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魏忠贤是“君子”还是“小人”,明朝不灭与魏忠贤是否有直接关系?

shamrocker


魏忠贤,原名魏进忠,明末著名太监。据明史记载,魏忠贤不是一个坏人,也不是一个很坏的人,他是一个坏的掉渣的人。

史学家给他的评价是:明代太监中的极品,宦官制度的终极产物。他是集坏蛋、流氓、恶棍、地痞、人渣等众多词汇于一身的终极王八蛋。

魏忠贤进宫前好赌博,为还赌债卖掉了自己的亲生女儿,老婆因此改嫁。穷困潦倒的他最后一咬牙挥刀自宫。

魏忠贤的人生简历就不多做介绍了,仅凭把自己亲生女儿卖了换钱花这一件事,就已经证明了他王八蛋的身份。

魏忠贤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了他有一点是天启皇帝非常赏识的,那就是心狠手辣。

明朝末年,有一个政党无比强大,强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就是东林党。

当时,朝廷内部党派众多。有浙党、有山东帮——齐党、还有湖广的楚党。

这些党派相互间明争暗斗,不干正事。平日里在朝堂之上相互参核,相互掣肘,把铲除异己当做毕生事业来做。

只要一党提出某某治国方案,立马就会遭到其它党派反对。反正对人不对事,大家心里都有数。都是出来混的,治不治国关我屁事?能打倒对方是最重要的。

其实,皇帝也是清楚的。如果某一个党派强大了就会威胁皇权。所以,聪明的皇帝会利用党派之间的争斗让其内耗,以消减其势力,做到为我所用。

这其中做的最好的是嘉靖。最差的是万历,干脆以罢工的形式来抗议。至于天启皇帝,他虽然管不了,可他知道谁能管。

没错,就是魏忠贤。

天启三年,魏忠贤开始把持朝政,东林党被他抓得抓杀的杀,最后统统闭火。

天启七年,魏忠贤的势力如日中天,自封了个九千九百岁,差一步就万岁。

可惜好景不长,天启皇帝只活了23岁就死了。然后崇祯帝继位,魏忠贤自知罪恶深重,最后畏罪自杀。

明朝之亡,始于神宗。这是史学界一致的观点。明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其灭亡实属气数已尽,与任何人无关。





历史动车


说魏忠贤君子还真有那么点道理。

老魏挨骂主要是他处理东林党的行为被文人集团视为洪水猛兽,对于宦官这个团体的蔑视以及自身理学原教旨主义根深蒂固的出身既正义的种族歧视观念。使东林党和老魏走到了绝对对立面上去了。

要说这事先要从个牌子说起,那就是洪武皇帝在故宫城门上写的太监不得干政的铁牌。这也是对于老魏出来干预外廷政治最大的罪证。但是问题有了变化,那就是成祖时期朱棣设置东厂由太监管理,检查百官。你也可以叫成祖的规定叫祖制。朝廷官员拿铁牌说事的时候可以请他们直接把成祖从坟里叫起来问问这事该咋办?

返回头来看看所谓君子门的行为,在洪武帝的祖制中还有明明白白的规定大臣不可结党,规定的罪名叫奸党罪。这一条规定是从朱元璋开国到崇祯上吊一直写在祖制里的。这所谓的君子们那,哪一个是遵守的?这也是为什么,明史研究者很不愿意称东林党为党的原因!一承认这明目张胆的违法就脱不开了,君子们的画皮也就穿了。

倒是魏忠贤,有成祖的祖制,承办结党文人的法律,怎么看问题都不大!


日常刷下线


魏忠贤是河北沧州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少年时就是个地痞无赖,为了生存自阉入宫,善于巴结,是一个廉耻之小人。他富可敌国,权倾天下,是个权奸。自明末以来,皇帝怠政,让魏忠贤等阉党乱政,进而使得海内动摇,是致明朝败亡的主要因素。


众所周知,由于明熹宗是个爱木匠不爱江山的脑残皇帝,魏忠贤便趁机掌权。当时各地官员只知道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都不知道皇帝是啥人模狗样,居然要为魏忠贤建生祠,晚者丢官,不建者处死。此种个人崇拜风气之剧,魏阉倾权之深,专权之害,是罕见的。

魏忠贤的问题,不仅是贪权爱财,更重要的是,于内勾联熹宗母,管制内宫,操纵皇帝。于外,以东厂为营地,特务遍朝野,监视官民言行,制造恐怖,善类尽驱,贤臣皆逐,把大明朝殿变成了阎罗殿,搞得社会人人自危,惶恐不安。


魏忠贤的专权,激起了东林党人的对抗,政府数十年内耗,于外民生颓败,受苦农民被迫起来抗争。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恶劣,满州不服,虎视眈眈。就因为这些原因,多方夹击,使明朝一步步走向灭亡之路。

