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賤夫妻百事哀

貧賤夫妻百事哀

公元802年,24歲的詩人元稹迎娶太子少保韋夏卿20歲的小女兒韋叢。婚後她勤儉持家,任勞任怨,和元稹的生活雖不寬裕,卻也溫馨甜蜜。

元稹夫妻感情雖然和諧美滿,但在元稹做校書郎時,俸祿有限,維持一家的生活本已經很困難。

但是元稹又十分好客,常常使得韋叢很為難。有一次,上月的俸祿早已用盡,而新一個月的俸祿還沒有領到。在這樣本上頓沒有下頓的日子裡,元稹還是領著白居易等七八個好朋友一起到家裡吃飯來了。元稹根本不知道家裡已經沒米下鍋,只是吩咐韋叢趕緊準備飯菜。萬般無奈,韋叢只好拔下了自己頭上的金釵,擼下了手上的戒指。悄悄讓自己的丫鬟出門典當,並買回酒菜。事後,韋叢還不讓丫鬟把真相說出,當元稹得知事實後,還安慰羞愧的丈夫。韋叢從未因家境的貧寒責怪元稹過,她為元稹生過七個子女,卻不幸有六個不明不白的夭折了,韋叢一直處在悲傷欲絕的心態中,但是,她沒有讓這樣的情緒影響到元稹,她只是默默的忍下痛,並更關心自己的丈夫。

可是造化弄人,7年之後,韋叢因病去世,年僅27歲。此時的31歲的元稹已升任監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開始,愛妻卻駕鶴西去,詩人無比悲痛,寫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詩。其中一首便是:

《遣悲懷三首》【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

貧賤夫妻百事哀,後世常被形容成一種不被看好的夫妻生活狀態。其實這首詩的本意,表達的卻是對愛人永久的離去哀嘆,追憶起一起艱苦的日子,情不能自持,是一種“子欲養而親不在”在夫妻間的真切表達。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妮娜》裡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越是貧賤的家庭,越是有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家庭矛盾,夫妻彼此越不會關心對方的感受。等到撥雲見日,生活好轉,卻發現早已失去真情,再也無法回到從前。

這也是世上共患難的人多,能共甘甜的人少的原因。

貧賤,並不是夫妻關係哀愁的根本,反而是考驗夫妻感情的試金石。越是最艱難的時候,越要用力去愛對方,一起撐起風雨,等待燦爛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