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

雨天漫步在云端

关于怎么样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的问题,早在很多年前,我国古代文论家陆机在其《文赋》中便讨论过这一问题。

《文赋》一文讨论了文学创作整个过程的文章。其中,谈到写作时的准备时,有一句话道出了努力的方向——:“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所谓 “感于物”并且“典于学”。

首先,何所谓“感于物“?

为什么在面对同样的景色和事件的时候,有的人可以滔滔不绝讲很多或者写很多,而一些人却只能用最简单的词汇来表述。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每个人对外界的感知和认识有关。因而,在提高自己文字功底之初,不如先培养自己对于外物的感知力和思考力。”而培养对外物的感知力和思考力,我想大概有以下几条途径。

1、多思考。

真正的文章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富有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因而文章水平的高低除去遣词造句之外,与文章的深度和广度密不可分。

因而要多关注社会热点,多了解时事政治,并积极思考,一方面为写作积累素材,另一方面也培养自己的逻辑能力,不至于行文杂乱无章。

2、多行走。

所谓行走倒不一定是人生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不一定要走得多远,而是每一次的出发都带着好奇心去感知新的世界,新的领域。

视野的拓宽和经历的积累无疑是感知力提高的途径之一。

3、多交谈。

写作需要孤独,也需要交流。我们所经历的读写一体的教学方式不是没有道理的,当表达流畅之后,笔尖也会流畅很多。

其次,“典于学”,陆机在文中写道,“颐情志于典坟”,所谓“典坟”即是指“三坟五典”,代指名家作品。

韩愈在提到创作时写到,“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也曾指出: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足以见得,阅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

而思维、审美和文化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大量的阅读。

同时,读什么的问题也至关重要。

很多人在阅读上具有强烈的好恶感,这本来是一件正常的事,但是如果长期的陷入自己狭小的阅读空间,而不去注意拓宽阅读领域,尤其是通识领域,如哲学、历史等等,则容易陷入沼泽之地。

当然,最重要的,唯有笔耕不辍,方能有显著的提高。读而感,行而感,感而思,思而写,日积月累,总会有所提高,而进一寸,便有一寸的欢喜。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如何提高文字功底,就是就是文章的文字质感及艺术化表达。

一般来说,文字典雅、文采飞扬、思想深刻,更能够使人流连忘返。

文字的质感,要有实、有思、有料。

一,实。

1.要有实物。不要满篇都是感慨。事实上,感慨这类人类的经验,大家都清楚,吸引不了人们的眼球。要有鲜活的事实 ,让大家有新体验感。2.有实情。虚假的东西,胡编乱造的东西,大家有分辨力。

二,思。有思考,才能让读者进入事实以上的世界 ,深度的、有层次的思考,会引人入胜,在思想的山峰,峰回路转,一步一景。

三,料。一是新料,二是史料。延伸视野。

孔子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文”,指装饰,文雅,合乎礼仪。这句话表示文与质相得益彰,才是君子。也可以套用来要求文章的写作。

文章的艺术化表达,通常有如下要求或需要去努力的方向:

一,信。感情真挚,态度诚恳,理念朴实;

二,达。文字通顺,结构有条理,信息有主次。

三,雅。文字典雅,沁人心脾。

四,辞。指修辞,灵活运用各种修辞,会使文章生动活泼,形象近人,知识渊博,富有感染。 修辞有引用、比喻、类比、夸张、排比、比拟、双关、对偶、象征等。 个人不赞同满篇引经据典,要适当运用。如果一个人,全身镶金带玉,自己资质难匹,因妆失我,有何益哉?

五,联。指联想,丰富的联想,使人在文章方寸之间,神游天地之间,思畅古今中外。

六,慧。指智慧。智慧本身就是一种深度文笔,《道德经》智慧如海,读起来漱玉含英。

七,感。指感性。感性的、有形象的文字可以让人触摸到温度,从而感染人,感动人。文字艰深,会褪去文采,只会让人远离。

如何提高?

