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济南北园高架桥双向天天严重堵车?

济南潮生活

1998年10月1日济南第一条高架路顺河高架路通车,后来相继修建了北园高架、二环东路高架、二环西路高架、纬六路高架二环南路高架等,继而使得济南的外环全部都相互链接。

就北园高架路长期堵车的问题,确实很严重,不光如此,其它高架路同样也存在着这个问题,而且都是非常严重,究竟是啥情况造成的呢?

来自山东省交警总队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青岛、临沂、潍坊、济南机动车保有量分别约为238万辆、237万辆、229万辆、191万辆。尤其是在省会城市济南,近几年的机动车数量在以每年20多万辆的速度增长。 由此看出,济南的车辆在逐年大幅度增长,反过来说,建造高架路一来,就是因为拥有华夏第一堵声誉的济南的交通一直在拥堵,才着手修建的,而由于车辆近二十年的大幅度增加,在济南四通八达的高架路联网之后,仍然在拥堵。

其次,最重要的问题本人认为,造成高架路拥堵的原因是,凡是驾车上高架路行驶的车辆,大多都是在市区居住,或在市区工作,办理业务,很少一部分人群是过路的,而且他们过路车辆路况又不熟悉,反而在拥堵时继续造堵,这一点高架路与高速公路是截然不同的,司机师傅们要深知此点。再说大家即使在高架路任何一个上口上桥,都会在繁华的市区任何一个下桥口匝道下桥,济南市区的每条道路交通本身都在拥堵,上高架快,下桥却却拥堵在桥下本身就车水马龙的路面,继而造成在某一时间段,桥上桥下全面拥堵,高架路反而成了济南市民的流动停车场。



其次,就是交通事故,也是造成高架路拥堵的一个因素,驾驶员新手多,驾驶技能不过硬,车辆你争我抢,难免造成刮刮蹭蹭,继而造成短时间内拥堵。

建议:有关部门在高架路下桥口的信号灯路口,左转信号下下管理方案,原因大部分车辆在下高架路时,都会左转或掉头,这是造成匝道口堵挺的关键。再一个尽量让所有的公交车辆都进入BRT公交车道【目前BRT公交车道不是很拥挤】,为众多的私家车辆让出车道,这一点需要的是,普通公交车门是在右边,BRT快速公交车门在左边,需要更新车辆才可以行得通,让普通公交进入BRT车站时,用左边车门上下客,在没有BRT公交道路的站牌时用右边车门上下客。然后建议在上下班高峰错开时间分流车辆或者单双号高峰时间段限行,这需要政府机关单位与济南市民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架路乃至整个济南交通不拥堵。


济南潮生活

北园高架桥堵车是必然的。

一、高架桥是济南哑铃式区域发展的最佳必经之路

济南市尽管发展速度不容乐观,但阻挡不了全国性的同步跟进发展。济南市的“背山面水”地理特征,决定了济南市东西方向的发展与延伸。济南城区本来东西扁长,但济南东部高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近几年经十路住房的无限扩张和济南西部以高铁为纽带的西城住房开发,形成了济南市“哑铃式”城市发展格局。正是这一格局,使得东西交通流量,在原来东西交通流量偏大的基础上叠加成超大交通流量需求。作者曾在高峰时期在经十东路东绕城高速至燕山立交段驾车,时间达一个半小时。

二、济南地理决定了高架桥方向的最大流量

济南北临黄河,南靠泰山山脉,地势均高于济南城区。且胶济铁路“拦腰”一斩,形成了济南在地理上“背山面水一铁路”的三断天然屏障。相当于“三板斧”斩断了济南市城区南北方向的通畅,是今天济南市首堵的先天地理因素。一方面构成了南北方向不可能有较大的交通流量,另一方面胶济铁路的南北阻断,破坏了南北方向的生态交通。尽管建国后形成了三大南北主干线(纬十二路,大纬二路和历山路),前几年又增加了顺河高架桥(共四条主干线),但仍改变不了固有的生态交通,即远远不能与东西主干线(经十路和北园大街)的交通需求及功能相匹配。同时,上述先天缺陷也使得交通“微循环”难以形成。因此,三断南北屏障及衍生的纵横主干线交通需求功能失调与交通微循环失效是济南市交通首堵的先天客观原因。

