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上梁山后,为何和武松关系好,和林冲反倒疏远了?

手机用户64053014451

鲁智深和林冲的关系一开始还是很好的。

当鲁智深在大相国寺管菜园子,和一帮尽管是泼皮无赖但心地善良的混混打得火热的时候,他认识了林冲。

林冲在认识鲁智深之前,可以说是幸福的不要不要的。工作有面子,收入不菲。老婆漂亮,又知书达礼善良贤惠。没毛病。

但从认识鲁智深那天开始,倒霉的事一桩接一桩,一直都没停,直到被发配。

林冲带老婆去大相国寺烧香,他老婆去大殿烧香,他没去,跑到后园玩去了,正好看见鲁智深给一帮泼皮兄弟耍禅杖,林冲看了心里敬佩,高喊:好身手!鲁智深听见连忙过去打招呼,林冲自我介绍:林冲,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使得一手好枪棒。两个人互相欣赏,互称兄弟。

鲁智深真的就把林冲当兄弟了,但他很快就看不惯了:高衙内欺负林冲的老婆,当林冲看清那是高衙内的时候,高举的铁拳,软软的放下,任凭高衙内趾高气昂的走了的时候,鲁智深很生气。

生气归生气,鲁智深还是惦记这个兄弟的,林冲最终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鲁智深怕林冲路上被害,一直暗中保护,这才有了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林冲于刀下的精彩故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鲁智深发现,这个“兄弟”不能交了。

押解林冲的两个差伇,因为鲁智深出手相救,无法得手,拐弯抹角打问鲁智深的来历,都被鲁智深给挡回去了:打听什么?是不是想回去告诉高俅找我麻烦?

两位差伇无计可施,林冲给他们帮了大忙。

鲁智深做事还是有头有尾,他一直把林冲送到了沧州城外,看看林冲安全了,就打算回去了,临走,为了吓唬两个差伇,他一禅杖砍断一棵手腕粗细的树杈,告诉差伇:敢耍花招,就让你们和这个树杈一样!

两个差伇吓坏了,赶紧恭维:和尚爷爷好手段,我们不敢胡来!

这个时候,林冲说话了:这算什么,大相国寺后园碗口粗的柳树,他也能连根拔起!

如果不是成心,那就是猪一样的队友。

鲁智深后悔认识这个兄弟。并且就是这句话,鲁智深再一次浪迹江湖,就是走投无路,他也没有去投奔水泊梁山,他知道,林冲在那里。

他宁可冒着风险去攻打二龙山,最后和武松杨志一起,打下二龙山落草为寇。

就是后来,鲁智深三人带领二龙山全伙投奔梁山泊,鲁智深再和林冲没有交流了,他看透这个本领高强的“怂人”了。


步武堂

林冲上梁山原因:林冲身为京都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有身份的人。只因高俅的干儿子看上了他妻子,便被设计陷害发配沧州。在发配途中本想秘密杀死林冲,却被鲁智深搭救。高俅又不死心,派陆谦等人杀林冲,又点火烧掉大军草料场,使林冲再无存身之地,无奈上了梁山。林冲是最典型的被逼上梁山。

鲁智深上梁山原因:开始因为弱者打报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只得落发出家五台山逃避官府追捕。后因酒醉大闹僧堂安身不牢,长老只得让他去东京大相国寺讨出身。到了相国寺后在那里看菜园子而认识了林冲。后因林冲被诬陷,发配沧州,高俅想在途中杀死林冲,被鲁智深搭救。高俅便派人抓捕鲁智深,鲁智深只得逃走。后和杨志、武松等人一起在二龙山落草,三山大聚义后,上了梁山。可以说,鲁智深因不见容于恶势力社会而上了梁山。

林冲是梁山的元老,鲁智深很晚才上的梁山。上了梁山,鲁智深和林冲这对多年未见的好兄弟,显得并不是那么的亲热,甚至有些生分。他们见面之后,鲁智深只说了一句话,他说,“洒家自与教头沧州别后,可知阿嫂信息否?”

