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從老虎發展來的貓是食肉動物,而從狼發展來的狗是雜食動物?

鄧高生

這個題目錯的有些離譜。首先貓不是老虎發展來的,狗也不是雜食動物,它和貓一樣,都是肉食動物。只是在沒有肉吃的情況下,只能“將就變成”了“雜食”動物。

貓屬於貓科動物,分家貓、野貓,是人類現代最喜愛的寵物之一。其祖先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和波斯貓,被人類馴化時間只有3500餘年,由於馴化時間比較短,還沒有完全被訓化,身上還有不少野性。所以一般來說,貓並不會完全聽從主人的指令,它更多的是把主人當作朋友來看待。

狗是由灰狼訓化過來的,是人類最早訓化的動物之一,人類在早期狩獵時代就開始馴養的,是作為人類狩獵的助手來訓化的,至今已經有幾萬年的歷史了(考古說法有1.4萬年和4萬年之說,所以一般認為在1.4-4萬年之前)。狗已經被完全馴化成了為了人類忠實的朋友,對主人非常忠誠。所以狗與馬、牛、羊、豬、雞並稱“六畜”,而貓就不在此列。

貓和狗之所以訓化時間相差這麼多,時空通訊認為主要原因是由於人類不同時期的需要決定的。人類很早就需要靠狩獵為生,訓練狗可以幫助人類打獵,獲得生活來源;而貓只會捉老鼠,老鼠是吃人類庫存食物的,在遠古時代連生存的基本食物都難以保障,哪有多餘食物呢?所以貓一直到了人類生活有所好轉以後,才開始有人豢養起來。現代,這些動物的功能逐漸變化,基本上已經是作為人類的寵物存在了。

狗並不是雜食動物,它依然保存著它的祖先的食肉基因,不管什麼狗,都是很喜歡吃肉的,只不過你不給它吃,它只有變成了“雜食”。由於狗和貓在城市主要是作為寵物存在,在餵養方面要適合家居的衛生,所以狗糧和貓糧已經發展的很快,品種繁多,質量越來越好。這些狗糧貓糧裡面都含有很高的蛋白質,還會根據狗狗和貓的不同需求,加入相應的微量元素和粗纖維。

狗糧的基本成分有:脫水家禽肉、玉米、動物脂肪、家禽蛋白、禽肝、甜菜漿、礦物質、蛋粉、大豆油、等幾十種物質組成,保證其身體營養的需要。貓糧是根據貓身體需要來加工的,貓體內不會產生牛磺酸,所以牛黃酸要多加入一些,以保證貓的視力。同時蛋白質和鎂的含量也會高一些。大部分貓糧蛋白質在30%-36%之間,狗糧的蛋白質在24%-30%之間。貓糧和狗糧的口感硬度都有一定區別。

在農村或者牧區,狗還有著非常重要的看家護院和輔助放牧功能,所以體格和靈活度、戰鬥力都更好,這些狗主要還是食用骨頭和肉類。軍犬和藏獒就更是如此。而貓在農村依然還有捕捉老鼠的功能,家裡養了貓,老鼠就不敢橫行了。貓是老鼠的天敵,除了吃老鼠,還會吃魚兔雞等,所以狗和貓都應該還是個肉食動物。

狗和貓品種都很多,體貌特徵和習性也各有不同,尤其在人類的培育下,變得很是多姿多彩稀奇古怪,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時空通訊

無論是老虎還是貓,還是狗。我們不難從狗的身上找到這些答案,10000多年來狗一直是人類忠誠的朋友, \n所以主人把它們人類化的行為並不令人感到驚奇。可是即使狗跟人類有長久與親密的接觸,它們的基因維持了原始性,也跟平原灰狼(Canis \nlupus)的DNA有99%相同。這種基因關係讓Smithsonian Institution把狗從本屬的物種種類(Canis \nfamiliaris)重新分類成Canis lupus familiaris。也就是說, 苔原狼、平原灰狼, 和寵物狗都屬於Canis \nlupus的基因種類。有著明顯為了消化肉食而造的內臟結構,跟狼一樣,狗也是肉食動物。

為了瞭解為什麼狗歸於肉食動物分類和哪些食物最適合它們,需要先懂得肉食動物跟雜食動物和素食動物消化系統與內臟結構的差異。

肉食動物消化系統主要特徵:

肉食動物的腸胃短、又酸又簡單。這種消化系統能夠快速的消化來自動物的脂肪與蛋白質。狗分泌鹽酸的能力強,為了幫助消化並殺除已腐爛的肉裡的細菌。它們胃酸pH值能保持在1-2(人的是4-5)。肉食動物的口水裡不含唾液澱粉酶,所以只能靠胰臟來分泌澱粉酶,消化碳水化合物。把狗當作雜食動物或素食動物來餵養,為了消化碳水化合物,胰臟會不尋常地大量工作。

肉食動物的牙齒尖(設計於切肉而不是磨碎植物),又長又尖的牙齒適合用來殺獵物跟撕肉。尖銳的牙齒跟垂直開關的鉸鏈關節嘴用於捕捉獵物、撕肉吞食最佳,而不是嚼磨穀類食物。三角形的臼齒有著參差不齊的邊,功能就跟鋸齒狀的刀鋒一樣,流暢的切穿物品。肉食動物不嚼食物,是為了防止傷害到口腔。因為嘴巴里沒法分泌出分解蛋白質的酵素,肉食動物也因此不把食物跟口水混合在一起,它們把咬下的肉塊直接整吞。

從內臟器官生理結構來講,狗根本就是馴養了的狼。狗需要的營養跟它們野外的祖先們一樣,對它們來說,達到這些營養需求,才能保持最健康的狀態。

蛋白質是狗少不了的營養,身體功能必要用到的能量,比如:細胞再生、維護組織、產製荷爾蒙、供應能力與力量等。

雖然蛋白質非常重要,可是也不是全部蛋白質都是平等的。

判斷蛋白質品質的三種因素有:

1,蛋白質的來源

動物蛋白質跟植物蛋白質有著不同的氨基酸構型,動物蛋白質屬於完善蛋白質,而植物蛋白質屬於不完善蛋白質。

2,氨基酸組成

動物蛋白質裡含有狗在成長和保持狀態跟健康需要的全部氨基酸。植物蛋白質,比如玉米黃漿、大豆粉、蛋白質分離物不含有狗需要的氨基酸平衡比例。對狗重要的,而在植物蛋白質裡缺少的氨基酸有:精氨酸、牛磺酸、蛋氨酸、賴氨酸、色氨酸。

3,可消化性

判斷質量的關鍵特徵是蛋白質可消化性。畢竟,用了高品質的蛋白質,可是無法被消化又有什麼用處?

含有高可消化性蛋白質的食物能夠被分解成比其他食物更容易更快消化的基本組織。簡單來說,狗的腸胃系統短,植物蛋白的可消化性比動物蛋白低很多。動物蛋白是最佳選擇,可消化性高,也含狗全部所需要的氨基酸。

動物脂肪經常被愛健康的人往不好的方面看待,可是脂肪對狗是個很重要的一種營養。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能夠減少自己食物裡的脂肪,所以也會忘記脂肪對於狗的健康來說,有個很重要的角色。就跟蛋白質一樣,不同結構組織的脂肪有不同價值。雖然狗大量的吃肉,可是這不會給它們造成膽固醇問題,也不會讓它們患上心臟病。

講到現在,大家也應該知道了,狗需要的是動物來源的脂肪,而不是從植物來的。

脂肪最主要的作用是:

1,不言而喻,提供能量。

2,提供狗無法自己製造的必需脂肪酸(比如Omega-3)。

狗需要的脂肪在營養比例裡佔蠻大部分。跟狼比起,寵物狗在家裡享受著低運動量生活,所以限制它們所吃進的脂肪很重要,適度的脂肪比例範圍差不多在15-18%。雖然碳水化合物跟脂肪都能夠提供能量,在狗的身體裡效果差別很大。脂肪對狗是個重要的營養,而碳水化合物不是。

碳水化合物提供的是供迅速的能量,對人類來說,吃高碳水化合物食品能增加肌糖原,加強體力和耐性。可是同樣的碳水化合物在狗的身體裡會造成過量的乳酸累積在肌肉裡,使得血糖上升後快速下降,血糖過低就引起狗感到疲勞與軟弱。

身體需要的脂肪酸含必需脂肪酸。因為這些脂肪酸無法在身體裡自制,必需脂肪酸得通過食物來獲取。最重要的脂肪酸是亞油酸、Omega-6、DHA、EPA(Omega-3)。因為Omega-6與Omega-3是互相運做的,適當比例很重要。2:1到5:1的比例最適合狗。很少會有狗缺Omega-6,因為大部分的狗糧裡的Omega-6含量太高,而Omega-3卻不夠。

