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每秒只能处理7笔交易,支付宝峰值却能达到9万笔,比特币怎么成为未来的货币?

毒蛇博士

区块链的可扩展性(scalability),一直是区块链技术的痛点,大部分ICO的区块链项目承诺的服务在现今的技术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实现。

可扩展性指的是区块链单位时间处理交易数量的能力问题。在现在的技术下,比特币每秒平均能处理7笔左右的交易,以太坊能处理大概15笔左右,而VISA平均一秒处理的交易数量高达一万笔,差异之大可想而知。

可扩展性的核心在于两个问题。一个是如果比特币区块扩容,每次允许记录的交易记录大量增加,不用很久账本就会变得异常巨大,以至于个人再也无法下载整个账本,也无法亲自验证账户中比特币的数量。二是,工作量证明本身使得记账者的计算力基本都放在争夺记账权上,而没有专心在记账上,所以记账的效率必然很低。

以太坊的POS以及EOS的DPOS,在适当牺牲区块链的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出了两套方案应对这两个问题,而比特币社区则提出了两外一套完全不同的链下解决方案

。由于篇幅问题,只讲比特币社区的链下解决方案——lightning network

思路很简单,如果把账本寄到链上成本这么高,不如把一次次的小帐记到链下,在链上只记录总账。实现起来却没这么简单,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不上链的情况下取得各方的信任

一个最简单的模型是双方交易模型。比如说小B常常要去星巴克买咖啡,小B希望用比特币支付,但是每次上链要等半个小时,咖啡都凉了,怎么办?

这时候,小B需要和星巴克开一个共同账户,这个账户上的钱只有星巴克和小B共同签署的支票,才能取现。星巴克和小B先签一张一个月之后全部钱归小B的支票,这时小B就可以放心把比特币放进共同账户了,因为如果不做任何操作,比特币在一个月之后总能拿回来。

第一天,小B去星巴克买咖啡,怎么给钱?这时候小B签一张支票,上面写着一杯咖啡的比特币归星巴克,剩余的归小B。星巴克收到支票就放心了,因为它随时都可以取一杯咖啡的钱,小B不到一个月后,不可能动账户上的钱。

第二天,小B又去买咖啡,怎么办?小B这时候签一张支票,写着两杯咖啡的比特币归星巴克,其余归小B。这时候,第一张支票就自然作废了。为什么?因为星巴克没在第一张支票上签名,小B用不了第一张支票。而星巴克也不可能在第一张支票上签名,否则上到链上,星巴克只能获得一杯咖啡的钱。

到了月底,小B已经消费了25杯咖啡。星巴克手头有25张支票,但只有最后一张才是有效的。星巴克在最后一张支票上签上名,放到链上,小B和星巴克这个月的交易就算结束了。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把25次交易缩减为1次交易。

在保证了双方信任的前提下,缓解了可扩展性的问题。


毒蛇博士

这里有两个概念需要认识清楚,第一,比特币是区块链1.0的代表应用,甚至可以说是唯一运用,但目前区块链已经在朝3.0迈进,速度问题,正是迭代的重要原因。其二,比特币只是其中一种数字货币,未来哪种币成为主流还不一定,甚至可以肯定的说,比特币不可能成为主流。

真正的应用总是超乎之前的一切设想。

交易速度是区块链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特点,目前比特币是每秒7笔,以太坊(被视为区块链2.0的标志应用)是70-80笔。

显然,这样的速度也不能满足大多数应用场景。举例来说,金融方面的应用,如果每秒70-80笔的话,拿一张电子汇票进行交割,可以要等上7、8天。VISA每秒7万多次交易速度,支付宝近8万次交易速度,银行同业结算的每秒交易速度也近7万次。

交易速度一定还要大大提升。

富士康宇宙互联公司首席科学家许立威发起的宇宙主链PAC,或会成为区块链3.0的代表项目之一。据介绍,宇宙链PAC能解决速度问题,能实现每秒超过15万次的交易次数。

许立威是全球第一代大型电脑的六位架构师之一,曾发明新算法颠覆改变了大型电脑的运算速度,也是全球三家中子对撞机组织之一的史坦福大学中子撞击机核心主件的设计者。

在3月23日的一次会议上,许立威发布了《宇宙互联超级区块链平台白皮书》。宇宙主链PAC的特点有:1、安全兼容开放;2、省时简易利用(类似云服务方式简易二次开发利用);3、超大吞吐量(每秒交易速度达15万次或以上)。

当然,这些只是所创项目单方面发布的一面之词,是否能实现,还要时间验证。

总之,区块链技术演进速度迅猛,4月10日,迅雷CEO陈磊在2018年博鳌亚洲会议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迅雷有望在5月推出每秒处理百万交易的超级区块链。

这是要占领眼球爆点而夸下的海口,还是区块链技术真的日新月异呢,我们不得而知。

可以确定的是,比特币每秒只能处理7笔交易,已属于久远的过去了!