这句话太奇怪了。兄弟见面,鲁智深不先问林冲好不好,倒只关心兄弟媳妇的境况。这是其一,其二,鲁智深之前和林冲明明是称兄道弟的,可这一次久别重逢,鲁智深却称呼林冲为“教头”,明显生分了许多。

从此,全书林冲和鲁智深再没说过话。施耐庵虽然没有说,但只要是读过《水浒》的人,都不免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二人关系,好像的确没有之前好了。

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说是林冲得罪了鲁智深。说是林冲说话没把门,变相向高俅泄了密,使高俅知道鲁智深藏身相国寺,害得鲁智深在相国寺呆不下去,不得不亡命天涯。鲁智深因此对林冲有意见。但鲁智深即便知道林冲泄了密,也不会深怪林冲,因为鲁智深不是那么小肚鸡肠的人,然而,林冲到底有没有出卖鲁智深呢?


山坪居士

其实为什么鲁智深到后期跟林冲疏远了,主要原因还是林冲出卖了鲁智深!

杨角风最近接连推出四期杨角风的视野看《水浒》,反响不错,今天再接再厉,推出第五篇。

前情回顾:1、武松打不过老虎、2、鲁智深拔不动柳树、3、高衙内得到了善终、4、丫鬟害苦了林冲。(超链接见文章尾部)

5、林冲出卖鲁智深:

前面讲到,林冲被丫鬟锦儿和高太尉等人算计了,最终犯罪被刺配沧州。而鲁智深作为林冲的好朋友、好哥们,好兄弟,不可能见死不救,于是一路暗中追随。但是为什么水浒后期鲁智深却疏远了林冲,只因为他好心在野猪林救了林冲的命,而最后林冲却无意中出卖了他,最终导致他在相国寺的逃亡!

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我细细道来!

水浒传原著中,自从鲁智深与林冲在离沧州还有70里的地方一别后,再次见面就到了“三山聚义打青州”那一章了。

(梁山泊中大摆筵席为)呼延灼、鲁智深、杨志、武松等共十二位新上山头领(庆贺)。坐间,林冲说起相谢鲁智深相救一事,鲁智深动问道:“洒家自与教头沧州别后,曾知阿嫂信息否。”

这里有个疑问,林冲是继史进、李忠、周通之后,鲁智深结实的第四个好汉,并且一见如故,很快就拜了把子兄弟。平常两人称呼都是兄弟相乘,而这里却直呼教头!而且按照前面剧情发展的套路和鲁智深的性格,好不容易见面,鲁智深应该特别热情的首先打招呼,而不是被动的被林冲先相谢!

所以在这里可以看出,鲁智深心里面有一条梗,过不去的梗,这条梗是什么,再往下看!

押送林冲的衙役,董超、薛霸被高俅收买,准备在野猪林结果了林冲性命。这时候鲁智深出现,救了林冲的性命!后来又一路护送到沧州附近70里处。原著中是有对话的,其中董超、薛霸问鲁智深:“不敢拜问师父在哪个寺里住持?”

鲁智深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什么?莫不叫高俅做什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叫他吃三百禅杖。”

这里可以看到鲁智深虽然口口声声说不怕高俅,但是最终也没有说出自己的来历,说明他还是有点忌惮高俅的,不敢透露自己的身份,而董超、薛霸也不知道这个野地里冒出来的大和尚是谁,不然不会问。而且鲁智深非常聪明的是现身的地点离东京已经非常远了。

最后离开时展现了一把武艺,把一棵松树直接砍断,并警告他们,如果敢对林冲不敬,你们的脑袋就跟这棵树一样。

再看看林冲是怎么没脑子说的话:

鲁智深走后,董、薛二人尚且余惊未定。林冲见状,道:“这个值得什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

果然,董、薛二人回到东京把上面的事情告诉了高俅,鲁智深也因此不得不离开大相国寺,漂泊江湖。就像后来他对杨志说的那样:“不想那两个防送公人回来,对高俅那厮说道:‘正要在野猪林里结果林冲,却被大相国寺鲁智深救了。那和尚直送到沧州,因此害他不得。’这直娘贼恨杀洒家,吩咐寺里长老不许俺挂搭;又差人来捉洒家……(因此)逃走在江湖上。”

从后面的对话中,可以得知,鲁智深是非常震惊的,他用了“不想”二字,说明他非常谨慎的隐瞒自己的身份,而最终身份却还是泄露了,他又不傻,只能想到一个原因,就是:可能是林冲“出卖”了他!