三、高架桥可能漏掉了一项类似北园高架桥方向的设计

高架桥交通体系与地面交通体系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交通体系。究竟高架桥交通体系在整个济南市交通体系设计中处于何种地位,当初规划不得而知。但目前这种设计与济南市整体交通需求背道而驰(应优先考虑东西方向交通流量)。与济南市东西方向的特大交通需求,必须匹配特大通行量的道路,方能合理科学。然而,目前作为弥补济南市地面交通体系功能不足的高架桥交通体系,却呈现出东西方向劣于南北方向的设计原则。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四、新增飞跃大道,仍没有意识到东西贯穿流量的重要性

据悉,济南又增加一条东西大道--济南飞跃大道。但遗憾的是仅仅是在济南东部地区。济南东部地区发展的确很重要,但是作为整个济南来讲,是局部问题。济南东部地区再发展,可不能忘了贯穿东西的交通纽带。就这样狭隘的发展理念,北园高架桥不堵车才怪呢!


刘俊利

今天早上7点10分从二环西转向北园,刚过来就看到路况显示屏上一篇飘红!每天基本都是在无影山开始堵,今天倒好从匡山一直堵到全福。为什么这么堵,一直到历山路下桥也没有发现有交通事故的发生。

所以,原因只能是说车多,路窄,上下桥不合理,很多的上桥口和下桥口的车都交叉汇在一起,最右侧的车道根本走不动,下桥下来之后还要等红绿灯,车少无所谓,北园上车那么多,真的想不明白这些道路的设计者到底是怎么想的。

但是上班除了北园高架,走别处更甭想,主次干道早晚高峰没有不堵的时候,周末会好点,是,周末都在家睡觉,我也不用出门!

只能说,盼着地铁快点修好啊,有了地铁路上跑的私家车少了,交通状况自然也就改善了,路远的也不用天天的起大早了。真的是对济南的交通环境就两个字的评价“无奈”


说说马甲

把济南的所有高架改成双向8车道,把BRT公交车全部取消。设置边道一条公交线路,全部都是港湾式公交车站,把经纬线全部设为单行线!把高架下桥口第一个路口全部设为直行!低于一年驾龄不允许上高架,如果听我的一定不会堵车


梁工济南贴瓷砖


小苹果核

北园高架汽车站下硚口 历山路下桥口 几乎天天拥堵

二环东高架 山大北路下硚口天天拥堵

下了高架就是红绿灯 而且红绿灯车道设置不合理

二环东高架和北园高架 北园高架转顺河高架 就一个车道 能不堵车

济南这个交通设计者 需要好好规划一下


爽爽侃树墩

只有北园高架堵车吗?济南哪个干道不堵?

城建欠帐太多!

快速路,环线太少。另外断头路太多。

济南99%的路口没有右转车道,右转车全都上路口和直行车和行人抢去。有些路口很宽敞,完全具备改造条件,就是不行动。

济南的行人过街天桥/隧道太少太少。

市里添堵的大单位太多,应该把容易聚人的搬迁。典型的那个客运总站,不是添堵是什么?

儒家传统守旧文化的重灾区。缺新思维,缺有眼界有魄力敢作为敢担责的主政者。现在或许有了,但已经迟到的太久了。


我嗱真心喂过狗

转其他高架的匝道只有一排,比如去顺河高架和转东外环高架,都只允许一排车通行,再就是高架的下桥口,下桥既是信号灯路口,不堵都对不起那些砖家


必须曝光

济南东西向的贯通线本来就少,南边主要是经十路和旅游路,北边北园高架是与各条南北快速路相通的唯一东西向主干道,再加上周边的路网密度较低,设置也不尽合理,所以好多人就硬着头皮挤上了北园高架。


爱说球的林哥

很奇怪吖,都堵成这样了,大家还一窝蜂的开车上下班,我就很难理解。我打四五年前就逐渐放弃开车上下班了,先是骑电动车,但电动车老是要充电,而且太远的地方去不了,怪烦人的,今年买摩托车了,省事多了,早上睡到七点多起床上班都不晚,周末还能跟摩友跑跑七星台,转转雪野湖,好不惬意!

既然现在这么堵,那就换一种交通方式呗,干嘛非要去凑热闹。中国人那么多,都开汽车了修多少路也不够堵的。我现在觉得汽车是个又费时间,又费钱的东西。真不如摩托车,又可以通勤,又可以当个大玩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