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又出惊人言论,8年后房子最不值钱,他的话可信吗?

亻睹mU536809

马云这句话我只信一半,我相信未来房子会不值钱,但是是不是八年后,这个不清楚。至于我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嘛,有两个。



第一,现在的国家人口偏老龄化,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增长缓慢。拿我爷爷那一辈来说,他们兄弟五个,到了我爸爸那一辈,他们兄弟三个,而到了我这一辈,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且还有一些家庭就一个女孩子。房子是刚需,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这些年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能开发的都开发的差不多了,这些年来房子越建越多,供过于求了。一旦那一批老年人离开,那他们剩下的房子就会空余,他们的孩子又少,住不了那么多,那么多出来的房子要不就是租出去,要不就拿来卖掉。一旦这大批新房源进入房产市场,势必造成供过于求,房价必定会下来。举个例子吧。我一个同学,他是独生子,家里给他准备了一套房子,他父母一套房子。一旦他父母百年之后,那么房子势必归他所有。他女朋友呢,是独生女,家里三套房子。那么等他岳父岳母百年之后呢?那他就有五套房子了。五套房子怎么住?势必会卖掉一部分嘛。而且这样的家庭又不在少数。



第二,现在国家开始出台各种限购政策,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尤其是加大力度打击那群炒房团,使得放假趋于稳定,可以说未来投资房产的人可能要赔个血本无归。咱们分析一下下面的现象:去年万达开始整顿,变卖资产,北京链家关闭近百家线下店,热钱开始流向区块链、比特币等等,难道这真是巧合嘛?人家说资本家是一群鸡贼的人,他们无利不起早。他们掌握着最优势的信息资源,他们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和马云一样,拥有着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推断出市场未来的走向。所以我相信马云说的,因为他站的比我高,肯定看的会比我远。只是时间是不是八年,还有待考虑。

鄙陋之言,只希望别骂。。。


小灰陪读

大家可以先去搜一下那篇《远离你终将衰落的家乡》,大意就是在出生率下降,大量年轻人口向大型城市群,换句话说,只有大型城市群(京津、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才具备从其他省份吸收劳动人口(即

抽水机)的能力;但是这些大型城市群本身的生育率又一路走低;这会导致什么结果?

在可以预见的20-25年后,在中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中国人口(劳动力)的短缺将成为极大的问题。如果说东南六省加北京天津还能依靠从其他省份抽水来维持自身的竞争力的话,内陆省份怎么办?

内陆省份也会活得很好,因为省会城市可以从周边城市抽水,其他经济教育强市也能从周边城市抽水;但是那些在人口竞争中失败的城市,终将衰落。

图片引自 @城市数据团 的《远离你终将衰落的家乡》

那些已露颓势的城市

  •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以前的大型煤矿,现在资源枯竭,天气寒冷,又没有边境贸易,所以人口在不断流出——双鸭山市的房子,又有谁会买呢?可能只有周边等待城市化的农民。

  • 辽宁省阜新市,以前的大型煤矿,现在只留下几十万年龄较大、教育不高、难以掌握新技能又疾病缠身的煤矿工人,幸好还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留在这里,多少还能带来一些新生血液,但又有多少人能留下来呢?——阜新的房子,值钱么?

  • 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康巴什当年曾有「鬼城」的称号,虽然现在总有传言说鬼城不鬼,但我没有亲历,不敢妄言。

  • 就连北京这样的核心城市,在石景山区王平村有个王平煤矿,矿区和家属区已经彻底荒废了。这是我亲自去探险得到的照片。——这里的房子,你买么?

  • 俄罗斯远东极东地区楚科奇州的小城共青城(Комсомольский),尽管他的房屋还很“完整”,街道还很齐整,但街道上空无一人,房屋里也人去楼空,整座城市死一般沉寂。已如同鬼城,于1998年废弃。——这些房子值钱么?