当然林冲绝对不是故意的,他也是好心,想在两个衙役面前夸赞一下自己的好兄弟鲁智深,却不知不小心泄露了他的行踪,导致鲁智深再也无法在大相国寺停留,而逃路。

所以后面鲁智深跟林冲在梁山遇见后,林冲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但仍然向鲁智深表示感谢,鲁智深虽然心里面有一条梗,但最终念及兄弟情义,而没有说破!毕竟自己没有亲耳听到,只能算怀疑吧!

所以林冲真的好心的无意识的就把屡次救他性命的鲁智深“出卖了”!

前情回顾:1、武松打不过老虎、2、鲁智深拔不动柳树、3、高衙内得到了善终、4、丫鬟害苦了林冲。(直通车)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另外只是个人观点,请大家指正!


杨角风发作

简单的说下:

道不同不为谋!

鲁提辖和林冲对人生目标的认识是不同的!

一大一小!一浅一深!一公一私!


1、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从内心深处他不恨朝庭!恨的人是高衙内!他甚至是不敢恨高俅的!世代混迹朝庭军队的基层的林冲只是想安稳的过生活!没有阶级仇恨!在和朝庭派来的围剿的军队作战时林冲就是出工不出力!在打祝家庄、曾头市、方腊时倒挺卖力!因为这帮人和朝庭干系不大!这充分说明了林冲的思想认识只是停留在报私仇上!

2、鲁提辖本身就是军队工作的干部!感觉应该是个营级干部或正连级!他放弃朝庭的高官厚禄!始终战斗在与朝庭的斗争前沿!


他首先在思想意识深处已经放弃了对朝庭会好起来的幻想!他更是积极参与到推翻朝庭的工作中!鲁提辖最后混到梁山上,不是因为自身的私仇所致!都是再助人为乐中渐渐的与朝庭决裂的!也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经历是他认清了朝庭的腐败!他誓与那些不曾有私仇的国家公敌为仇!有推翻旧制度的想法!这是大智慧、大理想!

3、综上所说,林冲和鲁智深是不会走到一起的!再有就是鲁智深也是瞧不起林冲没有快意恩仇的品性的!


和鲁智深差不多的人是武松!人生经历基本相似,所以两人越走越近!加之又都是步下的将官,配合也多!

4、再有就是梁山上也是派系林立、山头主义很严重的!林冲是老梁山派的!(虽然势力最弱)、鲁智深是二龙山派的(势力第二)武松更是二龙山派的代表人物!

从宋江的角度出发也不会让这两个山头靠在一起,威胁他的霸权地位!


杜陵闲人

大家都被林冲和鲁智深骗了!

林、鲁二人的生疏,是环境使然,也是宋江乐于看到的。


第一,我们要看到林冲在梁山那尴尬的地位

首先,林冲曾经火并过王伦,在纲常上有逆上的阴影,干掉自己的老大,无论出于什么原因,

都让人觉得此人不可靠。


其次,林冲火并王伦之后,是把梁山的头把交椅让给给晁盖的。林冲有自知之明,无论是自身势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都无法与晁盖相比,他心甘情愿。


但是,在宋江眼里面,难免会觉得林冲是晁盖一派的。晁盖在曾头市中箭而死,疑点甚多!所以,宋江难免猜忌晁盖。


再者,林冲个人的武力,在梁山属于超一流武将。而宋江的嫡系心腹,高手不多,一流高手几乎没有,在以武力为尊的乱世,谁能真正地拿捏得住豹子头林冲?


所以,林冲在梁山的位置是相当尴尬的。以林冲的武艺,职务、排名太靠后了。


第二,我们得看看二龙山集团的人员构成

二龙山集团,分别是鲁智深、杨志、武松以及操刀鬼曹正,包括金眼彪施恩。

曹正是林冲的徒弟。有勇有谋。鲁智深是林冲的师兄、救命恩人,武功、名望均是一流。

武松更是能力过人、单挑几无对手,江湖之上从来没有吃过大亏。而孟州孙二娘、张青与武松是结拜兄弟。

杨志更是可与林冲匹敌的一流高手。此外,再算上当年林冲的同事、王进的徒弟史进,更别说史进和鲁智深还有过一段。


在那个年代,结拜兄弟义重如山,而师兄弟关系更是牢不可破。二龙山集团的武力和人脉,已经异常惊人了。

那么,如果再加上一个林冲,敢问梁山能与二龙山集团抗衡的还有几人?

