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的選拔方法會產生更多的內戰王嗎?

乒羽雙修

時勢造“英雄”, 選拔出內行----目前的選拔方法會產生更多的內戰王

國乒世乒賽團體參賽名額選拔賽已經結束,男隊共有10位球員參賽,經過3天的比賽,林高遠、王楚欽排在前兩位,將與馬龍、許昕、樊振東一起征戰2018世乒賽團體賽。


這讓人想起不久前的世界盃團體賽,林高遠、於子洋也是在選拔賽中勝出,獲得參賽資格,但兩人一場未上,躺著獲得了世界冠軍的頭銜。且不說對U21球員的特殊照顧合不合理,是不是有模仿日本那種拔苗助長,就說這種選拔機制,有可能出現一大批內戰王來。為何這樣說?且看這種結果,林高遠,在與國內球員的比賽中確實厲害,連馬龍、樊振東都經常被他打敗,但到了國際賽場,心理素質差抗壓能力弱的問題就顯現了,最近輸了6場外戰,其中數次還是在領先甚至拿到賽點的情況下被逆轉,成為典型的“內戰內行,外戰外行”;而於子洋則是U21新政最早的受益者,卻由於實力不夠也未能在世界盃上出場;這次的王楚欽,國際比賽經驗極少,僅有的幾次比賽也是早早出局,這樣的實力是不足以與外國高手較量的,即使小組賽對手不強,但他們上了場一旦輸球,可能會影響整個球隊的發揮,導致極端不利的局面出現,那麼,哪個教練敢有膽量派他們上場?於是林高遠特別是王楚欽,又是不用上場就能獲得世界冠軍。而能夠在國際比賽中和外國選手較量的如方博、多次戰勝張本智和的梁靖崑卻由於選拔成績不佳而無緣入選。

這種狀況會出現什麼結局?一種可能,隊員只重視隊內比賽,更加練就內戰的本事,只要在隊內勝出即可獲參賽資格,至於打不贏外國選手,不上場就是了,照樣得到冠軍,這樣的後果就是難以成為能對抗國外強手的一流選手。
另一種可能就是江山輪流坐,今年入選的是於子洋、王楚欽,明年世界盃可能是薛飛,後年世乒賽又可能是冒出來的XXX,結果是看似新人不斷,實質是誰也沒有把握,也不能在世界比賽中增長經驗,如何成長?當馬龍、許昕退役,無人有能力與樊振東共同擔當重任,那時,我們靠什麼來爭冠軍呢?


因此現行的選拔制度除了成功去“劉國樑化”外,其它一無是處,貌似公平實存僥倖,既沒達到增強實力也沒達到鍛鍊新人的目的。既然是參加世界比賽,選拔隊員就應該看他在各種比賽中外戰的成績,以對外國選手的勝率為標準才是合理的。


乒羽雙修

“內戰王”這個名詞的產生是對職業運動員的侮辱。

職業運動員眼裡只有對手和勝負,沒有中國和外國之分。

試圖拿內戰外戰說事的,不是糊塗蛋就是兜售私貨的攪屎棍。

如果拿愛國主義說事,那麼讓球的惡習就會捲土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