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时,围观民众恨不得唾其面食其肉,为什么?

凤凰岛老狼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但戊戌六君子却最终被处死,围观民众为何对其唾弃。



晚清时期维新派改革政治、教育等内容,提倡学习西方文化。但损害了慈禧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因此遭到强烈反对。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大肆杀害维新派人员,谭嗣同、康广仁等戊戌六君子在北京被杀害。

其实在封建社会时,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禁锢。作为统治者,他们希望民众的思想可以拥护他们,并且对他们有利的。


当出现新的思想危害到自己地位时,他们就会站出来阻拦。当时维新派被清政府判为是意图谋反,推翻国家政权的组织。利用民众对他们拥护,大肆杀害维新派。

其次,戊戌变法开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书籍,提出新思想;取消八股制度,废除多余无用的官职等新内容。

从当时民众的生活状态来讲,它属于社会上层人物的变革,并不能为民众们带来直接利益。因此民众以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去看这件事,再加上清政府思想的影响,民众认为他们的变革会使自己陷于水生火热的生活之中。


清政府极力阻止,再加上民众迂腐的思想无法被改变 ,致使戊戌变法失败,也造成了“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时,被围观民众唾弃。


史之策

“戊戌变法”是一场血淋淋的幻想破灭教训,随着慈禧太后一声令下,维新派人头落地。我想有一句话可以总结原因:戊戌六君子,是下个时代的正义,当时旧时代的反叛者。



戊戌六君子(图示)


其实,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一个道理:历朝朝代的统治者,都会标榜自己政权是正义的,是绝对权威的,是国家正义的化身。

统治者们为了令被统治下的劳苦大众,形成这一“认知”,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从精神上和行为上,旷日持久、不间断的给大众“洗脑”。

这种“洗脑”一旦久了,经过几代“熏陶”,洗脑也就基本成功了。人们就会从爷爷辈的“被迫认知”,到父辈的“主动认知”,而到了孙子辈已经几乎“深信不疑”了……时间,是世间最可怕的武器。

如此一来,多数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就会把一小撮“另类”反叛者,当成是破坏国家的极端分子,破坏了大家的“好日子”,认为这些人“离经叛道”、罪不可赦。

加之在统治者的强势宣传及渲染下,反叛者就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所以人们长期被洗脑下所根植的“忠君爱国情怀”油然而生,于是人们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吃他们的肉……

在以上这个前提下,我们再来看“戊戌六君子”慷慨赴义时,当时老百姓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

△康有为、梁启超(老照片)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败给了岛国小日本,大清自称“亚洲第一”的庞大北洋水师,一战全军覆没!多年积攒的国家海军家底,输个了精光!


此后,西方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本就落后的中国雪上加霜。在这种“迫在眉睫”大的背景下,国内变法图强的呼声强烈,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诞生了!

在光绪帝支持下,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大臣,发动了“戊戌变法”,大刀阔斧,励精改革。变法触动了权贵守旧势力的利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发动了“戊戌政变”,全面封杀变法。结果:光绪帝被囚禁,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斩菜市口……

这一场变法救国运动,仅仅持续了103天,就宣告流产了……所以也叫“百日维新”。尚在稚嫩期的“戊戌变法”,被顽固强大的旧势力,扼杀在“摇篮之中”。



当“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处斩时,法场围满了人头颤动的百姓,当时人们眼神鄙视、愤怒的向六君子扔烂菜叶、吞唾沫等,指指点点、诅咒声、唾骂之声不绝于耳,恨不得生吃了这些“反贼”的肉……



“戊戌六君子”中的谭嗣同,目光扫视人群,傲然挺立,失声大笑,留下绝命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行刑前向人群说大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峰子奇观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很简单,斯德哥尔摩效应。

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比如,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