林冲若是成天与二龙山的兄弟们在一起称兄道弟,难道那黑厮没点想法?

难道他不怕二龙山火并了及时雨?

第三,林冲心思之细腻、历事之丰富,非常人可比

林冲父辈即为军职,武艺过人,林冲等于是接了父亲的班,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但是这并不代表林冲不通世务。傻子是无法成为绝顶高手的。


林冲遭逢巨变,历经了朋友背叛、亲人被害、家破人亡,一颗心早已经不动如山、细腻如丝。他早已经看透了宋江的为人,隐忍不发而已。

鲁智深,外表粗豪,内心之机变,实不下于林冲。杨志,著名的倒霉蛋,所有倒霉的事都碰上了,早被锻炼出来了。


所以,在有些事情上,大家心照不宣,早已经达到了默契。

表面上维持着这样不远不近的关系,挺好。

既是做给别人看,也让宋江放心。


拉帮结伙,不仅仅是因为兄弟义气,更是因为利益相关、身家性命。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下,风波险恶,稍一不慎便是生死相见啊!


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在某一次执行任务期间,二龙山集团的核心曾经有过密谈,并结下了生死同盟、共同进退、守望相助。


别看他们表面疏远,真要是有大事发生需要站队了,你再看看!


脂肪故事

原因看似有很多,比如林冲口误出卖鲁智深,但说到底就一句话,鲁智深看出来林冲没脑子。


看到这可能有些读者要骂我,咱们先看看金圣叹是怎么说的。

金才子评鲁智深是“人中绝顶”,评价武松是“天神”,这两个人都是上上之人。

二狗看,鲁智深有佛性,武松有大智慧,而林冲只是小聪明。

举个例子,火并王伦这件事,看上去是王伦没有容人之心,但仔细看书就会发现,林冲上山之前就在朱贵的酒馆里留下一首诗,最后两句是这么写的:

“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东”

你一个前来投靠落草的,还没上山坐稳就要威震泰山东,你让人家王伦怎么想,这事就是林冲考虑不周全。


所以之后王伦提防疏远他,是情理之中。

这一点,吴用第一次看到林冲的时候也发现了,他对晁盖说“我看这人,倒有顾眄之心,让我略放片言,教他本寨自相火并”。

林冲就这样成为了吴用手中的一把刀。

而且林冲这个人,出身朝廷体制内,骨子里性格本能的畏惧权势和官僚。

比方说,两个人都在柴进府上做过客,林冲遇到的是洪教头,而武松遇到的是宋江。

林冲被洪教头处处压制,卑微如尘,直到最后柴进丢了银子,才敢把真本领使出来。

而武松,面对比洪教头更尊贵的宋江,不爽了就劈脸揪着,哪似林冲那般畏首畏尾。


好汉们都有过被押解的经历,林冲和武松的处理态度也大不相同。

松则是告诉差拨,要钱没有要拳头有一双,就算有钱我也要留着买酒吃,就不给你。

也别问我有没有患病,我一路上好吃好喝好酒好肉。

你要打我,我要躲闪一棒就不算好汉,而且你出力点打,别打的我不够快活。

而林冲先是拿了柴进的引荐信,还要被差拨指着头臭骂,最后送银子赔笑,只为了用患病的理由免去一百杀威棒。

林冲会因为对方的身份、权利而低头畏惧,而在武松只听从本心。

当然啦,雪夜上梁山、夜奔这是水浒中最为精彩的章回之一,这个是无法否认的。

一句话,武松比林冲活的要更纯粹更磊落。

这也是为什么鲁智深更亲近武松的原因吧,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花和尚一辈子就讲究爽利两个字。



二狗扯读

首先要看这三个人是哪一个类型的人。

林冲的父亲和岳父是老同事,都是京城禁军教头。这种家庭出身的背景类似现在的教师家庭,从小过的就是平淡的日子,长大后也没有大的梦想,依旧是想过安稳日子。京城的官多,教头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低级官职。和现在一样,随便丢一块砖头,就能砸死几个高级官员,而林冲则不过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官职。

