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國為什麼會出兵幫助唐朝鎮壓安史之亂

《舊唐書》如此記載:

阿蒲羅拔(阿布·阿拔斯)卒,立其弟阿蒲恭拂(阿布·賈法爾,即哈里發曼蘇爾,不是弟弟而是哥哥)。至德初遣使朝貢,代宗時為元帥,亦用其國兵以收兩都。

《新唐書》的記載也差不多,也不知“唐肅宗求援,阿拉伯出兵3000”這是誰說的。

實際上,就是唐肅宗收復兩京時,唐代宗當時擔任元帥,在唐肅宗的授意下,把人家阿拉伯的使團強行徵用了一回……頂多幾十號人,也不會起多大作用。

使者“不務正業”,在古代很常見。

比如班超,他起初並不是西域都護,而是竇固手下的假司馬(大致相當於代理營長),以假司馬的身份出使鄯善。搞定後晉升為軍司馬(大致相當於正式營長),然後繼續出使西域。結果出使著出使著,就出使出癮了,最後大夥也知道了,這個使者最終成了西域的真正統治者,然後才得以被漢朝肯定,封了西域都護。

再比如王玄策……唐太宗是叫他出使去的,結果這傢伙幫三哥匡復社稷去了……

隋煬帝時期,西突厥泥撅處羅可汗被鐵勒人擊敗,又遭到射匱可汗的篡位,不得不率眾依附隋朝,被安置在河西走廊。泥厥處羅可汗派了一個“特勤”出使隋朝,結果這個“特勤”勇敢善戰,於是被隋煬帝扣下做了將軍,這個“特勤”最後捲入隋末大亂,稀裡糊塗地混成了唐朝的開國元勳,他就是史大奈……

明朝嘉靖年間,奧斯曼帝國派使團出使,以“長途跋涉,費至二萬二千餘金”的理由求見嘉靖皇帝,結果被御史張祿勸諫下拒絕,被當做普通“朝貢”處理了,使團沒有完成蘇萊曼一世的聯絡中國夾擊波斯的策略,於是只得返回奧斯曼帝國。路過甘州時正好遇上蒙古人襲擾,被大萌甘州總兵楊信強行徵用守城,使團一共九十人,結果九人戰死在了甘州……(這件事和安史之亂阿拉伯使團的遭遇非常類似)

……

所以對這個阿拉伯帝國出兵幫助唐朝平叛,不要感到奇怪。其實真感到奇怪的還是阿拉伯使者呢,哈里發派我來中國搞親善外交,中國內亂了,奶奶的我們作為使者居然被中國人趕著上前線了,太不講道理了……可關鍵這個年代就沒啥國際法,所以奶奶的我們被迫參與中國的內戰也就算了,居然還被你們擴大化解讀,說是我們的哈里發出兵幫唐朝平叛了,真主不會饒恕你們這些誇大事實的人!

最後說,為什麼怛羅斯之戰後阿拉伯帝國要和唐朝親善呢?

因為怛羅斯之戰不僅僅是唐朝和阿拉伯的較量,而是唐朝實力較弱的安西節度使軍團和阿拉伯帝國的“安祿山”兼“王敦”、呼羅珊總督阿布·穆斯林(並波悉林)麾下的阿拔斯王朝最強的呼羅珊軍團的較量。阿布·穆斯林是阿拔斯王朝的開國元勳之首,也是哈里發的眼中釘肉中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就是哥們,所以作為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在剷除了阿布·穆斯林這個阿拉伯版的“安祿山”後,呼羅珊軍人又爆發了辛巴德起義、依斯哈克起義,以及新呼羅珊總督阿布德·阿勒·賈巴爾的造反,哈里發要安定呼羅珊這個禍患之源,自然也希望能仰仗唐朝的力量。

結果沒料到,安史之亂爆發了,哈里發想得到唐朝支援的希望破滅了,派去唐朝的使團還被唐肅宗當阿兵哥給用了。

歸根結蒂,其實就是那個年代沒有成熟的國際法,對使者身份來說,只有一個不成文的、還經常不被人遵守的慣例“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而已。對待使者的底線也就是不能殺,至於怎麼支配,高興了怎麼用都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