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徐茂公是个老江湖,为何被武则天开棺戮尸灭族?

华丽的小丑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徐茂公就是李绩,他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因军功被赐姓李,改名李世勣,后避李世民的名讳,再改名李勣!《隋唐演义》中徐茂公可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诸葛亮一般的神仙人物。

真实的徐茂公也很厉害,他原是瓦岗寨李密的下属,后投降李世民,因为年少有才,深受器重,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大破东突厥、高句丽,位列凌烟阁24功臣(倒数第二),也正因为如此,李世民对李勣的感情十分复杂。

一来李勣有才,李世民需要这样的人;二来李勣不是秦王府老人,半途出家为人圆滑,李世民对李勣的忠心一直有所怀疑。

为了拉拢李勣,李世民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听说李勣生病需要胡须做药引,二话不说剪掉自己的胡子亲自送上门,但即便如此,还是不放心,去世之前特地把李勣外放贬官,并给儿子下了密旨,如果李勣不走就立即杀之,如果走了将来可以调他回来,施恩于他,换取忠心。

李勣的智商绝对够用,接到圣旨衣服都没换就去上任了,所以李治刚上台就把他调回重用,出将入相,一时传为佳话。

但李勣从心底对皇权是很畏惧的,早年跟着李密忠心耿耿却差点被砍死,跟了李世民又无端被猜忌,让他彻底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要想活下去,就的明哲保身。

李治想立武则天做皇后,遭到了长孙无忌等老臣的反对,转而寻求李勣的支持,李勣很上路的表示:此乃陛下家事,何必问于外人?

听到李勣的意见,李治很开心,不再顾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帮老家伙,明火执仗的把小妈武则天立为皇后!

当然,李勣也不全是为了讨好皇帝,支持武则天应该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长孙无忌等支持的王皇后代表了关陇集团老人的利益,而关陇集团,恰恰是李勣的派系对头!

但事情的后果却出乎所有人预料!

武则天临朝称制,李勣的孙子李敬业正义感爆棚,率先带兵起义,还请大诗人骆宾王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战斗檄文--《为徐敬业讨武瞾叫檄》,把武则天骂的目瞪口呆,叹为观止。

无奈李敬业能力有限,兵败身死,武则天追削李勣等人的官爵,将其掘墓砍棺,恢复本姓徐氏。

战国时豫让就此道理说过一段名言:“老板以众人待我,我以众人报之;老板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李世民给李勣玩了个小心眼,李勣就把这个小心眼还给李世民的儿子,最终结果就是:大家的后代一起倒霉!

这个故事生动的告诉我们:做人要厚道!不然迟早遭报应!



日慕乡关

其实在早些时候,徐茂公(也就是李勣)对武则天被立为皇后起了很大的作用。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唐纪十五》记载

它日,李勣入见,上问之曰:“朕欲立武昭仪为后,遂良固执以为不可。遂良既顾命大臣,事当且已乎?”对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上意遂决。

这是在永徽六年(655),唐高宗李治欲废王皇后,立昭仪武氏(即武则天)为皇后,但以褚遂良等为首的朝中大臣反对,因此李治问李勣说:“朕打算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固执己见,以为不可。褚遂良是顾命大臣,这件事应该怎么办呢?”李勣回答说:

“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于是李治坚定了废王立武的决心,而李勣也因此进一步得到了李治和武则天的信任恩宠。

因为这一点,后世对李勣有很多负面的评价。

宋祁在《新唐书》中说:

至以老臣辅少主,会房帷易夺,天子畏大臣,依违不专,委诚取决,惟议是听。
勣乃私己畏祸,从而导之,武氏奋而唐之宗属几歼焉。及其孙,因民不忍,举兵覆宗,至掘冢而暴其骨。呜呼,不几一言而丧邦乎?惜其不通学术,昧夫临大节不可夺之谊,反与许、李同科,可不戒哉!

陈懿典在《读史漫笔》中说:

高宗之立昭仪,勣亦阴示其言,后遂易。顾以太宗临崩,谓勣可大受,使高宗信任之。然则昭仪之立,勣有以成之,勣固乱贼也哉!

