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民居——窯洞

窯洞源於人類早期的穴居生活,早在西周時期已經形成,《詩經》中描述窯洞為:"陶復陶穴“”。由於黃土土層厚、直立性好,在我國,窯洞主要分佈於以黃土高原為主的7個省份,是我國民居六大建築之一。窯洞一般分為靠崖式、下沉式和獨立式。從建築學上講,窯洞依山而建、以土為主,窯面為方,窯內為拱形,冬暖夏涼,有天圓地方之寓意,同時也是節能綠色的民居建築。

鄉村民居——窯洞

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土箍窯

我所扶貧的陝西銅川宜君縣東湖村屬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全村5個村民小組289戶祖祖輩輩以窯洞為居住形式。這裡的窯洞也經歷了靠崖式到獨立式的轉變。

鄉村民居——窯洞

已經廢棄的靠崖式窯洞

建國以前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由於防匪和經濟條件的原因,村民主要以靠崖式窯洞為主,70年代以後,人們逐漸從半崖上遷出,到現在,全部住上了獨立式的窯洞。這裡的獨立式窯洞主要分土箍窯、土磚混箍窯和磚箍窯三種形式。近年來,前兩種窯已經很少了,磚箍窯成了主要的居住形式。年復一年,一排排的窯洞在四季輪迴中,形成了這裡獨有的景象。

鄉村民居——窯洞

現在的磚箍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