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界竊喜:貿易戰若爆發,又輪到“尿壺”了?

地產界竊喜:貿易戰若爆發,又輪到“尿壺”了?

攸克君前幾天約到一篇長文(見4月8日《特朗普絕不是一個人:他的中短期目標和美國霸權戰略》),全面解讀了中美貿易戰的深層結構。但地產朋友要麼不關心,認為這離自己很遙遠;要麼竊喜:國家是不是又要用到地產這把“尿壺”救經濟了?

前提是,中美貿易戰爆發,而且對我國經濟有重大影響,大到需要新的工具來救。

中美貿易戰會不會正式爆發,各類專家已經作了大量分析,茲不多言。假如怎麼也攔不住特朗普那幫瘋子,一旦爆發,對我國經濟有多大影響呢?上權威專家: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昌林認為,美國對華500億商品加徵關稅,僅僅只佔我們國家對美出口的11.6%,僅佔我國總出口2.2%,對經濟增速的影響0.1個百分點都不到,不會影響到我們全年實現6.5%的預期目標。即使我們進口大豆加徵25%的關稅,豆油包括農副產品價格估算上漲0.25個百分點,預計全年CPI約2.4%,仍在CPI的調控目標3%以內。

退一萬步,假如500億美元再追加特朗普後來說的100億美元商品關稅,並考慮放大效應,對今年我國GDP影響0.2個百分點頂天了。

也就是說,美國挑起貿易戰對我國的影響,遠遠不能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相提並論。那兩次,房地產確實起到了“尿壺”的作用。

反過來,貿易戰倒是提醒我們,除了要堅持擴大開放,更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國內改革,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有一句話,可能地產界同仁不愛聽,那就是,中央要求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意味著要儘早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

實事求是地說,包括中國和美國在內的主要經濟體,都是貿易自由開放的受益者。作為發展中的經濟體,也是追趕者,中國在全球貿易鏈長期扮演代工角色;但同時,與貿易政策相配套,我們的重要產業政策之一,是大力發展製造業,近幾年並尋求在少數領域實現突破,比如國家對半導體產業的扶持,對5G研發的高度重視。

特朗普政府以減稅為手段,以資本帶產業,試圖吸引製造業迴流美國。而我國要鞏固製造業定勢,守住全球化分工下的產業鏈不放,現在看來,有一種必選項,就是降低要素成本

隨著這些年我國人力成本的上升,這一塊的相對優勢在一批中小經濟體的追趕下已逐漸回落。降低要素成本,就只有從超級地租著手,嚴格抑制房地產的泡沫化。

守住產業鏈,很多朋友會理解為,以各種政策優惠吸引大企業,尤其是世界知名企業來投資。也就是30多年盛行不衰的招商投資。比如,有的城市為吸引富士康落戶,土地成本低到了幾乎白送的地步。

這不是控制超級地租的本義。攸克君理解,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控制房地產對資源的超級汲取;二是控制房地產對成本的超級抬升,對要素的超級擠出。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富士康的工業用地可以低到(甚至低於)成本價,但你還能給員工白送房子不?不能。

控制超級地租,抑制房地產的泡沫化,兩個層面:一是繼續堅持房地產調控,可見的未來就別指望放鬆調控了;二是管住地方政府及其投融資平臺的手。前者不用說了,後者最近好幾個大動作,很多朋友沒注意。

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改名而來的中央財經委員會,4月2日召開的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要以結構性去槓桿為基本思路,分部門、分債務類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儘快把槓桿降下來,努力實現宏觀槓桿率穩定和逐步下降。

這個極為重要的信號,無數人忽略了。

地方政府和國企尤其是地方國企,它們的槓桿,秤砣之一就是土地。包括城投公司在內的地方投融資平臺是重要工具。

財政部早已作出部署。今年以來,連發四個通知:

1月19日,《關於加強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支持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指導意見》

2月13日,《關於進一步增強企業債券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嚴格防範地方債務風險的通知》

3月26日,《關於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工作的通知》

3月28日,《關於規範金融企業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融資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

攸克君的理解是,地方政府和國企降槓桿,意在壓縮負債投資,防範和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而控制超級地租,抑制房地產泡沫,是降槓桿的題中之義。

中央政府寧願承受經濟增長中位線下移(今年發改委給出的計劃目標是6.5%,低於去年實際增幅6.9%),也不願意用刺激房地產的老路子來換取低質量的增長。說到底還是為了在鞏固產業鏈的基礎上,加快經濟的轉型升級,提升我國產業在全球化分工體系的競爭力。否則貿易戰一開,我們停留在舊格局,就談不上打擊力。

因此,在新時代,“地產尿壺論”已經不適用了。

當然,我們也不會一下子拋棄房地產。畢竟,它的權重實在太大。去年,來自房地產和土地的直接、間接稅收達3萬億,還有5萬億的土地出讓收入。

鬱亮說,新時代不能用舊思維,此之謂也。攸克君加一句,千萬不要低估中央對抑制房地產,建立住房新制度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