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之死:谁是凶手?

在高鹗的续书中,黛玉死于调包计。如此说来,则熙凤及王夫人、薛姨妈甚至一向疼黛玉的贾母,都免不了成为黛玉致残的直接凶手了。

第三回中黛玉说完“如今还是吃人生养荣丸”后,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甲戌本此处有脂批曰:“为后菖菱伏脉。”因而有人研究认为,贾菖贾菱掌管贾府配药之事,黛玉一向服药,在贾环赵姨娘等忌惮黛玉之流的设计下,菖菱二人在药里下毒,竟害死了黛玉。

此外关于黛玉之死,还有投水自尽、自缢而亡等多种说法。

其实要弄清黛玉之死的凶手,必须先搞清楚一个问题:黛玉因何而死?

这个问题还有另一种问法,即:黛玉能不能不死?

答曰:不能。

黛玉的故乡,乃是灵河岸旁三生石畔。她的前生,乃是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多情灌溉后追寻神瑛侍者下凡历劫。由此可知,黛玉是为情而生的,自然也要为情而死。

黛玉之死:谁是凶手?

黛玉的死,有两大原因。

一是黛玉痴情而专一,她的情感世界中,只有一个宝玉。而宝玉则不然。宝玉的前生是经过锻炼的通了灵性的顽石,被警幻仙子封为神瑛侍者,他和黛玉的情缘当然是前生已定,黛玉于他也是唯一的。然而宝玉既然来到凡尘,必然要被尘世污浊蒙垢,尘世间的熏心利欲、美艳情色不知不觉会迷惑他,使他曾经几度迷失本性。在他的神性层面,他和黛玉是唯一不二的神仙眷侣,这也是他在黛玉死后对整个世界绝望,绝决地抛下宝钗遁入空门的根本原因;然而在他的世俗层面,他又是一个多情种子,处处留情,时时分心,他的博爱让黛玉始终处在猜疑、嫉妒的情绪中。当他们的感情发展到比较稳定阶段,彼此更多一份信任的时候,纷繁的外界干扰势力又再三再四地动摇宝黛之情的稳定性,让黛玉渐渐平复的心绪又不断被掀起波澜。高鹗写黛玉最后焚稿断痴情,不知其根据是什么,然而他对黛玉最后对宝玉的失望、忧愤情绪的把握是令人信服的。宝玉至爱黛玉,但他对所有女性的理解与关怀导致了他的博爱,这对于痴情专一的黛玉来说是致命的。

黛玉之死:谁是凶手?

黛玉之死的另一个原因,是她对人世的失望。这个世界不同于她所诞生的故乡,那里只有情和爱,有愁和恨,却没有人世间的纷纷扰扰。正如“好了歌”里所唱的,这个世界被泥做的污浊的男人把持着所有的权力,人们以追逐功名、金钱、娇妻、子孙繁多为荣,忘却了人生本来的意义,反认他乡是故乡。人生本来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像黛玉与生俱来的那样,诗意地寄居。黛玉在前世是饥餐密情果、渴饮灌愁水,在人间也不见她怎么大吃大喝,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她的存在完全是诗意的象征。她写诗,弹琴,葬花,观鱼,教鹦鹉念诗,养灰雁解闷,她做的这一切,只关乎自己的喜好与审美,无关乎利害。难怪她在人人都长着一双势利眼的荣国府中活得那么艰难,自比是“风霜刀剑严相逼”。她来自一个干净的世界,也向往活在一个干净美好的世界,当她对这个世界看得越来越透彻,当她越来越看清自己在这样一个势利冷酷的世界的悲惨命运,她尚且还有一个宝玉值得珍惜、待她还泪,而当宝玉也不能为她所有,她还能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所以,黛玉之死死于共犯。她是不为这个世界所容留的。她身边那些爱她的亲人们所遵循的世俗的秩序,那种权利之下的不自由——生的不自由、爱的不自由,就是杀死黛玉的凶器。

质本洁来还洁去。黛玉之死是她在现实世界的消亡,也是她奔向自由天地的解脱。“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灵河岸边,三生石畔,那里便是她和她的神瑛侍者共同的乌托邦。

黛玉之死:谁是凶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