鲁智深在军中任职提辖一职,何谓提辖?“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也就是说平时训练士兵,维持地方治安,督捕盗贼。鲁智深任职的地方,基本上北宋的边境,平时做的打打杀杀的活。这种地方,一般正经人是不肯来的,实在不是什么好地方。大宋明将狄青就是因为犯罪才被流放于此,后因建功立业,才最终成一方大员。从上可以看出鲁智深不过是一个粗鲁汉子,草莽人物,没有多少文化。

武松则是另外一个类型,从小家贫,父母双亡,从小被哥哥带大,又入少林寺学艺,后因回家时打伤人而流亡江湖。经过景阳岗打虎、杀死西门庆、醉打蒋门神、火烧鸳鸯楼之后加盟二龙山,与鲁智深杨志结识。整体经历和鲁智深比较接近,没有文化,出身草莽,都是武艺高强,没有什么心眼的汉子。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林冲和其它二人不是一类人。

林冲从小在京城长大,有文化,又见过世面,从小结交大概都是差不多经历的文人或武人。从内心深处,他应该是看不上鲁智深这种没文化没修养的人的。不仅是鲁智深,就算在梁山之上,林冲的朋友也基本上没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象林冲这样的人,不管是梁山,还是其它小地方,是找不到朋友的。出身不一样,经历也不同,说话也说不到一起,彼此之间容易出隔阂,最后慢慢关系也就远了,感情也就淡了。

在林冲心中,最好的地方就是京城的家中,有娇妻,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有许多从小一起长大做差不多工作的朋友,平时可以切磋武功,说说诗文。这才是最好的生活,奈何心比天高命比低薄,老天把他送上一群江湖禽兽聚集的梁山。他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又没有胆量自己干一番事业。家破人亡后,他就和死了没有区别了,只有混日子,勉强活一条命而已。

而在梁山之上,能和鲁智深聊得来的人就比较多了,反正整体上梁山上都是这样的人。大家平时用粗话相互聊天骂人,大碗喝酒吃肉,再比比武艺,就是他们最幸福的生活。而林冲的心中却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其它人不过是眼前的苟且罢了。

林冲和鲁智深两个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社会认知不同。

就象现在的互联网运营的人和传统行业从业者在一起,相互之间是根本 谈不来的。都认为自己代表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把对方视为另类,不要说做朋友了,没有打起来就不借了。

我们在生活交往也是如此,不要和认知能力低的人交往。这里边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彼此无法在同一水平上对话。

同样的一个意思,在林冲心中和鲁智深心中想出来的东西就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话中的深意也是不同的。两种类型的人强行呆在一起反而不是什么好事,有可能起更大的冲突。

因此鲁智深和武松关系好,和林冲反倒疏远了,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反而是比较正常的事。


新知传习阁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俗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性格相似的人才容易聚在一起生活,那么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鲁智深先认识的林冲,但却渐渐疏远和武松好上了。

首先鲁智深和武松都属于性格豪爽性,看不惯欺软怕硬的人,眼里也容不得半粒沙子,做事纯靠性子,大碗吃酒、大声说话,从不考虑后果。但林冲做事却畏首畏尾的,一路上被高俅迫害但不敢抵抗,只能屈服任命。

所以这两种人从性格上来看完全是矛盾的,所以根本就不可能走到一起去。

那我们从细节上来分析一下鲁智深和林冲是如何渐行渐远的。鲁智深和林冲认识是在大相国寺的菜园子里,林冲被发配充军,而此时鲁智深天天和一群泼皮无赖呆在那里郁郁寡欢的,好久没有遇到了林冲这样的好汉高手,自然激动。后来又得知林冲是自己的师兄更是激动得不行。

所以帮林冲安顿好家室后,鲁智深怕林冲被害追着林冲去了,果真救了林冲一命,但鲁智深想杀了想害林冲的两衙役,林冲心慈,止住了鲁智深,这让鲁智深十分不爽。

更不爽的是林冲倒反责怪起鲁智深为何不照顾自己的妻儿来追她,你说人家救你你还怪人家,谁不生气?不仅如此,一路上林冲还一直赶鲁智深走,让鲁智深特别不爽。所以最后把林冲送到目的地后有个镜头描写特别值得注意,就是鲁智深一路跑着离开,并站到了山崖上怒吼三声,鲁智深将自己的怨气都散了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上了梁山后,为什么一直以兄弟相称的二人见面时豪不激动,而鲁智深只是礼貌性的和林冲说了一句“洒家自与教头沧州别后,曾知阿嫂信息否”的原因了,从此二人几乎再没有过多的交集。


政商参阅


问:鲁智深上梁山后,为何和武松关系好,和林冲反倒疏远了?

