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向孩子倾诉赚钱的不易,他的童年就结束了

当你向孩子倾诉赚钱的不易,他的童年就结束了

最近我爸来广州小住,闲暇时去逛菜市场,逛完就感叹我们小区的菜好贵。

有时还开始念叨,当年养育我们姐妹俩如何如何辛苦,赚钱如何如何不容易。

通常这时候,我整个人就开始放空,双目无神,关上听得生茧的耳朵,灵魂出窍到另一个世界游荡。

曾经在知乎上刷到过一个问题,你是如何真正知道父母赚钱辛苦的?

当你向孩子倾诉赚钱的不易,他的童年就结束了

有的说:

当你向孩子倾诉赚钱的不易,他的童年就结束了

有的说:

当你向孩子倾诉赚钱的不易,他的童年就结束了

还有的说:

当你向孩子倾诉赚钱的不易,他的童年就结束了

留言还有很多,但没有一条是说,当父母整天在我面前念叨赚钱不容易,我就真的知道他们赚钱不容易了。

蒙台梭利老人家早就说过,人天生就是用“亲身体验”来填满生命的物种,我们自己也曾如此深刻的体会过。

可当我们做了父母,竟然也会忍不住向孩子说这些老掉牙的话。

有个远房表姐曾经问我,小莉,如果养出来的孩子不懂事,为什么要生孩子?明明是找罪受!

“我为了孩子,工作忙得天翻地覆,就为了给他创造一个好的生活条件,我好不容易回到家想休息一下,安静一会,他竟然还要怪我从来不陪他玩。这样的孩子,我生来干嘛?”

表姐在电话里忿忿不平,我也能感觉到浓浓的怨气,从手机屏幕那一头熊熊燃烧。

我问她,那你吼孩子了?

吼了啊,可吼了又有什么用?就会哭!

我能想象一副这样的场景,表姐下班累得瘫倒在沙发上,她3岁的孩子却在一旁尖叫:“妈妈,妈妈,怎么不陪我玩?”

表姐烦躁起来骂孩子:“还不是为了你?我每天累死累活你看不到吗?你不知道赚钱有多辛苦?就知道玩!”

当你向孩子倾诉赚钱的不易,他的童年就结束了

真不是我的想象力夸张,我亲眼目睹过表姐用类似的方式骂孩子,但我也理解,她是真的太累了。

她希望孩子能理解她的辛劳,却不知道经常用这种情绪激烈的抱怨,激发的是孩子深深的内疚。

原来是因为我,妈妈才这么累的……

原来我这么喜欢玩,是不应该的……

原来我让妈妈陪我玩,也是错的……

这每一条逻辑,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日后成长的枷锁。

知乎上就有人问这样的问题:

当你向孩子倾诉赚钱的不易,他的童年就结束了

如果我们愿意站在公正的角度去思考,我们辛苦赚钱,生活不易,真的是为了孩子吗?

不过为了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罢了。

毕竟是我们要生孩子,不是孩子想让我们生他。

孩子,是无辜的。

2

我还想起拳王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在一档综艺节目里教育儿子轩轩的视频。

已经两年了,但给我留下实在太深刻的印象。

现在点开看,依然会被冉莹颖大声训斥轩轩的场面,吓得心跳加速。

轩轩把蛋糕和水混在一起,玩坏了蛋糕,妈妈冉莹颖认为,这叫浪费粮食。

她大声呵斥轩轩,水是用来做什么的?要不要用钱买?蛋糕是用来做什么的?要不要用钱买?爸爸晚上要干什么?是不是要赚钱?

她想用爸爸赚钱很辛苦,来教育轩轩,不要浪费粮食。

可这种方式,其实是在逼迫孩子内疚和焦虑

即便他很快能知道自己错了,但也很容易沉浸在内疚和焦虑的情绪里,不知如何面对错误,去解决问题,承担后果。

视频里的轩轩,一直无所适从,迷茫和害怕地看着妈妈,一直喊着,妈妈,妈妈。

他那年才5岁,大概已经知道,自己不再是一个可以随随便便犯错的孩子。

有个网友回忆他初中时的经历,他爸突然跟他说,家里只有两万块了,还得交学费,还得全家吃喝,让他不要太浪费了。

听到这句话以后,他整整一年都高兴不起来。那种无忧无虑的感觉,瞬间就消失了。

他总在想,要是两万块花完了怎么办?是不是不能读书了,要早点出去打工?

后来他才知道,他爸在跟他开玩笑,但他成年以后都还记得,爸爸那句话,给他造成过极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学业。

当我们向孩子倾诉赚钱的不易,孩子的童年就结束了。

不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其实都在试图让孩子为我们背负生活的一部分担子,要求他快速懂事,扛起我们的期望。

可孩子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对于他稚嫩的肩膀,这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想起我爸妈常说的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也就意味着,穷人的孩子不配有童年。

想想我的小时候,的确是一片灰暗,不忍卒读。

当你向孩子倾诉赚钱的不易,他的童年就结束了

一个女孩,从小学读到出国留学,都在听爸妈说,你要好好学习,家里的钱都给你读书了,我们赚钱不容易。

女孩的感觉是,我好像是为了爸妈在读书,每次考试一考差,就觉得对不起爸妈。

她在网上写到:

我妈说过最伤人的一句话就是,你现在的成就,都是我用钱换来的。

一句话,否定我全部的努力。

如果不是为了你们,我早就不想活了。

如果孩子背负太重的内疚,反而会认为自己毫无价值。

因为总感觉自己给父母带来的,是辛苦,是麻烦,是痛苦,是不堪……孩子会努力去做符合父母期望中的事情,讨好父母,让父母快乐。

在心理学上看来,这其实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心理控制

经常听到父母说赚钱不容易,生活艰辛的孩子,的确会比同龄人更“懂事”,却是一种破坏了自己成长规律的“懂事”。

但也可能不堪重负,破罐破摔。

美国著名心理咨询师金·约翰·培恩,在他的《简单父母经》里曾写道:

父母要警惕自己对孩子说过的任何话,因为语言可以启发人,也可以伤害人。

说之前问自己三个问题,是真的吗?够善良吗?必须要说吗?这三个过滤器,可以让一个家庭的“空气”更清新。

如果真的要说,我们只负责自己的感受就好,就事论事地表达:

今天下班回来,妈妈感觉很累,想休息一会,明天晚上再陪你玩好吗?

看见你把蛋糕玩坏了,妈妈很心疼,也很生气,晚上没得吃了,要重新去买一个,真的很麻烦。

……

内疚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感受,当孩子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评判,他在做错事时,不需要我们去逼迫,他也会自然感到内疚。

当你向孩子倾诉赚钱的不易,他的童年就结束了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孩子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自我,是真自我,是生动而流动的,他放松、专注并天然富有创造力。

把孩子的感受还给孩子吧,那样他才能为自己而活。


十分妈妈:一个有温度的亲子育儿公众平台,分享提升宝宝幸福指数的一切:有用、有趣、有态度的育儿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