  •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的海港城市格列米哈(Гремиха),这里曾经是俄罗斯的核潜艇基地,但是现在人迹罕至,狗熊可以在城市里穿行。

再过十年,大部分地区的房子都不值钱

就以我的老家为例,一个精装修的高档高层住宅小区,小区里有人工湖、有海景、有车位,每平方米只要4500,也就是说200平的房子只要90万,但是这个城市在过去20年里,大部分居民都有两套房(有一套是交了几万换的单位分房),需求已经被消灭;又没有足够年轻人购房;农民进城也不会买这么高端的房子;最后卖了两年还没有全部卖出,开发商应该是亏了。

所以,马云说的最不值钱的就是房子这话是面对全中国700个城市(含台湾地区31个)来说,房子是下跌的;但是对有北上广深宁杭苏锡常通等五十多个有竞争力、有从周围区域抽水能力的城市来说,房产仍然是最好的资产。

请牢记,房子的价格,是由其公允价值决定的;即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说白了就是别人愿意出多少钱买你的房子,没人买的话,你要二十万一平也没用,要两千一平也没用。

人气越旺,年轻人越多,房子越有价值

什么地方年轻人多?当然是经济好、机会多、收入高、生活丰富、交通便利的地方。

那么,在哪里才能找得到呢 ?

这种问题,要从国家的政策文件中寻找答案。我写过一篇「《开年首季问大势》后续:全国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文章,里面分析了国务院下发的《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看这一段:

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城际铁路网,推进长江中游、中原地区、成渝地区、山东半岛等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

大家求职或者找工作的话,排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种竞争激烈地区,长江中游武汉一带、中原地区郑州一带、成渝地区、山东半岛沿海一带都可以考虑。其他没有地铁和高铁的城市,在这场比赛中已经先落后了。

吾国与吾民

中国人民还有一个非常可爱的习惯——告老还乡,叶落归根。

今天的60后、70后等到退休的时候,还是会选择回到故乡养老,所以核心城市的房产需求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有增无减的 。


任易

马云这句话有一半是真理,另外一半是愿望。

有道理的一半是“以后房子可能不太值钱”,房子的投资属性下降,居住属性回归。

这是因为,中国每年建成商品房大概在2000万套以上。

比如2013年,建筑业住宅竣工达到25.9亿平米,所有房屋竣工为38.9亿平米,施工面积达到113亿平米,三项指标人均分别达到1.91、2.86、8.31平米,严重超越了建筑业泡沫警戒线。而最近几年,中国总代商品房建设面积,其实都是差不多。

按照这个速度,只需要10年时间,中国就能够达到人均28.6平米。

这样房子严重过剩成为必然。

现在一些地方,房地产过剩早就是一种现实,所以,现在三四五线的一些城市“去库存”,以及政策面宽松,大家应当看得到。也就是企业实力依旧强劲,有能力继续建设,但因为建成之后依旧卖不出去,干脆就不建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8923万平方米,如果一套房子60平方米,也就是还有900万套库存。

这说明,伴随房地产开发的持续推进,全国商品房总量过剩显然即将来临。

因为没有一种商品能够持续上涨。房子也不例外。

而且,从市场需求端来说,有钱人该买房的,都已经买了,甚至有的人三四套房子都是常态。

但房子变成“白菜价”究竟什么时候来临,这谁都不敢保证。

因为中国的城市化率到2017年还只有59%,与发达国家80%以上,还有巨大差距。也就是从这一个角度来说,依旧还有很大的消费潜力可以挖掘。

另外,央行的货币发行,一直以来都比经济实际增长速度高,而且高很多。这也是房价的有力支撑点。

另外,中国是一个大国,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极大。比如上海、北京,其实已经达到瑞士、美国这样发达国家的经济收入水平;而贵州、云南,其实依旧处于第三世界落后地区,他们之间的人口流入与流出差异极大,房价走势也是迥然相异。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房价博弈是一个长期过程,大部分城市房价最终肯定会下降,少部分城市房价将比较坚挺,房价坚挺与难败的,都是些人口流入量大、产业基础好的城市。

从“8年后”的时间段来讲,到那时中国房地产的长效机制应当相当完善,房价与房地产业的稳健或许会达成,房价波动性小也可能是一个现实。从官方定调房地业发展追求“稳健”来看,房价大涨难,要想大跌,可能性也不是那么大。