这个名字源于1973年8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Norrmalmstorg中心的银行抢劫案,持枪歹徒挟持几个银行职员于保管库里,六天后,人质被警方解救出来,诡异的事情发生了,离开保管库后,几名人质反而将劫持者掩护起来,保护他不受警方的伤害,此后甚至拒绝提供不利于绑匪的证词。更为离奇的是,其中一名女人质还由此爱上了一名劫持者,等他获释后就要嫁给他。

类似的案件还有很多。

比如美国的一起绑架案,持枪歹徒绑架了几个女性,押着他们和警察对抗。在转移人质期间,警察曾经做过围堵。奇怪的是,人质竟然和歹徒一条心,对救援的警察大吼大叫,甚至扔石头砸警察,掩护歹徒顺利突围。

清末的愚民们,其实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

鲁迅小说中,革命者夏瑜为了救国救民,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结果愚民们反而对他破口大骂,甚至用夏瑜烈士的鲜血治病。

道理都是一样的。


萨沙

根据群众的心理分析下。我经常在课本或者是其他书籍中看到‘‘麻木不仁’’这几个词,特别是针对近代以来的普罗大众,而其中鲁迅先生的文字最是深入人心,那占血的馒头令我难以忘怀,民众的麻木更是让我们这些今天的群众扼腕叹息。

但是,我总是有一些不解,试问民众不希望国家富强吗?不希望申民权,设议院吗?不希望改变已经僵化的科举制度吗,不希望不希望改变现有的生活状况,过上小康生活吗?

视线回到中国的近代,从1840年开始,西方炮舰扣关,一直到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从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再到变法维新;从太平天国到丁戊奇荒…天灾,战乱,改良,变革,中国步步沉沦,屡败屡退,百姓流离失所,四处躲藏,门庭屡换。50年的耻辱与失败,究竟给百姓带来多少痛苦和绝望,而百姓想要的又是什么?

再看维新变法,1.裁汰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权利斗争下的人员更替,与百姓无关)2.鼓励私人办工矿企业。(非普通人力所能及)3.创办报刊,翻译书籍。(文盲众多,面相精英,花钱)4.开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文。(花钱,百姓有可能的仕进之路几乎被打断)5.训练新式军队(花钱,军人逐渐上位)6.传播西方思想文化。(几十年的列强侵略,传教,百姓憎恶)最开始想设议院,申民权,内容没体现,也办不到。

改革所需的金钱,取之于民,用之非民。改革的内容与百姓关系极小。过分宣传西方思想可能遭百姓厌恶,更无法解决百姓对温饱和和平的追求。在加上清政府的舆论导向,结果不言而喻。

试问今天的人们,究竟是关心材米油盐,房价工作,还是思考研发芯片?祖国发展?在想想战乱不休,饥荒遍地,民众甚至嫁妻卖子的时候,究竟是思考如何活下去,还是去深入的了解变法,认真思考支持还是反对?究竟是争取自己的所谓短期的眼前的生存权益,还是想为国效力,,为的又是谁的国?

再看手机的你,究竟是躺着看,还是座着看,有没有想过你经常躺在床上玩手机继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又无助于国家的发展,这岂不是继惘顾自身前途,又于社会无益。在中国面对贸易战等各种危机的几天,有多少人真正关注政策实事。这算不算麻木不仁呢?


启明222373404

陈重山告诉你,民意是可以被操纵的。



别说“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时,围观民众恨不得唾其面食其肉,当年大明朝袁崇焕是一代抗清名将,被反间计所害,他被冤枉处死的时候,京城的百姓是真的把他肉吃下去,都抢着吃,这是何等悲惨?