王夫之在《读通建论》中说:

长孙无忌之勋戚可依也,褚遂良之忠贞可托也,世勣何能为者?高祖不察,而许为纯臣;太宗不决,而托以国政;利在高宗,则为高宗用;利在武氏,则为武氏用。唯世勣之视利以为归,而操利以笼之,早已为世勣所窥见,以益歆于利,“家事”一言,而社稷倾于武氏,所必然矣。若谓其才智有余,任之以边陲可矣,锢之于叠州,唐恶从而乱哉!

张彦士在《读史矕疑》中说:

勣有世勋而无显恶,阿誉奸险,人莫之觉,偶之当杀,已窃其真,亿其不行,乃孅厥身,孰意世勣,巧诈善伺,闻命则去,不俟终日,怏怏而行。异其再攘,后秉大权,患失愈甚,劝立武后,欲以自固。灭唐子孙,夫复何顾。如世勣者,唐之蟊贼,混迹群贤,知之其谁。小人而幸者,李世勣、许敬宗是也。

李晚芳在《读史管见》中说:

高祖称为纯臣,赐姓李氏,太宗亦器重之。……高宗立武后,使勣执言如遂良,武氏必不得立,乃言“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以迎合之。……如此而谓之纯臣,可受顾命乎?

乾隆帝在 《评鉴阐要》中说:

世绩不以李密土地邀功,颇见志节。唐太宗所云“公不负李密,岂肯负朕”,诚非虚语。后于立武后事,乃淟忍依阿,毫无匡救,则暮年门户计重,竟尔易操。非独廉谨有馀,刚方不足,实亦有负太宗之知己矣。

李勣如此作为,用君子小人奸佞与否来衡量,并不准确,李勣作为关东豪杰的代表人物,支持关东势力的代表武则天上位,有其政治共同体的集体诉求的因素,因而不是个人品德高低以及因为暮年门户计而改变节操的问题。

但是,这一作为的结果确实让李勣自食其果。

李勣之孙李敬业,因父李震早死,直接承袭了祖父的英国公爵位。李敬业从小善于骑射,有才智,曾任眉州刺史,后坐事被贬为柳州司马。

(徐敬业的影视形象似乎总是不太好)

武则天废唐中宗立睿宗,临朝称制,李敬业在光宅元年(684)九月起事于扬州(今江苏扬州),自称为匡复府大将军,以匡扶中宗复辟为理由起兵反对武则天,李敬业的部队很快增至十余万人。

武则天派遣李孝逸统兵三十万人征讨,李敬业听从薛璋意见,先南渡长江攻陷润州(今江苏镇江),再北向与李孝逸战于高邮(今江苏高邮),李敬业部初战获胜,但久战兵疲,十一月李孝逸以火攻大败敬业军,李敬业逃往润州,为部下所杀。

《资治通鉴》记载:

丁酉,追削李敬业祖考官爵,发冢斫棺,复姓徐氏。

平定李敬业之后,武则天下诏追削李勣等人的官爵,将其掘墓砍棺,恢复本姓徐氏(取消李姓赐姓)。

李勣直系子孙诛戮无遗,但严格来说不能算灭族,因为旁支有逃脱此难的,史称“皆窜迹胡越”

一百多年后的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吐蕃攻陷麟州,驱掠民畜而去,一行俘虏走到盐州时,有位名徐舍人的吐蕃将领,把几千汉人俘虏召集一处,对其中的一个说:

大师勿惧,我本汉人五代孙。从前武太后杀唐宗室,吾祖建义不果,子孙流落绝域,至今已经三代了。虽然我们几代居此,有兵有地,然思本之心,无忘于国。但至今旌属繁衍已多,无由自拨归汉了。

言毕,把几千本来可能要在吐蕃做奴隶被折磨而死的汉人全都放走了。

李勣一辈子都为唐朝在边疆与各种少数民族杀伐征战,可能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血脉后裔最终竟于蛮夷戎狄之中繁衍生息,真让人不知说什么才好。


李敬业青年时,曾经单人独骑恩威并施平定叛乱,李勣听说后,对他的胆识亦喜亦忧,说:

我干不了这么冒险的事情。但是将来败坏我们家的,一定是这个孩子。(吾不办此。然破我家者必此儿。)