财经作家邱恒明

比特币不太可能成为未来的货币,它最终的地位很可能是全体数字货币之锚。



比特币的性能瓶颈

随着区块链的发展,节点存储的区块链数据体积会越来越大,存储和计算负担将越来越重。这都给比特币核心客户端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区块链每条交易的平均大小约为250个字节,如果区块大小限制在1MB,那么可以容纳的交易数量为4000条。按照每10分钟产生一个区块,每天可以产生144个区块,也就是能576000条交易,再除以每天的秒数86400,比特币区块链最高每秒能够处理6.67笔交易。



而比特币区块链上每天的实际交易量已经接近系统瓶颈,如果扩容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大量交易下可能造成阻塞延迟。

中本聪在白皮书中指出,比特币可以实现低成本快速转账,但从比特币的实际应用来看,性能是困扰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而VISA每秒速度能达到44万笔交易,纽约证券交易所速度可以达到每秒百万级,传统机构的处理速度无疑效率更高。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国内外的区块链创新都围绕在一些速度处理要求不高的鉴定、存证等场景。

利益、效率与安全的“三角制约”

有时候运行的效率并非越快越好,如资本市场的高频交易会导致双花问题。



交易处理慢的根本原因是:在分布式、一致性保证的前提下,性能被牺牲掉了。“多快好”的方案是不存在的。选择多(分布式)和好(一致性)就必须放弃快(性能)。

由于性能瓶颈,导致了比特币转账费用持续攀升,这与中本聪初始的设计相违背。

结论&观点

在传统规则下找到利益、效率与安全三者之间的平衡,区块链技术才能与传统主流行业相融合。



数字货币的信仰者会把数字货币取代法币看成是一种新秩序和旧秩序的慢慢融合。在此过程中不希望发生激烈冲突和对决,这个更新换代的过程需要时间来慢慢检验。

而比特币作为发行最早、市值最高、使用最广泛的数字资产,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充当价格之锚,成为现有法币和其他数字货币的桥梁。

至于比特币能不能成为未来的货币,这只取决于它的全体使用者,任何人左右不了。



爱读Ido科技

简单地说,目前比特币的pow算法对于支付场景从理论上就是不友好的,pow算法对于攻击的预防就是建立在信息传递“减速”的基础上的。本事就不是用来支付的货币。你应该把它当成交易对象而不是交易介质。从这点来看,比特币(注意不是区块链)目前几乎就两种用途 1 洗钱 2 割韭菜 介于他交易介质属性的低性能,基于pow算法的代币都不可能替代支付宝类的中央货币——实时性太差,慢,交易一次好几个小时。经常fork……


xchyoshiki1


Pedif区块链

广播机制效率很差,了解网络通信原理的人自然就懂,在交换机出现之前使用HUB的时代,网络数据包就是广播发送的,也就是所有网卡都收到。如果所有节点都在广播,可以想像网络有多繁忙,有效数据占比就下降了。这也是交换机和路由器出现的原因。

区块链技术,在原理上,需要把交易信息广播到所有相关节点,效率自然受损。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这需要区块链技术的不断进步,或协议的升级来提升效率。

至少 目前看,比特币的交易效率远远不能满足网络支付的需要。


杀毒专家李铁军

作为数字货币的比特币,其优势并不在于高并发数的处理,它的优势更多的是去中心化,低成本,匿名和可回溯,当做一种记账工具使用。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也不是任何场景都适合,高并发数的要求并未能满足。不过货币的职能本来就是多样化的,币值稳定、方便交换等职能更重要,高并发数更多是对结算和清算系统的要求。


新常态25

每一笔交易都会被重新记录,每10分钟每个区块就会被记账一次,所以会造成每一笔的交易需要处理的数据量都会比上一笔多,如果扩容问题得不到解决,比特币的交易速度会越来越慢!比特币交易本身是去中心化的,所以缺少了一个对交易流程优化的官方机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