一,多读。像诸子百家、骚体、汉赋、唐诗宋词散文、明清小说等,经典古文至少要背诵300篇左右,文章一般很有文采。

二,多写。多写才能形成无意识的文字感,文思敏捷,文璨莲花。

三,多思。思考是真正的文采源头。思考的深度决定文采的质量,广度决定文采的艺术性。


urna风之度0

一、提高“悟”性——“不在领导位,善谋领导政”。“悟”性是提升文字综合研究能力的源泉。所谓有“悟”性,就是对事物要有较强的领悟、理解和分析能力,善于进行由表及里、由实及虚、融会贯通的思考。从文秘工作的性质特点看,综合文稿实质上是一种表达领导思想感情、体现领导工作个性、展示领导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它的起草与文学创作的最大不同是“因时为文、奉命而作”。因此,搞文字综合研究,悟性至关重要,尤其要站在领导的角度,领悟领导的意图、思想和风格。一要悟领导意图,做到“意在笔先”。一篇综合文稿如果意图不明,主旨不清,不能体现领导的“意图”,或是不合领导的“口味”,即使写得再好,也终究是徒劳无功,白费力气。我们必须坚持“意在笔先”、“意图先行”,想领导所想、谋领导所谋、为领导所为,善于揣摩与深刻领悟领导的思想意识、发展理念、工作作风、方式方法,并落在纸上,把领导的意图变成文字材料,为领导谋划工作、分析形势、作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谋意见,实现文稿内容与领导“意图”的有效对接。二要悟思想内涵,做到“角色模拟”。要写出高质量的文稿,最关键的是要大胆进行“角色模拟”,完全把自己摆到领导的位置上去思考、去谋划。我认为,构思起草综合文稿的过程就是“角色模拟”的过程。角色模拟,不是形似,而是神似,要进入到领导的思想、内涵、风格和境界里去。角色模拟越到位,文稿精准度就越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秘工作者还要是一个演技相当高的“演员”,善于扮演领导的角色,真正做到“不在领导位,善谋领导政”、“身在兵位,胸为帅谋”,使自己的思维理念与领导形成“合拍共振”。

三要悟讲话风格,做到“文如其人”。要尽可能地紧跟领导,当好领导的“尾巴”,多听领导即兴的发言,多记领导调研的讲话,多看领导修改的材料,多思领导讲话的风格。平时的这些点点滴滴,其实就是领导语言表达的风格习惯,就是领导的思想火花,就是我们写材料的指路明灯。有了这些最珍贵的素材,形成的文稿才能充分体现领导的语言风格和个性特点,准确表达领导所思所想,真正实现“文如其人”。

二、培养“理”性——“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理”性是提升文字综合研究能力的基础。所谓有“理”性,就是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有自信与勇气遇事不慌,全面了解和总结并尽快分析后,恰当地操作或处理,达到预期效果。对综合文稿而言,在写作前,要理性思考,严谨构思,精心谋篇,先把要表达的观点和意图想好,把要表达的要点和内容想到,使文章的框架更加合理、逻辑更加严谨、层次更加清晰,这样才能保证综合文稿的质量。一要理性谋篇,提纲挈领。起草一篇综合文稿,提纲至关重要。一份提纲就好比是人体的“骨骼”、房屋的“框架”、运行的“航线”、指向的“路标”,也可以说是一张规划设计的“蓝图”。有了这张“蓝图”,只要按科学的方法去“备料”、“施工”、“装修”就可以了,做到“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我认为,综合文稿的提纲起草主要有三步:首先是确定主旨,即要反映的主要问题;其次是罗列素材,精心归纳提炼各层次的标题,尽量采取对称、排比等写作手法,做到“准确不随意、简明不晦涩、精干不冗长”;第三步是细分层次,如果时间或条件允许,提纲必须拟得越细、越实、越到位越好,具体列出一、二、三级标题以下的层次,并相应注明每一级标题所要表述的内容。只有精心构思、缜密谋篇、巧妙布局,才能为提高综合文稿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要理性锤炼,精雕细改。古人云:“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文章不厌千遍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曹雪芹的《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传世巨著。对形成的综合文稿初稿,要反复推敲锤炼、字斟句酌,改一遍不行,就改两遍、三遍,直到满意为止。我认为,综合文稿修改要着重从五方面入手:首先要把握主题,审验大标题是否紧扣主题、小标题是否紧扣大标题、内容是否紧扣小标题,做到中心突出、主题鲜明;其次要把握框架,审视文章的逻辑是否缜密,整体结构是否环环相扣、周密严谨;第三要把握重点,急需强调的给予“浓妆”,一般性要求的给予“淡抹”;第四要把握文句,删除可有可无的字句,用较少的文字确切表达要说出的内容;第五要把握细节,逐字逐句认真读校,不出细节错误,确保文稿万无一失。三要理性思考,辩证思维。一份高质量、有份量的材料,关键是提升材料的高度、力度、深度和广度。要达到这些“度”,必须具备政策性、理论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权威性,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体现在综合文稿的起草上,就是要善于理性思考,具有理论性、逻辑性。