答: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感觉,主要是过度解读原著了。

在分析鲁智深和武松、林冲友情疏近、浓淡之前,先举一个奇怪的水浒现象,只要弄明白了这个,其他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水浒传》男一号宋江的第一次亮相,书中是这样介绍他的:“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显然,宋江就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江湖老大式的人物。

可不?劫取生辰纲事初泄,他表现不俗,“离了茶坊,飞也似跑到下处”,“却自槽上了马”,“出得东门,打上两鞭,那马拨喇喇的望东溪村撺将去”,骑术精湛,动作干练,分明是身手不凡的高人。

“杀惜”情节中,一言不合,立刻拔刀杀人,全然是江湖黑道作派。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还收有徒弟——白虎山下孔家庄的两大恶霸“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在吊打武松时,宋江适时出现解救,得意洋洋地对武松说:“因他两个好习枪棒,却是我占拨他些个,以此叫我师父。”

还有,路经浔阳镇,在街头观看卖艺的“病大虫”薛永表演枪棒,宋江和地头蛇“小遮拦”穆春发生了摩擦。穆春刚要开骂,宋江立时象只被点燃了的炮仗,挥拳向穆春挑战。

……

单看这些情节,宋江可是个武林高手。

现在,宋江的“家乡”山东郓城有许多冠以宋江之名的“宋江武校”,可不就因为这个?

但是,就在宋江准备与穆春“放对”单挑的时候,穆春的哥哥穆弘来了。宋江仿佛象换了个人,赶紧和两个公差鼠窜逃命。逃上了张横的贼船,遭到了张横的勒索,又象条鼻涕虫,体若筛糠,跪拜哀求。张横不管,喝令他们跳水。宋江乖乖听话,和那两个公着抱做一团,准备跳水。

这种跪地求饶的糗事,以后还出现多次,地点分别是揭阳岭、清风寨等等地方。

其中最离谱的是,众好汉在江州劫法场、智取无为军后,浩浩荡荡地返还梁山。路经黄门山,遇上了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这四个小毛贼领三五百喽罗出来劫道。宋江身后明明有众多英雄好汉撑腰,但他的膝盖就是软,连马都骑不稳,扑通跪落在地,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申诉说:“小可宋江被人陷害,冤屈无伸,今得四方豪杰救了性命,小可不知在何处触犯了四位英雄,万望高抬贵手,饶恕残生。”

看看,这个鼻涕虫宋江和前面那个充满老大气质的宋江还是同一个人吗?

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

原因很简单。

《水浒传》并不出自同一个作者,而是民间集体智慧的结晶;《水浒传》原先的格局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由一个个单个故事或单个人物传记连缀而成的。

《水浒传》故事主要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传说。南宋末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就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也记录有当时流行的《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书篇目。从记载上看,这些话本尚都是些各自独立的英雄故事。到了元朝初年出现的《大宋宣和遗事》,才把晁盖、吴加亮(吴用)等三十六人的故事做了一个串联,初步具有了《水浒传》的故事梗概。

现在我们读《水浒传》,也还可以明显分开为鲁、林十回,武十回、宋十回的故事段落。

毫无疑问,经过历代说书人的反复加工焠火锤炼,这些故事段落情节精彩、人物形象刻划是极其成功的。但将这些独立的故事焊接成一个长篇,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反常现象。

唠叨了这么多,我们可以回到上面鲁智深和武松、林冲友情疏近、浓淡问题上来了。

鲁智深和林冲的故事安排在鲁、林十回里,两人的关系当然你侬我侬、好得像同性恋。但是,按照民间故事框架,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桥段是非常悲惨,这,就不能允许鲁智深这尊保护神一直都守在林冲身边,所以,《水浒传》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bug,即鲁智深护送林冲到了沧州地界,就极不负责任地离开了。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个bug,也有人故意解读成林冲恨鲁智深没有“送佛送到西”,因此向董超、薛霸两公差出卖了鲁智深。

