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到底在哪里?

洪良


《水浒传》蓝本之一的《大宋宣和遗事》一书中写明宋江聚义的地方是太行山梁山泊,这里的太行山其实是指泰山。唐宋金元明诸代一定范围内都曾将“太行“或“太行山”当做泰山的别称。以此说梁山泊位置应在今日山东泰安的东平湖一带。

据《山东通志·疆域志》记载:“梁山,本名良山,以梁孝王游猎于此得名。” 另据《辞海·梁山泊》:“泊,一作泺(泺是泊的古体)。在今山东梁山、郓城等县间。南部梁山以南,本系大野泽的一部分。五代时,泽面北移,环梁山皆成巨浸,始称梁山泊。从五代到北宋,多次被溃决的黄河水灌入,面积逐渐扩大,熙宁以后,周围达八百里。入金后河徒水退,渐涸为平地。元末一度为黄河决入,又成大泊。不久又涸。

北宋以来,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相传宣和初宋江起义,曾屯聚于此。” 由此可见梁山泊的地理位置在今梁山、郓城等县一带,梁山泊梁山以南的部分属于古大野泽的一部分,梁山泊存在于五代到元末,梁山泊的形成和消失受黄河决溢及河道变迁影响,梁山泊据传是宋江起义的屯聚地。

宋史中关于宋江起义的记载散见于几处,但都没明确说梁山泊是其根据地。

比如《宋史•侯蒙传》记载:“宋江寇京东,侯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方腊)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宋史·张叔夜传》记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声言将至[海州,今江苏连云港附近),张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劲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宋江)乃降。 可见宋江他们基本是游击队战术,或者曾短暂在梁山泊歇马。

而《水浒传》本身是一部多参照的小说,糅合了梁山泊的名气和此地强盗出没等因素将地理座标标于此也很有可能。


赵燕云

水泊梁山,是《水浒传》中晁盖、宋江聚义造反的根据地,也是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港汊纵横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这是《水浒传》中所描绘的梁山泊景象。

众所周知,《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山东。如今在山东,梁山还有,就在梁山县境内——梁山县是1949年才设立的,此前梁山在山东寿张县境内。但是,方圆八百里的梁山泊却寻不见了,只在临近的山东东平县,有一块东平湖。

梁山有山无水,那么,《水浒传》小说描写的场景,是施耐庵的虚构吗?清康熙年间修撰的《寿张县志》就是这么认为的,认为小说都是欺人之谈。

台湾历史学者苏同炳在《梁山泊沧桑谈》一文中,比较详细地回顾了史料中记载的梁山泊历史变迁,充分说明了,八百里梁山泊不是小说家的欺人之谈,而是在北宋年间水浒故事发生的年代中,真实存在的。不仅如此,梁山泊在历史上还有复杂的变迁过程。

据清初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表述的观点,梁山泊从前在没有因黄河灌注而成为大湖以前,本来就因地势低洼而为汶、济二水汇合成湖,其渊源可以上溯到汉代以前。到五代时期,因为黄河在滑州决口,河水向东浸漫,梁山泊开始成为大湖。

由《金史》的记载可以得知,北宋时曾被宋江据为水寨的梁山泊,在南宋初年,已因黄河改道而水涸田出,无复当年的八百里之广。然而到了元朝时,黄河又发生溃决,河水再由昔日河湖相通的故道侵入,于是梁山泊又沦为泽国。

元末贾鲁治河,黄河仍归故道,所谓故道,是今日苏北淮徐一带的老黄河遗址。当时的梁山,虽然离黄河很远,但因其中积水一时不能尽泄,水势依然不小。据史料记载,到了明英宗年间,梁山泊尚有八十里之广。到明景泰年间,因为河道改造工程,使梁山泊彻底干涸,只剩下一块东平湖作为遗存。此后的情形,基本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了。


洪良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曾经参加过陈友谅的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不愿在大明王朝做官,隐居民间。从《水浒传》这部长篇巨著来看,施耐庵绝非等闲之辈,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文人,据说,《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他的学生。由此可见,施耐庵是顶尖的知识分子,拔尖人才。


施耐庵以悲愤的心情,描述了北宋末年,山东宋江起义的过程,失败的教训,封建统治者的阴险残忍。实际上,书中所述事情,就是施耐庵参加农民起义的所看到的。《水浒传》有糟粕,例如,把中国妇女描写成淫荡的潘金莲,母夜叉式的孙二娘,没有几个好女人,例如,把所谓的英雄好汉武松滥杀无辜津津乐道,没有一丝同情心。由此可见,施耐庵是有人格缺陷的,不是完美无缺的文人。


但是,《水浒传》仍然被后人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十全十美,实际上,世界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认为,被清朝学者金圣叹腰斩的《水浒传》七十一回版本,比起其他版本的《水浒传》,更有艺术魅力,虽然金圣叹没安好心。而一百二十回版本,约一百万字,向我们完整的展示宋江起义的全过程。



《水浒传》自问世以来,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流传。我们今天阅读《水浒传》,从中体会人生无常,人生艰辛,唯有英雄豪情永驻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