曲水流刀笔

1、好的文笔和文字功底是改出来的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一切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要想提升自己的文字功底和文笔,第一个需要长时间坚持去写,第二个就是需要不断地去修改,一篇文章改三五遍,好过写三五篇文章的初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一边学习拆解大咖的逻辑结构,拆解10万+文章的标题套路和写作技巧,一边动手去修改自己的文章。好的文章一定是改出来的,我们在修改时,要理清文章的修改步骤,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地修改。优化主题标题,修改叙事结构,调整行文节奏,改善语言风格。动笔最好先想清楚文章到底要写些什么,可以事先列一个写作大纲,或者用思维导图进行发散联想,胸有成竹才能画好竹子。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为了避免受素材的裹挟导致文章主题发生偏移。

2、修辞,决定了文章的美感


修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风格和美感。文章,是文字的舞台,他们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决定了成稿文章的高度和美感。


近两年的写作中,我感觉到那些文字功底好而美的文章,并不是炫技,用了多少修辞和华丽的辞藻,反而是相对普通的白描写法,像剧本场景一样,把每个人物的角色刻画的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共鸣,或者引发思考和讨论。

好的文章都有特有的画面感,用文字引发群体共鸣。但文笔的修炼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就像武侠小说中的高深武功,都需要有深厚的内力做基础一样。写作也是一样,要想写出好文笔,除了技巧方法上,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多读经典的书籍,多拆解好的文章框架,多练笔。


干货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长。


梦归秦淮

七岁开始办黑板报;七岁后又碰上了批林批孔,开始办墙报。班上办、年级办、学校办,办得好的时候,全县去办。老师、同学、市民都在那围观,评头论足的。我经常是一个人躲在人群中看大家的反映,当喝彩声响起的时候,心里就会偷偷地乐,心里那种成就感也油然而生了。

有次全校搞书法比赛,就在露天操场上,摆了一百多张桌子,阵势够大的。记得那是个晚秋的下午,一抹夕阳照在操场上空,操场上足足挤满了2000多人,似乎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过那么大的阵势,我忐忐忑忑地在那坐着,开始还真有点紧张,把墨水瓶都打翻了,搞得桌上、纸上到处都是的。记得还是邻座一个女同学帮我收拾干净的。

后来,真开始写了,因为平时描红、办黑板报的底子在那放着,写着写着信心就写出来了。比赛一共要写六张纸的,写到第三张的时候,我抬头一看,校长、书记、班主任竟然都围到我的桌子前面来了。

校长站在我的桌前,很亲切地看着我、鼓励我,记得那天他还亲自给我铺了下纸。

书记带了副高度的近视眼镜,像酒瓶底子那种圈圈连着圈圈的镜片,也盯了下我的字。停留了十来分钟,看我把第四张写完了再走的。

只有我的班主任,一直在我桌子前站着,默默看着,还掏出根烟,抽了起来。见班主任在一旁盯着我,我又开始慌神了,手又开始发软,心里又紧张起来了。班主任对我笑了笑,说:写得真不错,别慌,慢慢写。

