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道和老子的道,区别有哪些?

舞夜心动--灵魂的主宰者

孔子的道和老子的道本质上差别不大。

先说老子的“道”

《道德经》中最主要的概念是“道”,在《道德经》中七十三见。老子说的“道”,本来是看得见的物体运行的路,也是供人行走的路,是客观事物运行因循的轨迹;同时又是看不见形、听不着声、品不出味、触不到体的抽象于物质的潜在轨迹,还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运行轨迹的大致的经验的认知,是应该取法依据的而不应该违背和对抗的动态的行事原则。

尤其老子还专门提到了“大道”。用今天的话来解释“大道”就是治国安天下总体因循的思想观念、方针政策和运行态势——这种思想观念、方针政策不是表面文章,不是口头上的粉饰,不是文字上的冠冕堂皇,是治国安天下潜在的运行轨迹,是治国安天下者的主流道德标准,核心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在治国安天下上的体现,是由治国安天下者思想行为潜在导向而形成的社会主流官风、民风,即整个社会的主流风气,是正道。

由此可见,老子的“道”多用本义和比喻义。

再说孔子的说的“道”。孔子留下话多一些,无法统计,但《说语》中的“道”有七十九个表示“道路”和“道路”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孔子说的“道”既有本义的“道路”,如“道听途说”;也指做人行事乃至为政治国的原则,如“君子之道”;是学识,是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思想态度,如“不以其道”;有时也指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如“天道”;有时也指高尚的道德,如“谋道”;有时还是“道理”。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老子的“道”与孔子的“道”多有契合,并不冲突。对抗老子的“道”一定不是君子,脱离孔子的“道”,必然与老子的“道”“背道而驰”。


陈广逵

孔子的道,是"入世"之道;老子之道,是"遁世"之道。孔子之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子之道,是"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孔子与老子几乎是同时代的人,都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战乱时期,天子的话没人听了,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对此,孔子想到的是办教育,四处游学,拥有一大批粉丝。孔子的座右铭是,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恢复周礼,提倡仁义礼智信,就是孔子之道。后来,汉武帝治理天下,由董仲舒推荐,孔子与皇帝老儿的想法不谋而合,从此孔子也上了神坛。

老子则不一样——出函谷关留下五千言《道德经》一书后不知所踪。对于周天子以及诸侯纷争,老子的态度是——你爱干嘛干嘛,老子我是不伺候了。多 言 数 穷 , 不 如 守 中 。并且还有更加惊世骇俗的话:绝 圣 弃 智 , 民 利 百 倍 ﹔绝 仁 弃 义 , 民 复 孝 慈 ﹔绝 巧 弃 利 , 盗 贼 无 有 。见 素 抱 朴 ,少 思 寡 欲 , 绝 学 无 忧 。

又过去了几百年,有人将老子的理论转化成了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至此,老子之道除了开国皇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偶尔为之以外,老子就成了太上老君,指导者中国人如何养生,就连一千年以后的成吉思汗也因此向道长丘处机问道养生。

这就是孔子之道和老子之道的区别。


闲看秋风999

孔子之道与老子之道在原则上相同,区别在于那个原则的如何实施。

如果你熟读道德经和论语便知,老子之道就两个字:无为(不争);孔子之道也一样:礼让(仁)。迷惑历来学者的原因在于他们一般拒绝承认道家出世的处世哲学,错误地把无为解读为建功立业、大有作为;同时,他们也琢磨不透孔子对仁的定义,因为每当学生问仁孔子的回答都大不相同。老子的无为指的是对人无为,不是自个无所事事,因为道德经论述的是道德伦理,换言之,是关于自己跟他人、社会的关系,就这一点已在头条论述无数,此地不重复了。

中国人向来没有下定义的习惯,名可名非常名,因为一下定义就自我排除了灵活的余地,不是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况且,虽然性相近但习相远、每个个体性格大相径庭。孔子最讨厌的就是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下个逻辑死定义学生不一定理解,或者因为离个性太远而导致社交应用出错。既然现在是全民崇拜逻辑的时代,此地不妨下个死定义。个人理解,儒家的仁可分广义和狭义两部分。广义的仁可以代表儒家所有的美德如仁义礼智信;狭义的仁指的就是前述的礼让,如寓意于礼让治国、以德治国、礼仪治国。