所以,为什么说马云这话的“另外一半是愿望”?那就是因为,究竟什么时候房子“最不值钱”,真的没有人说得清。


波士财经

近日,马云又语出惊人。他在杭州举行的全球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说到:未来房子如葱。过去8年内,中国的房子整体上处于大幅度上升的状态,8年后中国最便宜的可能就是房子。大部分人一笑而过,还有一部分人说他站着说话不腰疼。

\n

马云早已经是金字塔顶端的人物了,他买套房子就和买根大葱没什么区别。但是对于刚需一族来说,买房无疑是伤筋动骨了。

\n

曾经看到过一个新闻,32岁的杨某因为抢劫银行,一审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北京的软件设计师抢钱的目的竟然是为了买房。杨某后来供述说:“我买房首付差17万,抢劫时要30万元是怕他们讨价还价。

杨某抢劫银行的事件让大家唏嘘不已。用理性的角度去看,他抢劫银行和买房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房子却成功的压垮了杨某,导致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n

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先生曾经劝导年轻人先不要着急买房,他说:“如果现在买房压力太大,不如调整好心态,先安心工作,等自己的薪酬高了再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房产。有一些人表示支持,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有一些人则嗤之以鼻。

\n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突飞猛涨,年轻人也大呼伤不起。买房难,难于上青天这样的话也不绝于耳。无论是中国还是发达国家,年轻人买不起房的情况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年轻人买了房子,也是掏空父母多年的积蓄得来的。两代人为了一套房子

敲打着多少年轻人的心。其中的各种心酸和无奈也只有当事人知道。房子让无数人成为房奴,每个月都要想着还房贷,有这个牵绊,也没有足够的魄力和勇气改变当前的工作现状,比如跳槽,创业等。

\n

即使这样,很多人也争相买房,因为安居才能乐业是很多人的想法。在国家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出台后,房价并没有因此而回落很多。所以,马云说8年后房子如葱并不现实。


独角兽工场

马云这话是对的,但这不意味着房子更容易买到。

房子在什么情况下最值钱?就是经济繁荣,人们收入高涨,房子带给人们的享受和投资回报很高,这时候房子最值钱。这不是说房子价格高,而是说它“值”得高,或者说,对你的价值更高。

可能大家还不好理解。这样吧,举个例子,你为了做生意,买了一套昂贵的衣服,以增强生意伙伴对你的好感和信心,在经济繁荣期,这套衣服带给你很多回报,对你的价值很高,而在经济不繁荣的时期,生意伙伴们也没钱跟你做生意,这套衣服带给你的回报比较低,对你的价值较低。

2008年,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分水岭,中国经济从高增速时代进入中高增速时代,经济增速下降,房子对你的价值就下降。

但这不意味着房子更好买到。

还是前面的例子,当经济告别繁荣期,昂贵的衣服价值下降,同时,你的生意减少,收入也下降,所以,其实你更难买得起昂贵的衣服。

对房子来说,它是需要积累资本才能买下来的。当经济增速下降,资本积累的速度也是下降的,买房的难度总体上就增加了。但是中国经济增速仍然有6%以上,这在世界上都算高的。中国青年的买房难度实际上低于很多发达国家。

以美国为例,经济增速总是在1%、2%多,3%都少见,这时候,美国房子相对并不算贵,但美国人却更买不起房。据媒体报道,美国青年人买房率远低于中国。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速更高啊。


邓新华全面回忆

这次终于是马云本人说的话了。

马云一边说着说的未来最便宜的是房子,一边在香港花15亿港币买的房子,15亿算不算贵,未来如果房子不值钱,他这钱打水漂吗?马云当然不会说,但是明眼人还是能看出来的。

楼市未来的可能性无法判断,就像股票一样,我们都无法判断大盘如何,所有的暴涨暴跌几乎都在意料之外,情况出现之后很多马后炮分析得很有道理,旦未发生之前谁知道。中国楼市暴涨还是暴跌都来去匆匆,吗我们都没有上帝之眼。只能尽量多提供些信息给大家吧。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概念迅速被普及了。