后来,比赛结束了,第一名是高我一年级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王世中的儿子王国华,我第二名。

好象是恢复高考那年,体委搞了个全县中、小学生篮球赛,教委利用这个机会搞了个作文比赛。这个作文比赛,不搞一赛定终身的,搞的是写实的、现场出稿的。于是就利用全县中、小学生篮球赛的机会,搞了个赛会简报,组织全县五十多所中、小学的作文尖子来写比赛观感。记得县教委还特地派了一个副主任专门管这个事。

我是代表城关中学参加的,每天,我们写好了,就交给赛会组织者,赛会组织者审核后再出刊。然后各个学校的语文老师投票,选出最佳评论员文章、优秀评论员文章。

我们都是把稿子交给那个叫老陈的老师的。老陈的儿子和我们是同学,我还经常跑他家去玩的。老陈说,我们那其实也是在写稿子会战了,稿子都是他这里审核的,真是比内功了,比球赛还激烈的。

比赛搞了半个多月,我一共写了三十篇,二十九篇被老陈采用了,结束的时候,城关中学的球赛输给了一中,但是,最佳评论员文章的荣誉却落在了我的头上。

那个简报是老陈用铁笔在蜡纸上刻钢板刻出来的,老陈说那叫铁笔担大纲。老陈那字真是了得,全部用魏体字写的。我觉得,真、草、隶、篆四种字体中,魏碑应列入真字之王,非楷书、也非宋体能比的。老陈写的魏碑,一撇一捺,一点一横之中,带着刀锋般的犀利、带着削铁如泥锋芒、带着可以划破雪花的劲道,看着老陈的字,如同看到了刀光剑影、看到寒光闪电。

老陈快六十岁了,早年丧妻,一直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老陈原是金牛镇中学的校长,妻子死后就到县教委做了副主任。

看老陈的魏碑,是我第一次知道还有这个这么刚健的字体。我们几个在赞叹他的钢板字的时候,想向他学字,要他教我们写字。但在比赛期间,老陈一直没怎么搭理我们。后来比赛完了,我去找老陈的儿子玩。老陈才对我说:写字写字,不是手写,是心在写,手随心动。而一个字由手到心,由喜欢到喜欢到心里去,那要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内力的。老陈说他自己,三岁开始练武、四岁开始习字,开始连笔都没有,就拿树枝在地上练字;后来长大了,有毛笔了,但还是没钱买纸和墨水,就在玻璃上撒灰尘,然后用毛笔沾着水,在玻璃上练;工作以后,单位订了报纸,他就用废报纸练字。老陈还给我指了指他房间外面的一个楼梯间,说,你等会走的时候,去看看我楼梯间有多少废报纸吧。

我走的时候,刚好路过哪个楼梯间,楼梯间是四十五度斜角的,最高的地方都有四、五米高,老陈家住五楼,来的时候我没注意,刚才老陈一说,我这才注意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的妈呀!从五楼到一楼共五个楼梯间,竟然全部都塞满了,都满当当地堆着老陈练字的废报纸。如果叠起来放,那足有二十多米高。

再说两个小故事吧,那都是来浙江工作以后的事情了。

第一件是组织机构图的故事。

二OO四年十二月,在义乌一家企业。老板叫做一个《员工手册》,把任务交给了我,我花了半个月时间做好的。本来这种小儿科,一周时间足矣。就是《员工手册》中的有两个项目,我一直在跟我的领导纠结。一个是仿效华为做的《基本法》,领导说没有企业特色,一直压着不通过;再一个就是组织机构图了,我画的和领导画的出入很大,两个人互不认错,也就纠结下来了。