当时,鲁智深押着董超、薛霸二人前行。这二人想方设法地打探鲁智深的底细,好回去交差,试探着问道:“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鲁智深瞪眼怒骂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什么?莫不去教高俅做什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董超、薛霸两个因此不敢再问。临分别时,鲁智深轮禅杖把一棵松树打折,恶狠狠地警告说:“你两个撮鸟,但有歹心,教你头也与这树一般!”等鲁智深转背走远了,林冲对董超、薛霸说:“这个直得什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鲁智深在相国寺倒拔杨垂柳,名扬一时。董超、薛霸回到东京,从而轻易查明鲁智深的来历。鲁智深无法再在相国寺安身,落草到了二龙山。

有了这样的读解,就可以将之作为鲁智深上梁山后故意疏远林冲的理由了。

至于说鲁智深和武松感情有多深,其实并无具体情节来表现,主要是两人都来自二龙山,都是步军头领,“同框”机会多。

一句话,《水浒传》的著作者,是不会在书中刻意表达“鲁智深上梁山后,和武松关系好,和林冲疏远”这一现象的。

老实说,写这个,还远不如写杨志如何恨晁盖等七星、秦明如何恨王英和燕顺、王英和扈三娘如何恨李逵等等情节吸引眼球。

您想想,杨志如果护送生辰纲顺利,可不就飞黄腾达了?但晁盖等人却捣碎了他的梦,焉能不恨?

秦明的父母兄弟以及老婆孩子都是王英、燕顺设计害死的,虽说花荣赔了个妹子做妻子,但父母兄弟和儿子可是白死了呢,不应该找王英、燕顺报仇吗?

扈三娘的哥哥扈成原本是要降梁山泊的,李逵不许,一斧子将他砍跑,杀入扈家庄,把扈家庄上上下下、男男女女杀得人头滚滚,一个不留。王英和扈三娘夫妻能和李逵同一个锅吃饭?

所以,小说毕竟是小说,觉得好看就行,不必过度解读、走火入魔。


覃仕勇说史

原因很简单,林冲在小说原著中的品行十分卑劣。不要说我信口开河,原著中陆谦就是个品行不端的人物,而我们的林教头就偏偏和陆谦这种下三滥的人物是朋友而且是最好的朋友。林娘子被高衙内看中,调戏不成,高衙内用干鸟头富安之计利用陆谦设计将林娘子骗到陆谦加中欲行不轨,女使锦儿找到林冲林,冲火速赶到陆谦家中,听到林娘子正在和高衙内争执的声音,林冲这个时候不是一脚踹开门而是大声喊道“大嫂开门”。大嫂就是林娘子。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一脚踹开门进去胖揍一堆高衙内呢?林冲大声喊话就是给高衙内报信让他有逃走的时间。虽然理智,但是没有男人的血腥。林冲发配沧州,在写休书时说娘子年轻不可两厢耽搁,如有好人家请自行改嫁。试问林娘子在家等你怎么会两厢耽搁。要耽误也是误林娘子呀。会耽误你林教头吗?显然不会。之所以两厢耽搁的原因就是林冲在为自己做最后的打算,在向高衙内或者高俅面前做最后的妥协,意思是娘子我休了,您可以放过我了吗?等于是把妻子主导推向了高衙内。说什么可以自行改嫁,就差没说嫁给高衙内吧。最后说上梁山后鲁智深为什么疏远林冲而亲近武松,原著中林冲早就把鲁智深出卖了,鲁智深护送林冲快到沧州时,智深前脚刚走林冲就将鲁智深是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的身份底细和盘托出。至于为何如此,还是向高俅示好。他妄想高俅会饶恕他。等到服刑结束后再当教头,不然他不会在休书里一再而说到自己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致使两个公人回到东京就告发鲁智深使其无立足之地,从此沦落江湖。在梁山林鲁第一次会面时,也许是内疚林冲先搭腔而鲁智深却一改过去兄弟的称呼叫了林冲一声教头。这就是林冲的为人,为了自己不惜出卖妻子和朋友,其行为令人不齿和鄙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