楼市价格平缓基本可以预见,但谁能猜到会不会出现什么奇怪的突变。但是既然有居住的需要,还是得买,当刚需购买就别想那么多,永远摸不到底也不知道顶峰在哪里。

另外我觉得生活本质始终是最重要的,水、空气、土壤、食物还有完善的医疗体系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这几样都具备,我愿意一辈子租房子生活。在那里生活都不影响我生活质量。

房子会不会不值钱我不清楚,旦未来大家的重点真的聚焦在癌症、医疗等问题上。


WiFi已连接

马云说未来房价如葱价,他认为过去8年内,中国的房子整体上处于大幅上升的状态。8年后中国最便宜的东西可能就是房子。马云这么说是想鼓励年轻人群体不要被高房价压垮,在事业未成之前,还是租房居住,过几年房价会下跌,你事业又有精进,这样买房不是更容易一些吗?

试想一个年轻人,大学刚毕业就要贷款买房,这意味着他要背负未来几十年的债,还要不敢失业,不能创业,甚至于结婚后不敢生孩子,整个家族被一套房产给困死了,这样的高房价是万恶的。我们不反对房地产市场化进程,但是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化有个最关键的前提,就是政府要对中低收入群体进行托底保障,而且要杠杆要适度,不能滥加杠杆,否则后患无穷。

我可以告诉各位,房价既不可能如葱价,也不可能最不值钱,起码房子下面的土地还值点钱吧,起码钢筋水泥还值点钱吧!所以只是相对于现在的高房价相比,8年后的房价那肯定是不值钱许多了。未来一线城市的房价肯定不回到二三十万一套房,但也会跌去七八成左右,所以,马云肯定是把房价跌到葱价的数据有点夸大了,但是也反映出他对高房价侵蚀我们的实体经济,影响我们年轻人成长发展的一种不满。

总之,房子不是用来炒的,而是用来住的,房地产适度加杠杆,能够繁荣发展,但是过度加杠杆,遗害无穷。现在中国的货币超过M2规模已经是GDP的2倍,房价再回到二三十万一套是不可能的了,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把投机购房需求打掉,把金融杠杆降下来,只剩下反映当地居民购买力的真实去泡沫后的房价。本人估计未来一线城市房价1万多一点,而三四线城市房价再跌回原来起点。


不执著财经

不可信。分四点来分析原因:

第一,货币会持续超发。无论经济下行还是向好,M2都会不断增加。下行时需要注水刺激,向好时人们会借钱投资加杠杆,央行的钱只会越印越多。货币多了,会自己选择能吸收的每一块资产。而以人的居住为基础需求予以支撑的房子,能沉淀最多的资金,也会吸引最多的资金。从过去十年情况看,投到房产是对抗保值的唯一手段。未来只要持续通胀,这个需求就会一直在。通俗地说,未来吃喝拉撒所有的成本都会上升,工资上升,严重通胀,房价能不涨?怎么可能呢?



第二,城镇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目前中国仍然有巨大的城乡差异,城市的医疗教育卫生福利文化水平,仍然远高于农村。因此向城市流动,到城市生活和工作,仍然是潮流。而农村会怎么样呢?会成为只需要少量劳动力的现代大型农场,成为城市周边的别墅区度假区,成为自然环境保护区。人们将涌入城市,在城市工作,结婚生子,租房买房,这个趋势将不可逆转。



第三,房地产已成为巨大产业链的核心,并支撑国家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不是孤立的行业,和一系列综合的产业密切相关。如果房地产行业停滞,其他的产业都会受到制约,比如水泥钢铁,比如城市的基础设施开发,甚至为房地产提供金融服务和物业服务的产业,都会因此而枯竭。因此,谁都不会看着经济出现大滑坡,而放之不理。

最后,是计划调控的方向,并不总是在打压。有些朋友说,房价不会再涨了,因为国家会采取计划配给的方法提供房源,会采取公租房,保障房等方式,来增加房子的供给。



但是大家别忘了,历史早已证明,计划的手大多数时候,是敌不过市场规律的。从长期看,行政介入只能起有限作用,而且方向难以判断。最终会对资源的配置起到关键作用和基础性作用,还是市场——我们刚刚说了,市场规律推动它涨,而计划的手有时助涨有时打压,而打压也总是暂时,且从根本上不可能对抗市场规律。因此我们认为,八年后,只要中国经济的大趋势和运行模式还不会根本改变,房价就仍然会一直高居不下。