领导是新安江边上长大的,原是建德县经委的干部,做过华宏的常务副总,自然不会把我这新来初到的角色放在眼里。后来,闹到老板老丁那里去了,老板说我是对的,领导是错的。

二OO五年九月,在温州,仪器仪表的董事长黄飞宏请我们吃饭。酒过三巡之后,大家兴致来了,黄飞宏说要搞企业组织机构图,搞了十几次了,都不令他满意。今天,要考考我们几个,他叫老李先给他画个“吃一吃”,“吃一吃”是温州土话,就是试一试的意思。

老李是华通集团的行政副总,是邯钢出来打工的,评上过温州十大职业经理人的牛人。李世昌当即说:这算什么,吃完饭,明天就给你。黄飞宏说,不行,现在就画。于是,令服务员拿来笔墨纸张,老李刷刷刷地用了不到半小时就画好了。交给黄飞宏后,黄一直笑而不答,说还是不合格。

组织机构图每个企业都在画,大家习惯画的、司空见惯了的无非是董事长、总经理、职能部门、下属公司乃至车间这样的宝塔型的结构。老李、还有义乌那个领导也都是这么画的,错没错?也没很大的错。存在的既是合理的,但合理的,不一定是合法的,更不能断定就是正确的。

我和他们别扭在哪呢?

我说,董事长、总经理不应该画上去,画上去就成了职位分布图或者叫管理职能图了。如果是画职位分布图或者管理职能图,那就要统一起来,也就是下面也要画成职能部门经理、公司经理、车间主任。

那次申报全国质量奖,我也把董事长、总经理去掉了。总经理专门找到我,问我:你这个组织结构中,我呢?我在哪?我说:你就是集团公司。他说:那不行,集团代表是董事长,董事长、总经理都要在上面,最上面。

我反问总经理:这叫组织结构图是不是?他说:是!我又问:那董事长、总经理是什么组织?他无语了,终于按照我说的画了。

其实,董事长行政上是没职务的,董事长只是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的召集人,总经理才是行政一把手。而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企业把董事长、总经理画到组织机构图上,就是把人的职务和组织本身混淆了。

所以,老李他们都说错了。集团的名称、公司的名称是集体、是组织,当然要反映在组织机构图上的;而董事长、总经理是个体、是职务,是不可以画在组织机构图上的。

第二件是组织名称的故事。

温州柳市镇,一个弹丸之地,原来就是一个小鱼村。九十年代以后,竟然有三千多家电器企业平地冒了出来。现有一百家产值上亿的企业,十五家过十亿的企业。更可怕的是,竟然有三十八枚中国驰名商标。

柳市靠的是什么?起步的时候靠的是假、冒、伪、劣,低成本竞争;成长的时候靠的就是炒作,怎么炒作的?就是冒用六、七十年代国有大厂的老牌子、大牌子,直接高薪挖这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就说柳市企业的组织名称吧。

众所周知,解放初期一直到改革开放,上海的企业和牌子是全国最响的,工业基础也是全国最好的,一度产值占过全国的三分之一。六十年代出身的人都知道,那时,几乎所有好东西都是上海产的,比如那时结婚用的“三转一响”,就全是上海货:蝴蝶牌缝纫机、永久牌自行车、宝石牌手表、春雷牌收音机,都是上海货。其实电器企业,也都是上海牌子最老、最响的。上海华通电器厂、上海人民电器厂还有上海华通、上海人民援建的贵州长征电器厂、甘肃长城电器厂,其实就是中国最响的品牌了。

于是,苦心孤旨、善于钻营的温州人,在背负着假、冒、伪、劣的帽子压得抬不起头来的时候,就开始盯住这些国有企业的老牌子了。先是偷偷摸摸地把自己从手工作坊做出的产品打上“华通”、“人民”、“长征”、“长城”的牌子,借用这些大牌子来销售自己的产品。

后来,越做越顺手了,看见有利可图了,温州人就直接把自己公司的名称改成这个商标的牌子了。上海那些倒了的老国企一垮台,柳市人就蜂涌而上,纷纷去注册这个名称,仅“华通”这个名称,在柳市就有上十个,华通机电、华通集团、华通电器、华通控股、华通股份、华通电子、上海华通、浙江华通、温州华通、乐清华通。你如果在柳市街头走一圈,如果你想找到华通公司,当看到这么多挂着华通名头的公司,你要找你想找到你要找的公司,那些满目花哨、林林总总的、似是而非的门牌,你真的会找不到东南西北、真的会不知所云的。

