斃,小兒子經過一番密謀登上大位,而46歲的劉邦此時因為私自釋放服役的百姓,被迫躲到芒碭山喝西北風。

秦始皇死後第二年,47歲的劉邦舉兵起義,三年後,50歲的他進入了秦始皇曾經居住的地方--秦王宮。


四年後,54歲的他幹掉了最大的競爭對手--項羽,一個比他小二十四歲的年輕人,一統天下。

從一個小小泗水亭亭長,三年入主咸陽宮,又四年從蜀川艱險之地成功逐鹿天下,成為天下共主,漢高祖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一能忍,二能用人,三會洗腦。


從這個角度看,劉邦和司馬懿很像,只要身體足夠好,把同時代的大佬都熬死了,之後自己就能呼風喚雨。




秦漢,一個合併天下,一個坐擁天下! 隋唐,一個合併天下,一個坐擁天下! 他們的命運是不是覺得特別像。



這段歷史中最讓人唏噓的是項羽,沒有項羽打垮秦帝國,那有劉邦的順風順水,典型的竊取革命勝利果實。

我一直認為秦王朝的滅亡是華夏第一次大浩劫,一個初步成熟的法制王朝,被六國舊貴族推翻了,從此以後華夏進入兩千多年的人治高於法治的所謂封建王朝!始皇帝太仁慈了,開國而不殺功臣,滅六國而不亡其貴族,實為華夏少有的仁君,卻因為得罪儒家而一直被黑至今未改!

古惑仔劉邦 混了個皇帝噹噹 ,要飯乞丐朱元漳也當上了天下君主 ,所以說人啊,只要你不死,一切皆有可能,當然了前提還的是:時勢造英雄!


深思瓶



老子有言“大器晚成”,此語形容劉邦最為妥當。

秦始皇是“王二代”,劉邦則是“農二代”,秦始皇處於社會最頂層中的最頂層,當他繼承秦王位以後,便已經成為天下皆知的人物,而劉邦仍然只是一個“好高騖遠”且不願意幫家人做農活的小流氓。劉邦僅僅只比秦始皇晚生三年,卻與年輕輩的項羽稱兄道弟,又如何能不給人他與始皇不是同時代人的感覺?

秦始皇與劉邦不同的身份背景,是造成他們兩人“時代差”的基本因素。



我們再看看秦始皇與劉邦幾個重要的年譜:

公元前259年,秦始皇嬴政生於趙國邯鄲。

公元前256年,漢高祖劉邦生於沛縣豐邑。

公元前247年,嬴政繼位為秦王。公元前221年,嬴政滅六國並建立秦朝,稱始皇帝。在嬴政建立秦朝以後,已經壯年的劉邦終於當上了秦朝沛縣的泗水亭長,得到了人人夢寐以求的編制。後來,劉邦奉命押送役徒去咸陽,在咸陽看到了祖龍秦始皇,情不自禁地流口水嘆道:“大丈夫當如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在東遊途中,秦始皇病亡於沙丘。在此以前,劉邦押送役徒去驪山,途中發生了“斬白蛇事件”,然後因為秦始皇曾經說過“東南有天子氣”,劉邦自以為始皇說的便是他,然後興沖沖躲到深山老林去了。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反秦,隨後劉邦在蕭何與曹參的幫助下,一句“天下苦秦久矣”忽悠得沛縣百姓拖家帶口跟著他造反。



看完上面的年譜,我們應該基本知道秦始皇與劉邦為什麼會給我們他們不是同時代人的感覺了。秦始皇嬴政自公元前247年即秦王位,公元前237年剷除呂不韋,總攬國柄,然後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霸業。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亡後,劉邦仍然沉浸在自己的幻想裡,直到曹參和蕭何將他推上舞臺,他才笑呵呵地當了沛公。在秦始皇死後,劉邦、項羽之輩才得以冒頭,從公元前247年算起,劉邦的成名比秦始皇晚了38年;從剷除呂不韋的公元前237年算起,劉邦的成名比秦始皇晚了28年;即使是從秦始皇滅韓國的公元前230年算起,劉邦的成名仍舊比秦始皇晚了11年。

我們可以輕易地發現,劉邦的“發育”極為緩慢,甚至可以說他與秦始皇根本不處於同一個發展週期中,當秦始皇度過了人生中最輝煌的黃金時代,劉邦才開始創業當老闆,並且還曾經在比秦始皇晚出生27年的項羽公司當過打工仔,因此,劉邦便給了我們他與秦始皇並不是同時代的人的錯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