林海

要说这句话真还是假,我认为需要分析现在的大环境以及未来的趋势才可辨明。


中国的住房经济跟其他国家不一样。


比如欧美日本,住房的概念,是有得住。美国绝大部分购房者都是30岁以上、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士。在此之前,美国人以租房为主。一般子女踏入社会之后,就不会在父母家居住,必须要租房子。所以美国的住房经济,实际上是相对稳定的购房群体和相对稳定的租房群体组成,这两部分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租房群体不断补充到购房群体中,逐渐推高了局部地区的房价,比如纽约、洛杉矶。但是美国大部分地区的购房成本都仍比较低,这主要也是其土地使用政策的特点决定的。




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决定了“居者有其房”的理念,导致了在人口膨胀期,每一个单独的居民人口都应该有一套房的理念风靡全国。这也是中国房地产能够爆发的基础条件。条件归条件,如果脱离了两个政策,房地产依旧没有暴涨的空间。


假设,如果中国的居民住房仍处在80、90年代以企业、单位分配为主的时代,那么即便是刚需再猛烈,房价也很难有上涨的理由。所以,商品房的市场化政策,使得房地产得到了空前高的上涨空间。既然房地产市场化,就要遵循市场规律。市场规律简单的说就是买多涨,卖多跌。所以,第二个假设又出现了。


假设,北上广深没有获得特殊的经济区域地位,那么房地产会不会仍旧上涨?大概会,但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快,或者说它被分摊到了全国各个城市的涨幅中,就不会出现急剧暴涨的局面。北上广深的特殊经济区域地位,导致了大量人潮涌向这些城市。


原本应该在全国各地购房的消费需求,被集中到了北上广深,导致这些特殊经济地位的区域,房价暴涨。这实际上是这些地区“买多”造成的。但并不意味着全国其他所有地方都在“买多”,因为其可以称为“人才”的人口,大部分被北上广深抢夺,而这些“人才”则是当地原本应有的住房消费人群。但局部地区房价的暴涨,加上部分炒房客的恶意抬价,加上地方政府为了GDP而大肆卖地,使得北上广深以外的地区,都认同了一种假象:我们这个地方的房子仍然会被抢购,于是导致了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也“暴涨”,但很明显的是,这种“暴涨”无以为继,因为大多数二线以下的城市,有价但无市,有房但没人买,空有高价也没什么用。


于是后来出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这些调控政策,从我的角度解读,只有一个目的:稳定国家经济和政治,从而保证社会稳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无论房价上涨,还是下跌,对于国家来说,都是灾难性的系统风险。这个系统风险甚至有可能让我们成为第二个日本,那时大衰退将无可挽救地到来。


住房,已经将中国人口划分为两个“阶级”,我之所以称之为“阶级”,而不是“阶层”,是因为这两部分人是处于利益对立面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几乎不再公开使用“阶级”这个词,而开始使用“阶层”,是因为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全国人民都是利益大同的,只是局部利益有所冲突,但并不是敌我关系,所以不称“阶级”。然而今天的房地产,已经使得“有房者”和“无房者”站在了不同的利益立场上。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有房者”有2个期望,一是自己的房价越来越高,房子越来越值钱,二是自己的房子越来越大。总体来说,房价上涨是其基本利益出发点。而“无房者”则希望房价暴跌,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将买得起房,而另一部分人由于完全买不起,可能更倾向于幸灾乐祸。由于住房问题,在中国是刚需,有深厚的文化支撑,所以“不买房也没什么”的中间立场,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每个人都无法回避自己的住房问题,所以这二者开始对立起来。


房价上涨和下跌,损害的都是其中一边的利益,尤其是下跌更可怕,那将意味着中国历经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所积累的一大部分财富灰飞烟灭。