还有人民,中国人民电器集团、人民电器集团、浙江人民股份公司、浙江人民电器集团、上海人民成员企业集团、上海人民机电集团、上海人民电器股份集团、上海人民机电股份公司也有七八个,甚至有温州人把人民旗号的公司开在北京的,叫做北京人民电器股份公司。到底谁是谁?到底混水里面谁在摸鱼,谁摸到了鱼,鬼都不知道。其实,正宗的人民还在上海,那企业还在正常健康运行着,就在虹口高架桥下面,做高压开关还是全国做得最好的。

温州人、台洲人、义乌人包括泉州人,都是撬动中国民营企业引擎的发动机,做出了很多令世界瞩目的民族品牌。但是,可怜的农民企业家们,在品牌认识的高度上,特别就是在组织称谓的判断上,还真是有很大偏差的,甚至是幼稚的。

但是,这些有名的企业,十之者八、九,在冠以公司名称的时候,都会犯一个幼稚的毛病,弄巧反拙,叫人哭笑不得。

中国小商品城、中国杰克或者特步(中国)、安踏(中国)乃至中国. 人民、中国.三鼎这样的字样,屡见不鲜。这几个牌子,都是大牌子,都是驰名商标,同样,也都是无区域品牌。

2005年,在杰克跟台州学院的学生们讲课。那次,讲完后,台上、台下大家都兴致很高,讲了一个多小时后,又来了个一小时现场互动,我就拿这个问题来互动的。

台州学院有个女孩子连珠炮一样地问我,为什么那些企业不能冠以中国的字样?中国多好,made inchina本身就是个世界性的品牌。那学生坚决不同意我的观点,说越中国、越大,越好!

我问了她三句话:

这些企业是不是无区域企业?她说:是。

中国是不是个区域?她说:是。

中国毕竟还是个区域吧,是中国大还是没有限制的无区域大?她说:当然是无区域大了!

其实,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了。真正的大牌子是从来不要什么区域的。组织或者品牌的名称也是越简单越好。你看SONY,他就是拿26个英文字母在英文字典里面检索,看谁出现的频率最高,谁就是他牌子要选的字母了。如果一款数码电视上一个是冠上“SONY”的,一个是冠上“大日本国索尼公司”的,你买那个?要是奔驰上面那个人字园圈没了,给你换上一个“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斯图加特梅塞德斯奔驰汽车股份公司”,你一定会吓了一大跳了,这是什么东东?

所以说,真正的品牌不是叫得越大越好,组织称谓也不是越长越好。反而,品牌和组织都是越简单越好,叫得越平凡越好的。

这个问题,很多民营企业真的没有搞清楚,有的甚至是真的彻底搞错了,包括我上面说的那些所谓中国大牌子!

我在上十家企业讲课,都只讲一个课题,叫《应用文写作》。其实拿捏文字真的很重要的。中国一直到晚清民国初,都是以文字论英雄的,那时那里有什么数、理、化?考试就写文章,就是靠写文章来判断一个人的学识水平的。战国的时候就有士大夫一族,唐汉时期也有大量门客,到了明清至成化、弘冶年间,就一直用严格的八股程式把文体都永远的固定了下来。

中国是个农耕社会,中国的历史也是农耕的历史,你不会玩文字,就只能玩泥巴了。

一直到了清末,中国政治也一直是以国学为本的,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成果也不过是拿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雕虫小技罢了。

我至今认为,文字功夫强,就是人的最基本的能力强!


