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最可能可能存在的三个问题

有读者问,关于作文,你总是举那么多正面的例子,能不能在考试之前,把有共同点的毛病归纳一下,给大家提个醒?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主意,略微归纳以下三点,如果都能克服,准保会写出好作文。

1.立意太浅,深度不够

记叙文的写作,必须有中心思想,特别是考试作文。如果没有立意,就像一堆散乱的建筑材料。看起来碍眼,也带不来任何好处;立意不佳的作文,就像劣质的建筑,框架结构不合理,虽然有样子,却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坍塌了。这样的建筑,肯定验收不过。

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最可能可能存在的三个问题

立意不佳的作文,背后的原因是缺少深度的思考。考场上面对给定的材料,不肯去深究,胡乱的搭个框架就开始动笔写,有时写着写着就乱了。

即使不乱,也很俗套。见过太多同学的作文,一写到父母,就是父母如何不容易下雨天送伞,大雪天有病带,自己去看医生;一写到老师,就写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大家,为同学们磨破了嘴,操碎了心;一写的好人好事就是拾金不昧。为啥不写扶老奶奶过马路?考生知道,这事儿还真写不了,只要写,批卷老师就能看出不真实。

其实材料的问题真不是最大的问题,主要是同学们的思想上偷懒,不愿意深入的去挖掘材料,发现材料的独特性,所以无论多么好的材料,在有的同学笔下,总是显得肤浅,没有深度。百举不厌的正面的例子,是朱自清的《背影》不也就是买橘子那么点小事儿吗?但深度却明显的不同。

2. 细节不够,形象单薄

如果文章想不出太好的立意,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细节来赢取高分。刚才提过,《背影》也就是那么一点儿小事儿,朱自清把它写成了经典,并不仅仅是因为深度,还因为文中的细节。那么多写父亲的动词,表现了父亲克服困难,去给自己买橘子。

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最可能可能存在的三个问题

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最可能可能存在的三个问题

从小到大,同学们十多年的人生经历,生命中肯定有过许多感动的时刻,但这样的时刻,总是被我们忽略,特别是提笔的时候。谁不想把这些时刻表现出来?但是一动笔,总是形象扁平,细节不够,深受公式化的困扰。比如,大家的笔下,都有着一样温柔的妈妈,也都有着一样的慈爱的父亲。现实中,大家的父母不可能一样,就如他们各自的面貌不同,但在大家的笔下,却都相同,为啥?原因只是大家不够注重细节的刻画,所以造成了人物形象的单薄。

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最可能可能存在的三个问题

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最可能可能存在的三个问题

缺失的语文能力,从近处看,影响我们的分数,从长远看,却影响我们的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构平淡,缺少波澜

许多同学的文章只有一种,平铺直叙。记叙文的其他顺序,如倒叙,插叙和补叙,总是被大家遗忘。许多同学可能觉得很冤枉,我的许多篇文章都用了倒叙的开头,怎么能说平铺直叙呢?确实有这样的问题,大家写作文,如果十个人有五个人都会在开头运用倒叙,那么这样倒叙运用的还有意义吗?作文是要求新的,不给批卷老师以惊喜,批卷老师讲报你以低分。

中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最可能可能存在的三个问题

比如有同学写《放学之后》,由于时间线索很清晰,很容易被直接按照时间顺序往后写,先写天下雨,接着写雨越来越大,担心回不了家,然后是有人来送伞。这样平淡无奇的情节,其实可以做巧妙安排的。如果这样的作文设计一种倒叙,由回忆引出下文,效果上就会好许多。

以上的三条毛病,是绝大多数不够优秀的作文的通病,大家一定要尽量克服。去掉毛病之后,剩下的都是优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