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农村俗语“与人不和,劝人养鹅”?

棒奔霸

农村俗语“与人不和,劝人养鹅”是什么意思呢?

乍一看,这句农村俗语挺有意思的,不和,肯定是合不来的意思,合不来为什么劝人养鹅呢?

其实原因挺简单,主要是粮食问题。大家有所不知,鹅的食量非常的大,养一只鹅的粮食可以养出5只鸡,所以农村还有这么一句老话“家有万担粮,不养脖子长”,鹅的脖子不是特别长吗?这说的就是不养鹅。或者也有说成“家有万担粮,不养扁嘴王”,扁嘴指的也是鹅。


以前粮食是农民的命根子,有粮食才有未来,有粮食才能想着养点鹅改善生活,粮食的收成也很不稳定,劝人养鹅就是指望着哪天粮食欠收,把人给坑了,毕竟是合不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劝人养鹅,鹅是带毛的家禽,老话说的好“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带毛的家禽很容易得禽流感,一遇上就是整群家禽付诸东流,损失惨重。


到了今天,这样的人依然是存在的,当然大多不是不合,多半是为了利益,像以前风靡一时的“水蛭”养殖,包赚钱,包回收,免费技术指导各种口号满天飞,就是劝农民搞水蛭养殖,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典型养殖业的“庞氏骗局”。

这句俗语的意义在于,如果有人极力告诉你去做某一样事情,出发点完全没有毛病,前景一片光明,似乎只要你去做,就一定能赚钱,一定能走向致富路的时候,心里想想这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好事也不一定就恰好遇上了你,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免得吃亏。


农人说民俗

农村俗语"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你要是跟哪个合不来,那就规劝他去养鹅。咋个回事?这俗语看来挺有意思的。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看出农村人智慧

一般情况之下,与人不和,要么是相互骂架,要么是老死不相往来。而这里的古人却给出了另一种情况,即跟谁合不来那就劝他去养鹅。这其中暗藏怎样的玄机呢?

原来啊,鹅的食量相当大,古人曾有这样描述"家有万担粮,不养长脖子"。就是说,家里面纵然有万担粮食,也不饲养鹅,养不起,鹅能把人吃穷了。而古人劝人养鹅,实则是在害人。与谁不和,就劝他去养鹅,这样可以实现在不进一步恶化关系的情况之下,出了口恶气。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实则是教我们巧妙处理事情

古人的智慧,特别是为人处世方面相当高超。在现实生活之中,总会遇到不高兴的事儿,不对付的人。比如泼皮无赖,难缠,不讲理或者是蛮横的邻居。面对这种情况,"骂人无德,打架犯法",那么怎么办?

于是,智者就总结出"与人不和,劝人养鹅"的俗语,教众人如何去处理这些棘手问题。就是假装与不和之人和好,退一步海空天空嘛。然而,说养鹅赚钱,规劝他去养鹅。对方不知道是陷阱,高高兴兴养鹅去了。这样,在不知不觉之中,除了一口恶气,合理合法。古人"太滑头"了。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有关于《如何理解农村俗语"与人不和,劝人养鹅" ?》问题看法,大家觉得怎么样?如果有不同意见或者对本人观点有疑问的,欢迎评论指正。


有点意思的事儿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是东北总叨叨。

农村俗语“与人不和,劝人养鹅”总叨叨分析可能是出于以下原因:

1、农村的生活环境因素决定了人们经常低头不见抬头见,见面的机会多了,由于各自的脾气秉性,处事为人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时间久了常常会出现一些口舌之争 ,往往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许多人因为这些小事斤斤计较,彼此都不让步,伤了和气。这就叫与人不和。








2、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朋友都知道,鹅这玩意了,精力旺盛,喜动爱叫唤,喜欢群居,一有风吹草动就叫起来没个完。



看到陌生人往往还上去“牵”人家裤脚子,弄脏人家衣裳,不受伤也吓够呛。劝人养鹅就是想把养鹅带来的负面影响施加在鹅主的身上,达到人们讨厌鹅进而讨厌鹅主的小肚鸡肠的想法。










3、农村往往善于口舌之争的,都是一些小心眼的相对来说生活比较清闲,没有啥事儿把住身子的人。劝人养鹅能够达到让鹅主天天忙于伺候鹅,没有闲功夫出来和别人犯口舌的目的。

















通过以上分析,总叨叨认为农村俗语“与人不和,劝人养鹅”是一种小农意识下产生的无奈的对于邻里纠纷的一种满含智慧的做法。可以大面积推荐使用。


Over!


总叨叨

农村俗语“与人不和,劝人养鹅”,很多人很难理解这句话,听我解释完你就明白为什么,关系不和睦,还要劝人养鹅?

1.鹅会啄人,是邻里关系不和的导火索。

农村以前养鹅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农村养殖都是散养放养,鹅也不例外。鹅是农民养殖的家禽家畜攻击性最强的,会主动攻击人。鹅虽然没有锋利的牙齿,然而鹅的牙齿像锯齿一样,被鹅啄一下,几天都是疼痛难忍,还会引起瘀血,发青发黑。

小时候有户人家,就养了几只鹅。附近的小孩都被他啄过,经常有家长带着小孩找上家门理论,经常为了小孩被鹅啄而吵架。等鹅养大了他就不会再养鹅了,才缓解了邻里的关系。“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和时,劝人养鹅,鹅攻击了人,自然养鹅的农民与邻里的关系也好不到哪去了,惹人嫌弃。


2.“家有万旦粮,不养脖子长”,鹅的喂养成本是鸡的五六倍。

在农村还有一句俗话“家有万旦粮,不养脖子长”。在农民的鸡鸭鹅等家禽养殖中,鸡吃的最少价格最好,鹅吃的最多,鹅的喂养成本是鸡的五六倍,价格还不是很好。农村散养放养鹅,几乎没钱赚,甚至亏本。

3.“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风险大

养殖的风险很大,一旦没有管理好会大量死亡了。容易得小鹅瘟、禽霍乱、蛋子瘟等鹅常见疾病,一旦感染了这些疾病会大批死亡。古人就总结出“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来说明养殖的风险大。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在以前农村,放养的鹅啄人造成邻里关系不和,鹅的养殖风险,鹅的喂养成本与收入不对等养鹅不利人利己,在以前还是比较适用。对现在规模化养殖通过科学技术养鹅的养殖户影响不大,现在养鹅说不定是一条不错的生财之道。农村俗语要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就能很好的理解这些话的意义。


昕瑞生态

昨天看了一个视频,鹅产蛋率低于鸭子,鸡。

鹅每年产蛋约200枚,而且鹅吃的也多。严格地说属于入不敷出的产业。

劝人养鹅,也就是让人赔钱,让人穷上加穷。


畄畄咂

就是以为人好的名义给人挖坑


我是张大勇

我说下我的理解,看见过养鹅的都知道,鹅见了陌生人会追着去咬他,主人赶也没用;而周边邻居肯定都有一些远亲什么的,当别人来走亲戚时就会咬别人,这就会破坏邻里关系,使得大家都嫌弃这家人。

俗语的深层含义一般都是为了警示后人要搞好邻里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