而植物跟動物來源的Omega-3質量差別很大。有三種Omega-3:ALA是來自植物的,DHA跟EPA是從魚來的。狗需要的是DHA跟EPA,不是ALA。

來自植物的Omega-3是ALA,從大豆和亞麻籽油取出的一個短鏈脂肪酸。ALA需要轉變成EPA跟DHA後才對狗有營養價值。而狗無法自己把ALA轉變成EPA或DHA,所以ALA跟來源於植物的Omega-3對狗而言,被看待成“非活化”,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無法提供給狗適當的營養。


家有良狗

貓也是雜食。以前我家的貓就是一年到頭喂饅頭。而且還得先給它嚼嚼才吃,不嚼不吃。你肯定不是農民,以為喂貓不是貓糧就是小魚乾,但你想想以前生活不好的時候,我們農民自己還吃不上魚肉,怎麼可能會給貓吃?

但貓的確沒有狗的雜食習性更徹底。其實原因也不復雜,聽我說完你就明白了。

狗體型較大,需要捕獲大型獵物才能餵飽自己。就說和狗體型最接近的狼吧,在野外生存必須隔幾天就得群體捕獵一次,以獲取牛羊野豬等大型獵物,群體捕獵的間隔期間就以野兔,老鼠,青蛙,甚至漿果來充飢,其實吃這些東西哪能吃的飽,不過是保證不餓死罷了。等狼被人類馴化成狗,它的體型並沒變化,該吃多少還吃多少。以前原始社會人類是打獵,剩下不吃的皮啊,尾巴啊,蹄子啊,還有各種骨頭內臟就都餵了狗,這也是人類能馴化狼的緣故,因為這些狼發現跟著人類不用捕獵就能吃到東西。可後來人類不打獵了,開始種莊稼,狗就沒了肉食來源,只能跟著人類吃糧食才能活命,甚至還發展出了一個惡習:吃shi!當人類自己糧食都不夠吃的時候狗也只能吃shi了。。。。

貓則不同。貓一是被馴化時間比狗晚,二就是體型較小,需要的食物不多。這種靈敏,善於攀爬的小小捕獵者吃個老鼠,吃個青蛙,吃個小鳥就能餵飽自己。我家以前的貓連蜻蜓,螳螂都吃。。。。而老鼠,小鳥,青蛙這些小動物到處都是。再加上貓本身和狗這種群居動物不一樣,貓是獨居動物,對人類沒有太大的情感依賴。食物來源有一半是靠自己捕獵所得,又對人類沒有太多的情感依賴,這正是貓沒狗馴化徹底的原因。


嚼史嗅今

首先指出貓不是老虎發展過來的,犬也不是雜食動物,而是標準的食肉動物。判斷一個物種是雜食還是食肉有幾個標準,第一是消化系統的結構,犬的胃酸分泌量,各種酶的種類和消化道解剖結構和狼基本一致。第二是一個物種如果扔到一個各種食物充足的環境,如果只吃肉不吃別的就是食肉動物,如果植物,肉類都要選擇就是雜食,那麼大熊貓和浣熊,猩猩一類就是典型雜食。犬在肉充足的情況下不會選擇吃澱粉類和植物。實際上最新研究發現犬在食用澱粉類和植物時,消化效率是非常低的,而且一般植物中的生物鹼無法被肝臟代謝,所以像葡萄,櫻桃,李子一類的水果會成為犬的毒藥。

當然很多人會說我家狗什麼都吃,給饅頭也要吃,這只是人類馴化過程中刻意為之的,而且澱粉吸收再差,基本所有物種都能吸收一部分澱粉,最後轉化為糖分,產生能量,吃多了一樣長肉,只是消化系統負擔增加。有些動物園資金有限,給老虎獅子這類肉食動物採用膨化類澱粉混合的肉泥降低成本,但是不能說老虎獅子就是雜食一個道理。


萊恩爸爸

這個得追溯到貓科,犬科的起源。當地球上始新世第一隻貓科誕生起,貓科的定位就是撲食者。食物鏈的最頂端。為了肉而生的物種。經過真貓 假貓 劍齒 的分化 演化 進化 它們始終保持著殺戮的本質。因為進化其他的食性完全沒那個必要。

