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間詭異事件,黑夜突然變白晝,一球形物悠然遠去,其行如飛

近日讀書,讀到《夢溪筆談》中的黑夜變白晝事件,覺得非常奇特,為體現原汁原味,我們先引用原文,後面再一一解釋:

“嘉佑中,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初出於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甓社湖中,又後乃在新開湖中,幾十餘年,居民行人常常見之。餘友人書齋在湖上,一夜忽見其珠甚近,初微開其房間,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線。

北宋年間詭異事件,黑夜突然變白晝,一球形物悠然遠去,其行如飛

俄傾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燦然不可正視,十餘里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單見天赤如野火。悠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不類月,熒熒有芒焰,殆類日光。……樊良鎮正當往日來處,行人至此,往往循船數宵待觀,名縣亭以‘玩珠’。”

翻譯成現代文即,北宋嘉佑年間揚州有一隻巨“珠”,光線不太好時常有人見。人們最開始見它是在天長縣的陂澤中,後來再看它,它又轉入甓社湖中,之後又到了新開湖。時間持續幾十年,見過它的人,無論是當地居民還是來來往往的客商都很多。

沈括的一位友人書齋建在湖上,一天夜裡,忽然巨“珠”開殼,有光從吻沿處透出,而且非常亮,像橫著的一條金線。方圓十幾裡的樹木都能看見影子,遠處天空一片火紅,黑夜瞬間變回白晝。接著,巨“珠”飛走,速度很快,之後又停在了湖面上,以至於最後這裡形成了一處景觀,人們為此還建造了“玩珠亭”來賞玩。

北宋年間詭異事件,黑夜突然變白晝,一球形物悠然遠去,其行如飛

讀完記載,感覺跟現代人的飛碟目擊報告很像。其形狀猶如蚌殼,這是典型的現代人心目中的飛碟形狀。而且能夠張開嘴,能夠飛翔,會停留在水面上,還能夠發出不像月光像日光,非自然力創造的強烈光芒。光芒所到之處,居然能把黑夜變成白天。可見其亮度之大。

而且更為奇特的是,這只不明飛行物居然不迴避人類,在人來人往的城市附近逗留了幾十年,並且先後停留在三個湖泊中。人們為了看它,還專門修建了一個亭子,成為當地一個著名景點。

於是很多人好奇,這些天外來客究竟來地球做什麼呢?從記載中,我們發現,這個“巨珠”有個特點,就是一直停留在湖泊中,而且是距離不太遠的三個湖泊。這就很容易讓人聯想起科幻小說中常出現的場景,外星人來到地球蒐集水生物,以拿回去研究。

另外也有可能是這個飛碟壞了,無法作長距離飛行,暫時停留在湖泊中等待救援。

北宋年間詭異事件,黑夜突然變白晝,一球形物悠然遠去,其行如飛

說不定,不久的將來我們設置在貴州的那個巨型天文望遠鏡就發現了天外生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