坐看云起于此时

这也是我最近在想的一个问题。通过几天的思考有了一些想法和收获,写出来和你分享一下。

我的结论就是多看多想多写。

首先说说多看。看一些优美的文字,看一些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的文章,看一些名著散文。在这个互联网盛行的快餐时代,更多的人趋向于看网络媒体发布的新闻资讯,零散的问答。尽管一些朋友圈优质的文章也写的很好,但是很难自成体系,有些也只是为了凑字数的心灵鸡汤,没有多少实料。

在这个时代,应该静下心来读一些经典的文章,经典的书籍。这些经典更能引发我们的深思,更能涤荡我们的心灵。这对于自媒体的创作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就是多想。因为看的再多如果你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吸纳那也相当于白看。看到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多读一读多想一想,看看它本身的结构,想想它内在的声音和品质,了解一下它的历史背景,记住一些优美的文字或者有趣的观点。这对于给我们 启发是很有益的,有时候甚至会催发大脑风暴。

最后是多写。在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之后,就应该尝试写一些东西了。学了再多了东西最终也是为了实践。这也是“锻炼”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刚开始写的时候可能并不是很得心应手,原因之一是不熟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在明确这一点之后,每一次我写文章,都会事先在大脑中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阐述清楚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受众是哪些人?在有了一个大概的思路之后再去写就会很得心应手了。

当然以上三个步骤应该穿插着来并不是独立的。在平时要不断地看,不断地想,不断地写。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你的文字功底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宇烟zhb

说到提高文字功底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文字功底并不是在写文章的气候堆砌华丽的辞藻,也不是频繁的运用各种语句,这些充其量也只能叫做“模式化”或“机械化”。

文字功底是从基础开始,就如小学的背诵唐诗三百首,亦如初中的理解文人墨客的内外情感,也像高中的文言文阅读,不停的给自己打下基础,学会利用前人的思维来冲击我们自己的思维,从而产生新的思维。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凡事是需要慢慢积累的,小时候让我们读“四大名著”,背《百家姓》《三字经》,青年时赏析的“四书五经”,乃至现在的巴金,鲁迅,无一不是在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学时的偷懒,换来的是用时的空洞。

如果在学习时代比较勤奋,且时常运用,那么你已经形成了一种为储备自己文库的模式,在这个基础上来再次提高往往效果不会太明显,想要有“大师”风范又太遥远,这就是一个“瓶颈”,这个时候就需要冷静下来,往往越是急于提高,就越是收效甚微,“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现在你需要做的就是在原来基础上释当增加稍微更深层次的学习,释当去阅读一些以前觉得晦涩难懂的文章,刚开始可能会很吃力,但这种感觉会随着你的学习而消失,当这种“瓶颈”感消失后,你的水平已经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上面是对基础很扎实的人的建议,下面是对“遗忘”了知识的人的建议。“书到用时方恨少”,年轻贪玩,没有很好的去扎实基础,到了用的时候才后悔莫及,相信这是大部分人的经历,对于这种情况,首先就应该“查缺补漏”,先将自己曾经应该学习而没有学习的文学知识补上,并能熟练的应用就是很不错的,“万丈高楼起于累土”,如果你连“累土”都没有,自然就不用谈什么文字功底了,所以连基本的文学储备都没有的人还是老实的“回炉再造”。当然现在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而且还有一点优势,就是认知能力,你可以选择稍微知识面紧凑一点的文库去获取知识,毕竟认知能力强专注度也高获取知识的效率也会事半功倍,前提是真心想提高,并且坚持下来。在这里推荐读一些带原文鉴赏的名作,这样有助于理解消化。

总的来说,还是一句话,积累;文字功底并非一朝一日能提升,需要的是阅读量与自我应用能力。所以想让人刮目相看,除非自己下功夫,希望人人都能做到“非复吴下阿蒙”。


果林说

锻炼文字功底唯有这“两条路”

无论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代,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代,加强读书学习,厚实文字功底,提升表达能力,展现文化魅力,实现人生价值,始终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本。尤其在当今自媒体时代,文化力已转化为生产力,善于“咬文嚼字”“卖文弄字”既能成名又能赚钱,是一个看似轻巧、实则艰辛、文能生钱的新兴产业,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令无数自媒体人“竞折腰”!