而房价的上涨,则会带来两方面的损伤。

其一是杠杆进一步加剧,普通人购房,首付30%,借了70%,这就相当于2倍多的杠杆。杠杆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在2015年的股灾中已经被很好的诠释,并不是10倍杠杆才是风险,主要看杠杆的基数有多大。全民2倍杠杆,其危害性一点也不比10倍杠杆低。国家未来的财富提前消费,就会遭遇严重疲软。

其二是民众基础不稳。近期中央座谈时,提到了巡视地方的问题。“政治优先”成为核心,这或许释放了一些信号。国家或许已经感受到了在经济多方面疲软的现状下,各种思潮正在潜伏。前苏的前车之鉴,仅仅过去了三十多年。政府执政一向追求“民心所向”,所以,不让房价无节制的持续走高,才是维持这部分民心的基础。


而实际上现在房地产市场,从国家层面,面临解决三大问题:核心问题是去库存,二三线以下的城市还存在着大量的空置房,卖不出去。房地产商造房子通常都是找银行借钱的,房子卖不出去,除了万达万科这种一流房企,大多数房企可能都会资金周转困难。而库存量巨大是现实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即便是控制了房价,也只是无根之木,无法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流动性问题,从而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第二个问题则是,在去库存的大目标下,控制房价则是一个辅助手段。这个辅助手段,以前主要表现在不让房价增长过快,彼时国家也解释了“不增长过快”的意思,并不是不增长。而现阶段,流动性问题日益突出,控制房价的目标就变成了“不准涨”。尽管公喉单位从来没有宣传过“不准涨”的理念,但实际上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执行落实。例如天津市政府对于新开盘的房地产,要求涨幅不得超过周边二手房价格的5%,甚至不准涨。房企如敢涨价卖,政府是不批的。为什么要严格到这种程度?我猜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国家要尽快解决去库存的问题。新房价格不涨,二手房也就失去了上涨空间。再配合地方政府史上最严厉的限购政策,异地买房人群大大减少,使得房地产交易市场的价格波动趋于缓和,甚至俨然有下降趋势。


但真正会降吗?目前恐怕也不会下降太多,主要原因是能买的人少了很多,观望的人多了很多,卖方市场也缺少大幅下调价格倾销的理由。我认为这才是国家想要的局面,使热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进入僵持状态,不涨也不大跌,维持各方民意基础。房地产市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市场,中国的房市跟金融市场几乎算是直接挂钩的,当房市里的投机资金无法快速撤出时,也避免了这些热钱涌向其他领域,造成多边震荡的局面。


可以说,现在的房市,已经处于被锁定状态。对于利益各方而言,能够接受,对于国家而言,眼下的局面有利于放手去解决其他的关键问题。


第三个问题,则是人们对于“房子”的价值观。其实这才是底层问题,但这是个认知层面的问题,并不直接牵扯或影响国家经济现阶段的各方面,所以需要从长计议。我党的“千年大计”,有一部分原因很可能是为顺带解决这个关键问题。雄安计划出台的前后,政府说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已经察觉到解决“房价居高不下”的关键核心在于扭转认知。


我们应该严肃谨慎的解读政治语言,因为这是政治领域一个很常见的基本要求:“房子是用来住的。”需要注意的是,这句话并没有说:“房子是买来住的。”用和买看似一字之差,实际运作则截然不同。这或许意味着,国家希望借助包括“千年大计”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手段,传递一种认知:未来你并不一定需要买房住。

现实状况告诉我们,买房固然天经地义,但是全民热衷买房带来的后果,就是严重透支未来。那么如何扭转这种“不买一套房就不行”的价值观,则要看能拿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雄安的功能定位,其经济地位绝不会低于北上广深。而在这样一个未来的新城市里,国家首先做的就是严控房地产,可能意味着未来这个地区大部分的房子,都将是“公租房”。当在这个地区工作、生活的人们,逐渐习惯了“租”这种形式,并且,“租”相关的政策逐步完善之后(近期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租房的新法规,请自行检索),“买房刚需”的观念,会不会逐渐淡出我们的社会文化呢?