百姓经常是盲目的,他们不知道事情的真伪,只有听从朝廷大臣们信口胡言,这些名人说什么百姓就听什么。所以,民众经常被统治者们给利用了。


想当年,义和团兴起的时候,慈禧太后就说过一句“民气可用”,让义和团去对付中华大地上的欧洲列强,义和团式微的时候,慈溪转而又斩杀义和团讨好欧洲列强,就是这个意思。


如今的欧美舆论制国,也是说的这个道理,舆论操纵民意,施压内阁总统,内阁总统不得不顺应民意,做出一些其实根本对民众不利的施政纲领。


而如今娱乐兴起,娱乐至死,何尝不时在麻醉我们大伙?让我们不再关心生活的困苦,这倒也不错。(陈重山)


(这只是我陈重山的个人看法,供大家探讨)


白虎创业志

集体宰杀活羊时,不管被宰的那只羊闹出多大的动静,哀嚎或反抗挣扎,其他在场的羊却都很绅士,或漠然置之,或反刍吃草,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超然态度。

这种公开的行刑方式,古代叫做“弃市”,在最最热闹的菜市口或其他繁华所在,“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完美的从众心理!有了出色的暴君,何尝不能量产出色的暴民!

比羊还不如,观斩的人群,多半还会积极互动,鼓掌欢呼、口水与烂菜叶齐飞,倘若运气好,见到凌迟的盛举,还会“食其肉”或者搞点人血馒头,哪怕合理支出一些费用。

我属于众人中的一份子耶,而不是台上脑袋等着被砍掉的那一位,这是多么值得欣慰乃至庆祝的一件事!

不容国人专美,古代欧洲的观刑仪式更是盛大,作为一项传统节日——英国的“行刑日”那天每每引来几万人观看,狂欢嘉年华散场之后广场上往往会留下上百具被践踏而死的新鲜尸体。

统治阶级的用意自然是震慑,到了底层民众这里,却被曲解成全民的盛宴,这何尝不是民众对统治者的绝妙反击——愚民的措施当然也可以被用来愚君,互相欺骗嘲弄,谁不会?

但若就此把圣裁判断成民意,简直如同阻止我等吃瓜百姓观看车祸现场一样螳臂当车。


历来现实

戊戌六君子,被押赴刑场菜市口斩首,谭嗣同问监斩官:“变法强国何罪之有?为何不审而斩?”监斩官怒喝:“尔等乱臣贼子,何须辩解,死有余辜!”实际上监斩官的态度已经代表了普通老百姓的态度。六君子开刀问斩老百姓并没有兔死狐悲的感觉,反而多是幸灾乐祸的叫好之声。

中国皇权政治,实际上核心思想就是“愚民”,从独尊儒术的“三纲五常”,到明朝“八股之风”,清朝的“文字狱”,其核心思想就是皇权神授,要忠于朝廷,而不是国家,皇帝的话就是神明之言,背叛朝廷就是“奸恶之徒”,从而达到桎梏麻木老百姓的思想。

明朝末年吃袁崇焕的肉,清朝末年给戊戌六君子扔白菜帮子,民国时期拿革命党的血粘馒头治病,其实都是一回事清朝灭亡,汉族许多老百姓抱着被割下的辫子哇哇大哭。本身已经说明老百姓是非不分到何种麻木不仁的境界。


睁眼看西安

封建社会的老百姓,是没有国家意识和权利意识的,他们每天想的,除了吃喝拉撒睡全无他物。在2000多年封建专制的压迫下,他们早已磨炼出了一套生存本能,那就是不断的适当的时候向强者低头,并表达忠心,以换得苟且偷生,从明末到清末无不是如此,直到抗日战争,才有大的转变。

明末的时候,当满清八旗入京时,多尔衮在马上问跪伏在地的汉族百姓,你们愿意我做你们的新主子吗?如此屈辱的询问,没想到堂堂京师百姓居然纷纷点头,搞得多尔衮好不高兴,他们就这样忍受了剃发易服的屈辱,接受了满清200多年的统治。

后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京师的百姓不但不抵抗八国联军,反而争相为八国联军送水送粮送弹药,为什么,只是因为这样做能换点钱花,在老百姓看来,他们不懂什么民族大义,也不懂得民主共和,他们只懂谁是强者,谁能给饭吃,因此,他们总会站在强者一边,而没有丝毫道德观。