犬科的進化 只是一個讓自然法則裡的一個均衡。

就像非洲草原 有獅子但是也有鬣狗。

西伯利亞有老虎也有狼群和熊一樣

誰敢說誰是第一麼。

大自然創造出它們,不是為了打鬥而生。只是為了讓生態達到均衡。

因為自然法則裡 沒有絕對的王者和絕對的服從。

幾百萬的演化,你看誰把誰給擠滅絕了呢。


月落烏啼霜滿天216

為什麼你會認為貓是老虎馴化來的(從你的描述看你是這麼認為的,你說的是發展。但生物上可沒有“發展”。)?貓這個物種在很早很早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現代人認為貓是由野貓馴化而來。貓和老虎屬於同科不同屬,老虎是豹屬,貓是貓屬。二者體型就差距很大,沒有發展一說,只能說是親戚。狗存在的時間比如短,近一萬年的事。狗是由狼馴化而來的。狗和狼還可以交配生出後代。所以狗和狼有關係,貓和老虎無關係。

然後說食物。狼什麼都吃,其實他是雜食的。在自然環境中狼只是偏向於吃肉,但是他也吃野果等植物類食物。所以被人馴化的狗吃肉吃饅頭吃蘋果也是正常的。人一開始在狩獵採集時期和狼食性差不多,後來發展到農耕文明才以穀物為主,肉類為輔。貓其實也是雜食的。他什麼都吃,草有時候都吃。我家小時候養貓就是和人吃的一樣,人吃麵條貓就吃麵條,人吃肉貓就吃肉。另外基實很多動物是雜食的,豬也是吃肉的。


00160



提問者提出的問題就是錯誤的,貓絕對不是從虎發展來的,狗也絕對不是從狼發展來的。只是在動物學的分類上,虎屬於貓科動物,狼屬於犬科動物。實際上它們互相之間沒有什麼“進化關係”。










用戶56105251376

個人口味,以前我家農村殺豬的,破骨頭,破肉直接給狗吃了,一天都吃不多少,一百多斤的大黑狗,有一天帶到別人家溜達,把人家的狗的一盆苞米麵吃個乾淨,盆都給舔乾乾淨淨的,再說個貓的吧,來城市裡撿個流浪貓,去工廠偷狗吃剩東西,被我抱家了,貓糧貓砂,各種這育苗,沒事買買小魚給他吃,它吃的很少,魚總剩,可是有一天我媳婦吃薯條給他一口根本停不下來,蝦魚喂他都能剩,有的還不吃,可是薯條你有多少他吃多少,我也醉了


現實社會狗比人多

貓的捕獵本領很強,得到肉食的機會更多。家貓被人馴化的時間沒有狗那麼久,而且家貓和活動範圍特別大,可以自主選擇交配對象,人為選擇干預基因的效果就沒那麼好。甚至可以說貓這個物種跟野生動物差不太多,就算離開主人獨立生存也可以活得很好。狗就不同了,狗的祖先是狼,被人馴化了很久,以至於外型,毛色,習性都大為改變。另外狗的活動範圍較小,家養狗與狼雜交的概率非常低,所以狗的血統被人為改變的非常多,幾十年時間體型就能改變很多。人為選擇的結果就是:體內有澱粉酶的狗易存活,體內澱粉酶較多的狗易存活,一代代傳下來的基因逐漸趨於穩定。


陽光煉獄

你的問題本身就有錯誤,貓並不是從老虎發展來的,老虎和貓都是貓科動物,但並不同屬同種,是兩種從非常久遠時就獨立進化的動物。而狗確實是人類馴化狼而得到的物種,它不是遵循了達爾文進化論從某個物種一步步進化而來,而是在人類的干預下創造出來的原本自然界中沒有的動物,它是因為人類而存在的,千百年來狗是一直和人類生活在一起的,所以它的飲食習慣也就進化成了需要適應人類的飲食,變成了雜食動物。

貓不太一樣,貓是自然界本來就存在的物種,人類對貓的馴化程度非常小,甚至可以說是基本沒有馴化,而是貓和人類共同生活了幾千年。中國的家貓和野貓之間的基因差異甚至比和英短之間的差異還要小。所以貓的飲食飲食習慣還偏向肉食不奇怪。

其實最主要的差異不是飲食習慣,而是捕獵能力,家貓的捕獵能力可以和野貓不相上下(當然得是正常體型的家貓,那種肥成豬的不算),但是狗和狼,算了,還是不要侮辱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