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室操戈,自相殘殺的玄武門之變,它的真相撲朔迷離

公元626年農曆六月初四的清展,大唐皇宮內一切如常,大皇子太子李建成和四皇子齊王李元吉正策馬走向皇宮的玄武門。忽然,一隻烏鴉從樹上飛起。李建成覺得情況有些異常,便掉轉馬頭,想返回東宮。就在這時,二子李世民縱馬現身,大聲喊道:“太子、齊王,為什麼不去上朝?”李建成回頭張望,被李世民一箭射中,當即身亡。​​隨後,李元吉也被亂前射死。這時候,玄武門外人聲嘈雜,戰馬嘶鳴,刀槍輝映,一場激烈的拼搏戰開始了。


同室操戈,自相残杀的玄武门之变,它的真相扑朔迷离​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就是發生在唐朝初年的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以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所以各種史書在記錄這一事變時,都站在了唐太宗的角度,使得後人大多認為“玄武門之變”是正義的,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隨著對這一歷史事件研究的深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了一些疑問: 玄武門之變到底是誰挑起的? 唐高祖李淵在立李世民為太子之後,為什麼在短短的兩個月內就讓位了呢?

同室操戈,自相残杀的玄武门之变,它的真相扑朔迷离​根據大部分史書記載,因為李世民在滅隋興唐的大業中顯露出雄才大略,風頭超過了太子李建成,李建成便聯合李元吉一直蓄謀殺死李世民,李世民便選擇了先下手為強。所以,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出於自衛而不得已之舉。不同意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玄武門之變的實質其實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為爭奪下皇位,同室操戈,自相殘殺。從史源上說,現在的史書主要是來自於朝廷編修的實錄。自然是站在朝廷的立場來說話。自唐朝初期開始,史官便由國家任命,負責編修本朝國史,宰相負責監修。

同室操戈,自相残杀的玄武门之变,它的真相扑朔迷离​當時負責修改史書實錄的是許敬宗。《唐書.許敬宗傳》中曾記載他喜歡憑個人的愛憎隨意刪改實錄,而且也有史料記載李世民自己也曾經強行審讀過實錄,並命令史官按自己的意見進行修改。由此可見,唐朝初期實錄的真實程度確實值得懷疑。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一方面對唐朝實錄的諸多記載表示懷疑,但另一方面,對於有關唐初的政治內容還是大量參照了唐朝實錄。如此一來,實錄之後的史書,包括兩唐書和《資治通鑑》在內,均沒有擺脫實錄記載的影響。
同室操戈,自相残杀的玄武门之变,它的真相扑朔迷离​因此,很多史書關於這一事件的記載是不能全部相信的。更有一些人直接指出,玄武門之變是一場宮廷政變。長不立賢是古代社會的傳統,李建成身為嫡長子,為唐朝的建立下了汗馬功勞,又不見他有失德之事,由他繼承皇位,本無可爭議。李建成本無除掉李世民的想法,而李世民卻是蓄謀已久地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因為如果通過正當途徑、他是無法登上皇位的,只能用殺兄戮弟逼父的辦法達到個人的目的。

同室操戈,自相残杀的玄武门之变,它的真相扑朔迷离​按說殺掉李建成自己當上太,事變應該結束了,但李世民並不滿足,殺李建成僅僅是第一步,接下來他先把李淵架空,兩個月後乾脆連皇帝的寶座也搶了過來。至於當時為什麼不馬上搶皇位,主要是李世民為避免得到逼父篡位的惡名而已。不管怎麼說,玄武門之變的結果是將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推上了歷史舞臺,而與此同時,由於他對修史的諸多幹涉及有些人的故意隱晦,使得這事件也給後人留下了許多難以破解的謎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