明末时,多尔衮比明朝强大,因此他们臣服满清,这会,八国联军比清朝强大,因而他们愿为洋人效命。

面对外族入侵的奇耻大辱都能无动于衷,更何况朝廷斩杀为民请愿的戊戌六君子。要知道,那会中国的识字率不过才5%,大部分人都是文盲,文盲只懂吃饭,什么民主共和,国家前途、公民意识,一概不知。在他们眼里,戊戌六君子的为民请命毫无意义,他们也不明白维新变法,他们只知道朝廷是强者,而他们是朝廷钦定的反贼,因此跟着嘲讽谩骂一定不会有坏处。

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与压迫早已让中国百姓麻木,除了弱肉强食和向强者献媚的观念外,没有了一点良知和公义。

鲁迅先生为什么弃医从文,就是他发现,日本人斩杀国人时,旁边的人只做看客,而没有丝毫悲伤,因此认定国人的问题出在思想上,鲁迅的观点可谓是一针见血。

辜鸿铭曾说:头上的辫子好除,心中的辫子难除。很多国人时至今日,依然有着这种封建时代残余的根深蒂固的权力崇拜。

只希望今后的国人,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能有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要一味随波逐流,功利市侩,一个民族,总是需要良知和原则的。


埃尔文的理想乡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大多数人是盲从的。林肯说过:“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一些人,但你不能永远欺骗所有人”。真的是这样吗?未必!

我们今天去看周灭商之战,依然迷雾重重。纣王如果真像传说中的那样无道,自诩有道的周完全可以堂堂正正的打一场。何必趁纣王在讨伐东夷的时候背后捅刀子。你不是说纣王无道,人民都不支持他吗?怕什么,堂堂正正的打一场呗。


东夷作为诸夏共同的敌人,纣王讨伐他们,周作为纣王的臣子,你不去从旁协助,居然还在背后掣肘是做何道理。

商纣是第一个把诸夏的疆域扩展到江淮一带的人。一个昏庸无能的帝王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们看尚书中列举纣王的罪状总共有六条:其一,酗酒;其二,不用贵戚旧臣;其三,用登用小人;其四,听信妇言;其五,信有命在天;其六,不留心祭祀。

其实总结起来也就是纣王不用贵族,另外说明一点有记载纣王用人是不看出身的。这一点来说纣王简直是非常进步的。然后就是听信妇言,先说一下在夏朝用妇女管理朝政是很普遍的。商朝也是,最著名的就是妇好。之后纣王的罪状就依次递增,直到变得十恶不赦。谎话说的多了自己都信了。

袁崇焕被处以凌迟的时候,百姓也是这种德行,恨不得生啖其肉。但是今天来说谈论这件事孰是孰非依然没有结果,何况清朝的人呢?

只能说很多人缺乏思辩能力。这其实没什么可笑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渔耕樵读


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历代帝王想要的绝不是得到民心这么简单,而是想要掌握民心。谁掌握了民心,谁就得到了天下。

帝王们追求的不是让民服从,而是让民顺从。满清入关后,因为满人在汉人心目中是异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满人的入关,引起了汉人强烈的反抗,期间清政府通过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大兴文字狱,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血腥手段维护统治。但是汉人并不畏惧这种血腥的手段,反抗一直持续到清政府结束统治。



清政府的第二个强大的地方在于能掌控社会意识形态,掌控或有不妥,可以说是把握。清政府曾重用汉人维护统治,根据这些汉人,制定降服汉人的政策,一定的程度上,汉人为清政府的统治出力不少。而且这些汉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论资排辈,拉帮结派。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政府统治。


戊戌六君子就义,围观群众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清政府这一政策的成效。不要怪当时的百姓,封建社会,读书是世家子弟的专享,寒门贵子的出场率几乎为零,民众普遍文化程度低,民国时期,湖南省仅有一个半大学生,所以,不要对这群吃瓜群众横加指责。因为他们实在不明白变法是什么意思,只有一个意识,那就是这六个人试图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而且此次变法内容涉及到普通民众的实在是太少,几乎没有土地参与的事份儿,这也是民众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文/言有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