量叔从事文字工作30多年来,虽在工资之外也能靠“舞文弄字”合法赚点稿费与奖金,但与自媒体时代的“专业写手”赚钱相比,量叔自愧不如!倒是有些经验分享给大家,今天重点讲讲什么叫文字功底、如何厚实自己的文字功底。


首先,必须弄清什么叫文字功底?通俗地讲,文字功底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量”,知识的占有量、储备量;二是“度”,读书的宽度、深度、更新度;三是“质”,运用文字的技巧、能力、质效。此不展开细述,有兴趣的友友欢迎交流讨论!


最后,谈谈如何厚实文字功底?

纵观古今中外大文豪、大作家之所以能够以“文”出名成家,其深厚的文字功底无外乎来自以下“两条途径”。第一条路:大量阅读,海量占有。苏东坡年少时就曾立下“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誓言。正是由于对读书学习如痴如醉、对知识占有无穷无尽,从而造就了流芳千古的一代文豪。伟大领袖毛主席“无日不读书”。无论哪个成功人士,无不是终生以书为伴、拜书为师。所以,锻炼文字功底别无他途、绝无捷径,首先要培养自己阅读的兴趣,形成一种生活习惯、一种人生爱好。在泛读的基础上,选定主攻方向精读、深读、细读、研读。


第二条路:多写多练,熟能生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如练功,不练一场空。纵使你读了很多书,如若只用眼、不动手,那也是事倍功半,乃至无功而返、无果而终。练笔是锻炼文字功底的实践途径,要培养自己勤练勤写的好习惯,从坚持每天写“日记”开始,哪怕写一首打油诗、一篇小散文、一个小评论都行,从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从最擅长的体裁开始,日积月累,培养写作冲动,多练勤思,自然熟能生巧、水到渠成,终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友友们不妨一试,从现在开始,坚持!坚持!再坚持!一定会成功!


量叔聊写作

要想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其实最应该提高的是自己观察和理解生活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够从在街上发生的一件小事中,领悟到当今社会隐藏的道理并且表达出来;如果我们能够从别人的一言一行中观察到他的性格,并且把这些人物原型应用到写作中……从每一件小事的累积开始,不知不觉写作功底就会提升。


兰阇读书

文/殷运良

首先,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要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首先要培养自己对文字工作和对文学的热爱。只有真正热爱了文字和文学,才会倾尽所能,尽心尽力,竭尽全力,全力以赴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加强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方面,多跑图书馆、新华书店,多借纸质书,多买纸质书,精读文学名著,经典名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好是边读边做读书笔记,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另一方面,多浏览网页,多阅读正能量的电子书籍,可以有选择性地阅读,快速地浏览,不必像阅读经典著作那样细读精读,觉得优秀的作品可以加入收藏夹,以便日后所需。

再次,参加协会。加入读书协会、文学协会、作家协会等一些民间群团组织,多交文学上的朋友,多和仁人志士讨论文学创作方面的问题,多向高手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然后,勤奋写作。光读不写不能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一方面,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一日吃不成胖子。第一天写一句话,第二天写两句话,……慢慢地,一段话,两段话,……一篇,两篇……日积月累,滴水穿石,厚积薄发。另一方面,持之以恒,贵在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天都要坚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每天必须写多少字,否则不能睡觉。一个好习惯,如果连续坚持21天,就离目标不远了。一件事情,如果坚持十年,你想不成功都难。

最后,精心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文章贵在精心修改。真理越辩越明。文章越改越好。一方面,自己给自己修改。自己的同一篇文章,分不同的时期来阅读,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会发现不一样的地方。如果当时无从下手修改的话,可以先放一放,冷却一下,再来修改。另一方面,请别人帮忙修改。你帮我,我帮你,大家在相互帮助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我是“我是一片叶子”,爱好文学,喜欢写作,喜欢广交天下文友,以上回答希望能够帮到你。希望明天的你更加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