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能更有意义的参观美术馆?

磨时

首先,你需要拥有一颗好奇心。这是我们普通人自愿主动去参观美术馆的前提。因为好奇,意味着有可能会对美术馆里的一切感兴趣,怀揣着一颗好奇心,会对美术馆里看似“新鲜”的一切抱有一种包容的态度,这样才有可能去尝试欣赏美术馆里的艺术品。在参观美术馆的过程中,我们普通人最重要的就是去感受、去尝试理解,而非评判。在体会与我们不同的人的思考的过程中,也反思自己的思考。而在观展中,如果能逐渐培养起记录些什么的习惯,对我们艺术审美的塑造也会起到有益的作用。

第三,关注美术馆的义务讲解员。在一些相对普及性教育性比较强的展览当中,往往会安排义务讲解员对观众进行讲解。在我们进门看展之前,如果能抽时间看一眼该展览是否有讲解时间的安排就更好了。

此外,近些年来,随着展览方式的不断革新和进步,新型的展览方式——沉浸式展览开始兴起。 比如说15年的经典之作“雨屋”以及红遍2017的“TeamLab” ,这样拥有大型艺术装置的展览对观众的艺术教育水平没有任何的要求和限制。我们只需要迈出参观展览的那一步,然后就可以尽情享受策展人为你营造的艺术梦境。


三联中读

参观一个美术馆,不管是中外美术馆,要先在网上浏览一下这个美术馆的主要画家的作品,以及画家的生平经历介绍,既然想学习更多的知识就要下足功课去学习。

由于本人学识眼界有限,对中国画类很有热情,在2014年8月份在收音机上偶然听说听说“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将在在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开幕。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是激动,很早就买一本《徐悲鸿画集》,在内心也是是很敬仰他,这次展览能看到他的真迹,这将是一次多美好的临摹机会呀!在8月15日一大早就早早的赶到郑州博物院,带的有吃的,一直到下午闭关才出来。看画家的真迹和影印版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那种有花的笔触,水墨勾勒出的形态,把东西的文化融在一起。大师就是大师。

 据说这次展览是由河南博物院和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徐悲鸿纪念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共同主办,法国奥赛美术馆、巴黎小皇宫博物馆、默伦美术馆、鲁贝博物馆、南特美术馆、科涅克市博物馆、博韦市瓦兹省立美术馆协办,上海杰奎琳文化艺术总协调的“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

参观美术馆,这里是美术界最高的精神殿堂,不管是展品设计摆放,参观氛围,还是展品的质量都是我们学习的精神大餐。我最近在看《丹青妙笔的意蕴—中国绘画赏析》,


青青子衿的云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