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历本科以下,孩子就上不了好学校?对此你怎么看?

日前,无锡市教育局发布2018年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安排时,特别强调“信息核对期间,学校不得对家长开展测试或调研,不得以家长学历作为选拔生源的依据。”原来,此前,许多家长都被无锡一所小学的招生要求刷屏,除了学生材料之外,家长要提供父母亲的学历证书原件。无独有偶,广东番禺某私立小学要求学生面试时,更是要求家长带上“本科以上毕业证学位证”。

家长学历本科以下,孩子就上不了好学校?对此你怎么看?

家长学历本科以下,孩子就上不了好学校?对此你怎么看?

对此,很多家长表示:很不公平!

也有家长表示:“我感觉特别特别不合适,限制了我们。因为小孩要平等,我也是没有文化的人,但是我也希望我的小孩好。还有一个就是说父母条件不好,不代表小孩条件就不好,小孩天生天生都是一样的聪明一样的活泼。”

对此,育英外校校长华勇表示,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反过来,从家长身上也可以反观孩子。不同于公办校按学区招收学生,民办校突出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面谈家长,主要是寻找志同道合的家长更好地家校融合。“打个比方,今年我们推出了代表学校培养方式的4.0版教育方案,我要看家长对这个方案的认知和认可度,如果他不认同我这种培养方式,那么将来我们在教育方面会发生冲突的,他认同了我们才能够接受,这样互相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才能密切配合,为这个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教学主任李萍萍表示,招生时他们没有设置面试家长的环节,但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影响是全方位的,相比学历,他们更看重生活习惯的培养和高效率的陪伴。“不管家长的学历有多高,家长应该是把一种正能量传递给孩子,家长能够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就是跟家长有些自身的素养是有关系的,不一定跟他的学历高低,有很大关系。”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殷飞表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不管什么样的孩子到我们学校来,我们都可以引导家长进行家校合作,根据不同的家庭背景,指导家庭开展良好的适合的家庭教育,从而配合学校促进孩子成长。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需要学校有更多的管理创新,教育,创新和课程创新,也付出更多专业的努力,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有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的成有一定影响,但不能片面夸大,作为父母综合素养的判定标准,更不能作为学生录取的标准。“学校这样定指标,片面理解了以后,会带来一种简单化的做法,就是我不想培养人,我不想承担教育功能,我只想捡一个落地桃子,现成的事做,这就是说父母学历高,孩子培养的学历习惯好什么都好了,我学校就轻松。所以这种教育简单化的‘懒教育’思维。”

家长学历本科以下,孩子就上不了好学校?对此你怎么看?

有业内人士表示,“招学生,先考家长”背后其实是一些民办名校“恃名而骄”。在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稀缺的背景下,金钱已经不再是遴选学生的门槛,校方占据绝对优势,可以不理会家长,想怎样就怎样。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当下,亟需民办校作为有力补充。民办学校可以有特色,但不能有特权。极端的应试教育很可怕,用出身来给孩子贴标签的做法更可怕。期待教育部门该出手时就出手,维护公平的教育秩序。

但是话又说回来,父母的学历教育程度影响孩子是巨大的,假如父母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的或者是没读过什么书的,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1、父母思想上对教育不重视,为人处世,讲话都会影响孩子,也会觉得反正读书又浪费钱,还不如去打工,同样孩子也会效仿父母,这样孩子一生就基本毁为一旦。

2、父母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很希望孩子未来成龙成凤,孩子很可能就会觉得:反正我父母这个学历一样过得好好的,我干嘛要这样卖命的读书。假如你去管教他(她),他(她)会这样回复你:你都才读成这种样子,凭什么来叫我去考什么大学?你不就哑口无言了。然而孩子就不会再去努力学习。

恰恰相反,假如父母都是本科及重点大学毕业的,不管在讲话上做事上都完完全全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孩子会明白:如果自己不努力考一所好的大学,别说超越父母,最起码要持平,才得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会被别人笑话。这就是父母的影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