当强烈买房意愿被扭转成“少数因为需要才买房”的观念时,房地产还会不会被“炒”呢?如果不被炒,房价还会不会居高不下呢?当时间跨度足够长时,比如十年,房地产市场即便回归理性,房价有所下降并开始波动,但社会、经济所遭受的影响或许也已经降到最低了。这或许才是长期解决房地产问题的根本之道。所以,雄安称之为千年大计一点也不为过,它承载的使命不仅仅是开辟一个新的经济区域,而是包含了环保、住房等一系列文化理念修正在内的一系列任务。


我相信马云作出这个判断,绝对不是分析数字得出来的结论。第一,这并不完全符合他的气质,第二,现在的数字即便再齐全,对未来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否则政府早就分析透了才对。这个结论,只能靠推理。而推理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足够的信息。

这足够的信息从哪儿来呢?马云同志在国内掌管着一家千亿价值的公司,在国内的政治参与程度也一定不低,这个级别的民营企业家由于掌握了大量离老百姓近的资源、渠道,也势必成为国家倚重的力量之一。因此,马云对于国家政策的解读,一定比我们具有高得多的信息优势。


8年后房子不值钱的论调,第一透露了这个期限可能是八年,在八年左右的时间里,国家一方面会去库存,解决资金流动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会大力提倡公租房,八年后房地产解绑,回归市场自然运作,房价会一定程度的下跌。但彼时,要么你已经买了房,要么你还租着房,即便房价下跌,在“房子是用来住的”共识基础上,社会各方都只能接受这样一个结果,而不会产生崩盘式的动荡。


第二,说明8年后的房地产市场,不一定是“房子多如葱”,而是“公租房”多如葱。房子多如葱只能说明其投机性还存在,房价依旧可能是个大问题,因为议价权永远不会掌握在刚需手里。而“公租房多如葱”,则彻底打破了房地产市场投机的可能性——买不起,我总租得起吧?公租房多如葱的时候,价格也一定非常便宜,结合认知观念的灌输,有可能大大抑制所谓的“刚需”。一大部分人也就没了买房的必要,商品房的价格自然也就降下来。


公租房制度,现阶段很明显还是非常不完善的,主要是在管理方面,仍然欠缺,欠缺的核心原因依然是资源稀缺。但在未来,公租房很可能成为更完善、更健康、更舒适的居住环境的代名词。如果能够到这一天,买房还真的会是“刚需”吗?


揭宻

近期不论地产大佬还是普通老百姓对房子的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变:

以为短期逃跑的李嘉诚实则是长期,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就在“跑”和“抛”中度过,同时表示今明两年将持续出售房产,上个月末又卖掉145亿港币的香港资产,然后大举买入欧洲资产。

今年年初王健林就在年会上表示要转型,似乎要实现自己的话一样,上个月借钱给别人收购旗下的房产,时隔不久,连自己手里的万达也做了部分处理。

也是上个月潘石屹大举卖房卖楼套现,迅速回笼资金,并表示传统的“拿地、盖房、销售”的方式不在适合现在,现在卖楼是为了专心出租。

大佬们似乎对传统盈利模式不感兴趣了,而改变人们居住方式的新模式马云率先做出了表态。

房子真的能如马云所说8年后是最不值钱的存在?

昨日马云正式介入房地产,并非传统房产而是住房租赁平台,据悉被选为全国首批开展住房租赁试点的12个城市之一杭州将和马云旗下的品牌展开合作关系,把各类型房源纳入平台,打造一个智慧住房租赁平台,租房者真的得到极大保障。

从目前各类租房利好可以看出国家正在鼓励和支持人们选择多样的居住方式,例如租房,很多城市对租房也有了新的利好,例如租房可落户、租房者子女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享受就近接受教育的福利。

先不论这些租房利好,现在人们对房子的态度真的在转变,各类调整措施对投资客的打击不间断,致力于把他们挤出房产市场,若他们被排除在外,房子还不够住吗?这份数据早早地告诉人们中国人“不缺房”,最新发布的2016年全国人均住房面积为40.8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6平方米,农村居民为45.8平方米,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当一个地区人均住宅面积达到33平方米就说明这个地区的房子过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