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皓祸乱了蜀,孙皓败亡了吴,谁蛊惑了魏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冬十二月,曹叡患病严重,拜曹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共同辅政,嘱咐后事。

刘放、孙资长久地掌管国家机要,夏侯献、曹肇心中忿忿不平。殿中有一只鸡飞上树,两人互相说:“这也太久了,看他们还能活几天!”刘放、孙资怕有后患,私下想加以离间。

曹宇性情恭顺温和,诚恳地坚决推辞,曹叡让刘放、孙资进入卧室问道:“燕王正是如此吗?”刘放、孙资答道:“燕王实际是自知不能承担重任,所以这样。”曹叡问:“谁可以承担?”当时只有曹爽一人在旁,刘放、孙资顺势推荐曹爽,并且说:“应当召回司马懿参与。”曹叡问:“曹爽能承担这件大事吗?”曹爽汗流满面,紧张得不能回答。刘放暗中踩他的脚,耳语说:“快说以死奉社稷。”

曹叡听从刘放、孙资建议,打算任用曹爽、司马懿,不久中途又改变,下令停止先前的任命。刘放、孙资再次入见游说曹叡,曹叡再度听从他们的意见。刘放说:“最好亲自写下诏书。”曹叡说:“我疲乏极了,不能写。”刘放随即上床,把着明帝的手勉强写下诏书,遂拿着出宫大声说:“有诏书免去燕王曹宇等的官职,不得在宫中滞留。”曹宇等流泪而出。[4]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夏,曹宇回到邺城。

孙资刘放因为自己的考虑最终引狼入室,

黄皓祸乱了蜀,孙皓败亡了吴,谁蛊惑了魏

两个人都是门第不高的寒门出身,所以他们在魏晋士族形成的时期,所做所为自然是努力提升家族门第,以跻身于士族行列孙资、刘放一直是打包出现的,自从建安十八年曹操为魏公以二人为秘书郎掌管机要后,除了结亲娶媳这种纯粹的私人事务外,似乎两人就再没分开过孙资出身太原,入太学后,为世仕州郡为冠盖的郡中大姓太原王氏的王允王司徒赏识;刘放出身宗室疏宗,曾经士于郡里,举孝廉可见两人的家族虽然都不至于贫苦,但也绝非士人豪族之属。不过这种出身的好处在就是曹魏三代人可以放心大胆的让他们执掌机要,因为他们虽然权重,可以影响决策,但在朝中并没有复杂的势力。但对孙刘两人来说,想变成士族就必需要拉拢朝臣,或者关系紧密,或者结为姻亲。但这两个人虽然做的事不坏,但位置关系,估计名声太臭了。也可能是因为得罪过颍川系的大佬辛毗的缘故,所以联姻的也并非高门。孙资的姻亲是曾经跟刘备关系紧密、过去看他十分不爽的田豫刘放的女婿是门单势孤的张华也就是孙资虽然为人不错,但和王凌、郭淮、王昶这些同郡大姓都没什么联系,同样也没见到刘放和卢钦有什么交往。可见他俩的家族确实还是不行既然结亲这条路走不通,那就靠结交朝臣,以谋求家族门户的晋升和日后门第的维持了孙资儿子、刘放儿子,都曾经跟夏侯玄、诸葛诞、司马师等人交游,虽然不是核心,但也算是挤进了二代士族的圈子,虽然日后他们之间杀的你死我活,但起码这个时候还是关系不错的。结果,太和浮华案爆发,这条路over所以两人自然亟需拉拢已经是外臣第一人的司马懿,对其推崇备至,在明帝弥留时,力劝明帝让其回来辅政要说他们能想到日后的司马家族能篡位,或者司马懿居然夷灭了曾经同为曹丕托孤的曹真一族,他们是绝对想不到的其所谋求的不过是自身官位,和自己家族日后的安定而已。在魏晋易代的过程中从结果反推似乎很重要,实际上其实没啥用最终结果还是不错的。孙资成功开基了太原孙氏,跻身于士族之列,一直绵延到东晋。其家族后裔有清谈领袖 ,也有文学大家,江左侨姓中从没人质疑他们的族望门户。还有孙盛写了《魏氏春秋》这种可为祖宗美言的史书刘放家族就差了点意思了,毕竟女婿太出色,依附贼后,海内一时晏平。然而贼后一倒,附带着女婿死了,家族就完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