就是说,魏忠贤的专权,即使不是明朝灭亡的唯一核心,也肯定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史里淘声


熟悉明朝历史的人对魏忠贤都不陌生。论如何评价魏忠贤,出身河北贫困农民家庭的魏忠贤肯定算不上是君子,小人肯定是毋庸置疑,但他至少是真小人,其虽然作恶多端,却还是有意无意地多支撑了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几年,比那些自诩“正人君子”的东林党人更真实。有人认为,明朝能够坚持下去与魏忠贤有直接关系,换句话说,魏忠贤的所作所为支撑了大明江山,这样的观点还是有那么几分道理的。

正常情况下,一个王朝要想实现稳定支撑下去,要满足以下方面:一是要有维系朝廷运转的稳定财源。二是朝廷各方面的政治力量要有效制衡,避免一家独大。三是边疆战事要能稳定控制,避免外患坐大。如果能做到上述三点,王朝就能勉力支撑下去。而在明熹宗朱由校在位之初,有拥立大功的东林党人控制了朝政,随着天启帝放权给了魏忠贤,由其为首的所谓的“阉党”迅速形成与东林党分庭抗礼的局面,避免了东林党一派独大,清谈误国。

在魏忠贤当权期间,虽然他个人弄权,但也不希望帝国崩塌,这对其个人有害无益。因此,他尽可能为朝廷补台。首先,极力打压清谈以清流自诩的东林党,包括动用东厂和锦衣卫逮捕和处死部分东林党人,手段虽然强硬残酷,却也削弱了东林党的力量。其次,恢复在江南富庶地区征收矿税,进一步充盈国库,同时减少对西北干旱地区的农业税征收,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帝国财政。最后,为辽东战场补充军费,重用坚持抗战的孙承宗和袁崇焕,取得了一定战果,暂时稳固了北方边疆局势。

随着天启帝因病过早去世,崇祯皇帝继位,东林党人再度得势,崇祯帝下令清算魏忠贤,下令发配至凤阳守陵,最终魏忠贤自尽。据说魏忠贤曾劝说崇祯帝不要重用东林党的主张未果,而崇祯帝国破自尽前,对身边人所说的“诸臣皆是亡国之臣”,未必都是自我辩解之言,还有对重用东林党的后悔之意。


沧海拾遗录


魏忠贤君子谈不上 小人也未必 东林党号称读书人 正人君子 看那一个个的干的都不是人的事 魏忠贤一死 就好比中枢系统瘫痪了 虽然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是他会办事啊 东林党也没了约束,皇帝也就没办法制衡了 至于明朝的灭亡与他到没有直接的关系 他还没有那么牛🐮 因为一个朝代的灭亡有太多的因素了 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左右的 明朝的制度太过于腐朽 多年来的积累 到天启 崇祯一代终于爆发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那么喜欢明朝 但是他的制度又太恶心了


法兰西的小铁匠148610


大到一国小到一个公司,每个领导人都要有自己的亲信和班底,干脏活背黑锅都是亲信在干,没有领导会亲自下场。魏忠贤就是给天启背黑锅,平衡朝野用的,不存在‘君子’‘小人’之说。崇祯杀魏忠贤后,既没有自己班底,也没有扶持自己的亲信,完全被牵着鼻子走。就像富二代继承董事长之位,被经理们合伙架空。魏忠贤如果不死,明朝也许在拖几年,甚至形成南宋的局面也说不定。


用户174629721


我觉的首先魏忠贤是一个没有节操的太监。不过有一点可能是文臣和太监之间互相看不对眼却又决定命运的吧。文臣老太监就是皇帝的一个狗,就是一个奴才。而这点决定了太监再怎么折腾,他不敢把国家折腾没了呀。最重要的就是明朝太监基本都敢在国内折腾个没完没了,但多少都重视边防。文臣又不一样了,他们就是打工的,实在不行换个领导就是了。真的没怎么听说有太监靠着卖国在新朝接着当大太监的。


迷香35920436


魏忠贤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他只是个正常的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普通人。误国的最后是东林党的书生。


6口土木曹6


魏谈不上君子,明王朝近三百年,称的上君子的,于谦,王守仁,海瑞,其他的都是政治人物,魏其实就是现在公司老总身边的小秘,捞钱,排挤对手,贪财,但他不希望公司垮,公司垮了换个老板还能这么有权?东林也贪,一样不希望公司垮,但垮了也无所谓,毕竟都是中层,大不了换一个老板!


粟赟


魏忠贤尽管个人品德败坏,但在国家边防问题上确是很重大局,没有魏忠贤,恐怕还真没有熊廷弼、袁崇焕等人的战绩。魏忠贤不过一奸邪小人,最多不过乌烟瘴气,而魏忠贤死后东林党结党营私,成为了不受约束的文官集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