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的夜晚視物能力如何?

xiaolong281at

題主好,研究表明,體型更大的鳥有更好的機會長出視力出眾的眼睛。總的來說,烏鴉夜間視力較弱,它們有時喜歡聚集在燈光附近,因為明亮的燈光讓他們有更好的機會躲避掠食者。

鳥眼大小總體上與體重相關。一項關於鸚鵡,鴿子,海燕,雕和貓頭鷹的研究表明,眼球的質量與體重成正比,但正如他們的習慣和視覺生態學預期的那樣,雕和貓頭鷹的體重相對較大,視力較強。

上圖Black-chested buzzard-eagle的每個視網膜都有兩個小窩

許多猛禽的小窩和錐體比人類中央窩更多(美洲紅隼為65,000 / mm 2,人為38,000

貓頭鷹對夜間視力的適應包括眼睛的大小,其管狀,大量緊密堆積的視網膜棒和缺少視錐細胞,因為錐形細胞對於低光子夜間環境不夠敏感,而且幾乎每隻貓頭鷹的視網膜都有一箇中央凹。

在低光照水平下眼睛的表現取決於晶狀體和視網膜之間的距離,

小鳥因為眼睛不夠大而不能提供足夠的夜間視覺而被強制為晝行性。儘管許多物種在夜間遷徙,但它們經常與燈塔或石油平臺等明亮的物體發生碰撞。

而雕的體重較大,也是晝行性的,是因為儘管它們的眼睛很大,但是它們被優化以提供最大的空間分辨率而不是光線聚集,所以它們在弱光下也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

許多鳥類的眼睛結構不對稱,這使得他們能夠同時保持地平線和地面的重要部分。這種適應的代價是在他們的視野的下部是近視區(晝行性猛禽除外,畢竟靠眼吃飯)。

夜間鳥類的眼睛視覺敏感度得到了優化,相對於眼睛的長度而言角膜角度較大,而晝行性鳥類相對於角膜直徑具有較長的眼睛,以提供更大的視敏度。

綜上,根據烏鴉的體型可以推測烏鴉的夜視能力強於普通小林鳥,但遠不及夜行性鳥類,如貓頭鷹等。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68968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