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14日晚,被拐24年的贵州男子罗光才,在志愿者的陪同下,从福建乘车赶到贵州的老家,终于见到了失散24年的父母和亲人。当晚,天气寒冷,却充满着如春的暖意。看着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小儿子,父母亲先是激动的抱头痛哭,继而笑得合不拢嘴。她说,只要儿子愿意,这个家欢迎他一直呆下去。虽然过去一年了,但是,当时参加送他回家的志愿者,至今仍感动的,热泪盈盈。这是当时拍摄的,家人团聚时的场景。


去年1月14日晚,被拐24年的贵州男子罗光才,在志愿者的陪同下,从福建乘车赶到贵州的老家,终于见到了失散24年的父母和亲人。当晚,天气寒冷,却充满着如春的暖意。看着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小儿子,父母亲先是激动的抱头痛哭,继而笑得合不拢嘴。她说,只要儿子愿意,这个家欢迎他一直呆下去。虽然过去一年了,但是,当时参加送他回家的志愿者,至今仍感动的,热泪盈盈。这是当时拍摄的,家人团聚时的场景。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欢迎鞭炮声就响起了。“妈妈、爸爸,我回来了!”站在家门口迎接的母亲,一把抓住失散24年的儿子痛哭起来。今年30岁的罗光才,已是一名3个孩子的父亲,跟随他回来的还有三个孩子和妻子。

据了解,他家里四姐妹,大姐罗光会,二姐叫罗光荣,三哥叫罗光华,他是老幺,小名叫小老幺。1993年5月21日,他的父母外出打工,留下11岁的大姐照顾他和哥哥,当天早上,他的爷爷去镇上赶集,便叫上他一起上街赶集,到了街上后,赶集人太多,他与爷爷走散,下午5时许,父母回到家中没有看见他,获知跟爷爷赶集去了。


母亲赶到爷爷住的地方去接他时,爷爷才道出孩子在镇上走丢的消息,一家人立即到镇上寻找,可是找遍整个镇每个角落也没有发现儿子的身影。“我当时是被一个40多岁的女人带走的。”他称,他跟着那陌生女人坐了火车、汽车、摩托车,一路长途跋涉才来到现在福建莆田的养父母家里,安顿好一切后,养父母给他重新取了一个名字叫苏宗新。

此时的他已经5岁,有了一定的记忆,为了不让自己忘记亲生父母,每天在心里默默一遍又一遍回忆老家的样子,父母的样子,自己的名字,很多时候,做梦都在想家。围坐在火炉边,张德英紧紧抓住儿子的手,逐一介绍到:“这是大姐罗光会,二姐叫罗光荣,三哥叫罗光华。你还记得吗?”母亲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帮他找回儿时的记忆。由于他离家时间太长,已经听不太懂老家的方言,面对着众多亲友的问候,只能笑脸相迎。

哥哥很激动地说,弟弟虽然已经走失了20多年,但是脸却一点都没变,长得很像三弟。“我曾经许过愿,希望在我40岁时弟弟能找回来,今年正好40岁,我简直比中了大奖还开心”。母亲说,儿子走失那年简直生不如死,她每天晚上都是抱着他的照片看,看了就哭,哭累了才能入睡。有几年她甚至不敢走亲戚,就怕听到别人提起儿子两个字,她的眼泪就止不住了。


这24年来,她们夫妻两人,去过很多地方寻找儿子,每次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均是失望而回,但他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找到儿子。虽然养父母对苏宗新也很好,但是从5岁起,他要找寻亲生父母的念头就一直没断过。2015年6月,他在一个寻亲网站上登记了自己的信息。之后,网站志愿者对其帮扶。

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这些零碎的回忆再次被翻开:“妈妈曾用竹子编的背篓背着我、家门口垫脚的石头能砸饼、看过家人养蜂蜜”。也许是时间太久,父母和他的名字在他的记忆中也变成相似音,因此,他在网站上登记自己被拐前的名字叫“娄恭彩”,母亲叫“宗黛英”。后来,志愿者发现一则寻子贴,便立即联系对方通过DNA比对,最终,通过DNA比对,苏宗新就是张德英夫妇失散24年的儿子罗光才。

爸妈表示:“我们要尊重儿子的意思,不论他今后选择在哪里,我们都不会怪他。”他说,福建的养父母对他也很好,家里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虽然找到了亲生父母,但也要顾及养父母的感受,毕竟两边都是最亲的人。“这几天,我会多陪陪父母,然后返回福建家过年,今后,会常来贵州看他们,做到一名儿子孝老的职责。”他说。更多图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请点击关注头条号图说江淮,带给你有温度的视觉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