什么叫礼让?小学生也明白,(其伦理原则)不就是无为、不争嘛。

既然原则上对人无为、不争,孔子又如何积极入世、建功立业而大有作为呢?这就是学者无法结点连线道家与儒家哲学的地方,更别提后来加上了一个天才庄子扬道抑儒的伟大误导。实际上,一句话就可以妥协解决道家和儒家哲学、老子和孔子之道的原则相同和处世不同:孔子之道就是有为地实施老子的无为之道。理解这句话的语法容易,理解此话的哲学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它是个悖论,就像礼让治国一样。

(如果你不怕罗嗦,详细论述参见:https://www.wukong.com/user/?type=0)


Lauzi

春秋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呜。以要求社会稳定的儒家前祖孔子。和要求社会改革改变社会秩序的道家代表老子。打出鲜明旗子周游列国游说。孔子的道就是坚定地维护现有社会秩序道德规则:法律条例不能改变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规则不可冲撞抵住使人们夲份中作好份内工作不能抗拒。老子的道是道可道非常道是随社会发展变代不断修改完善变革的法令规定条例都会改变。不可一成不变。这两种理论如同钱币的两面,彼此不同却又相互适应,太平时孔子的道大放光彩。动乱时老子的道又发出奇光,一直流传直今。是中国哲理思想核心内容


ww3721



老子的道,是道法自然,无为不争,顺其自然,善恶是由自生属命而定,人生下来就是恶性,以恶才能统一天下,施用恶暴才会变成好人,认为仁礼是乱天下的祸根。—— 孔子认为人类在幼儿时期,性格是很纯洁的,后来的好坏都是接触生活习惯影响造成的,所以主张人类要早期教育,事先灌输一些优秀的道德思想,讲理守法。行仁义,懂礼貌,守规矩,敬老爱幼,讲初心守本分。宣扬文统文治,和平天下。世上道路千万条,条条路都有人走。只要不在道路上违规,横竖之道各自选择。


p平凡的人

老子的道,是天道,讲的是世间万物的由来和运行规律生存法则。

孔子的道,是人道,讲的是一个人必须明白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等。

人由天道(自然)而生,天道运行,阴阳消长,福祸相依,善恶并存,遵循天道顺应自然之方向,人方能长且久者。世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王道正道

老子的道和孔子的道区别

老子和孔子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的思想家。



老子讲“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高层次的理论。意思是要人们遵从自然规律。只要你能够努力去做,放平心态你想得到的东西就一定能够得到。不用勾心斗角不择手段去争去斗,达不到目的也不用寻死腻活唉声叹气。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仕”,是人应该遵从的规则,讲的是一个人必须达到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等。达到了这些就可以考虑“学而优则仕”了。



他们的思想体系完全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人在不知不觉中的所作所为或多或少地反映他们的思想核心。在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时候,会动用所有关系和能量百般争取,努力奋斗。成功了欢天喜地,不成功则认为命该如此。其实这是人最应该具备的品质。



老子的道是大道是天道,是从物质本源定义的。他认为:“无,谓天地之始。有,谓万物之母”。物质世界的无是机缘没到,只要机缘巧合物质就会产生,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一切都是某种机缘孕育的结果。

孔子的道是小道是人道,是要人们遵从道德,只有这样才能才能有资格为社会服务。


7老师262366556

区别很大的好吗?

两位都读周易,吸取了古典籍的营养。但万物都有阴阳两面。

老子的道是清静无为,孔子的道是刚健有为;

老子的道是不争,孔子的道是中庸;

老子的道是避世,孔子的道是出仕;

老子说礼为忠信之薄乱之首,孔子说克己复礼;

两位先贤在周王朝之末时,对治国,对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方子。这些区别,在于个人际遇,理解不同,智慧无分高下。

关于个人的修养,则有很多一致的。

孔子的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和老子颇有共鸣。

老子的道是柔弱胜刚强,孔子的道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所以,老子最后是西行无踪,孔子最后是教育著书。


四匆

孔子之道是君子之道,主要讲的是伦理,从孝悌开始,进阶到仁义礼智信,教导世人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之道是圣人之道,主要讲的是道德,从天道开始,教导君王如何做到无为而治、不争而成。

孔子之道与老子之道相向而行,合起来才是真正的“伦理道德”!


本特朗普

没区别。

1阐述的是同一个问题:如何成功。

2老子讲“无为而为”,99%的事不要做;

孔子讲“慎独”,也是说“看不准不要轻易去做”。

为什么呢?因为不擅长。即使擅长也没准儿。

3 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没几人明白?

因为“太主观”。绝对客观的是“道”,说不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