这也算知孙莫若祖了。


谈古论金

没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孙子徐敬业起兵开开棺,反对武则天,牵连到死去15年的李勣,所以被开馆,还把以前的赏赐全部夺回,连李渊赐的姓都被夺回了。

简单介绍下李勣这个人,其实他就是瓦岗寨里的徐茂公。

根据新唐书记载,李勣原名叫徐世勣,字懋功,懋和茂是通用的,所以电视中都叫他徐茂公,曹州人,就是今天山东菏泽市人。徐世勣家境很富裕,但是不吝啬,经常救济穷苦人。

徐茂公

参加瓦岗寨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年仅17岁的徐茂公参加了翟让领导的瓦岗寨,成为瓦岗寨合伙人之一,和他一起参加的还有单雄信,这两位一左一右就成了翟让的左膀右臂。成为创始人之后,徐茂公劝说翟让,咱换个地方抢,别在家门口抢劫了都是乡亲,咱去河上抢官船去,从此就改变战略了。

等李密成为瓦岗寨领导人之后,徐世勣说现在天下饿殍遍野,建议去攻打粮仓,这样会有人归附,李密听取了徐茂公的建议占领了粮仓,有了粮食之后,附近的大小山寨,还有老百姓都来瓦岗寨入伙了,瓦岗寨也成了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这个时期的徐茂公其实一直都是一位将领,不是小说电视中的半仙形象。

李勣

改姓李

瓦岗寨虽然强盛一时,但是后来被王世充打败了,李密投降了唐朝。当时瓦岗寨的领地大多数都在徐茂公手里,这个时候魏征毛遂自荐,说我去劝说徐茂公归顺,凭借瓦岗寨的老交情,魏征来到了徐茂公这两人一拍即合。

但是徐茂公认为,这些领地都是李密的,如果我自己上表把这些土地献给李渊,那是利用主人的失败,来求取自己的富贵,这种事我不能做。所以徐茂公把这些领地、人口、财产全部做成一个表,派人交给了李密,让李密上交给皇帝。

唐高祖李渊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意外,他觉得徐世勣不违道德、不为自己邀功,是真正的好臣子,所以直接赐徐茂公国姓,改徐姓为李姓。这在古代可是莫大的荣耀啊,从此徐世勣就变成了李世勣。

李渊

李世勣变成李勣

李世勣这个名字本来叫着也挺好,谁知道八年之后李世民上台称帝了,这下名字又要改了,为什么呢,因为要避讳。看过雍正王朝的都知道,雍正继位之后,他的兄弟胤字都改成了允字,就是为了避讳。

李世勣有个世字和李世民一样,为了避讳也要改,李世勣就干脆把中间那个字去掉了,改名叫李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叫他李勣的原因。

李勣又改姓为徐勣

李勣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打败突厥、灭掉高句丽,特别是灭掉高句丽这是隋唐两代四代皇帝都没完成的夙愿,终于在李治的手上,在李勣的指挥下实现了。

李勣

669年,李勣在长安病逝,唐高宗听说之后下令辍朝七日,还赏赐给他棺木,陪葬昭陵。

可谁都没想到,在李勣去世15年后,他的孙子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称帝,武则天多牛了,李敬业哪是武则天的对手,三下五除二就被武则天打败了。

武则天是个狠女人,恨不得把反对他的人全杀光,根据旧唐书记载,李敬业这边起兵,那边武则天就让人去挖李勣的坟了,虽然李勣曾经帮了她很大的忙,这个时候也不记得了,挖墓开棺,把曾经赏赐给李勣的爵位待遇全部追回,连赐的姓也要回来了,又改回徐了。

徐茂公墓

再次改为李姓

李勣活着的时候都没这么被折腾过,死了都被折腾两次了,又过了11年,等武则天退位之后,唐中宗李显再次上台,大唐江山又恢复了,李显想起了李勣的功劳,于是再次下令,把李勣的墓修好,把曾经所有的赏赐又全部还给了李勣,也包括被武则天夺回的姓。就这样,徐勣又变成了李勣。


嘉佑风云

徐茂公就是正史中的李勣,此人原本姓徐,后被唐朝皇帝赐姓李。看到很多人说李勣被开棺戮尸是什么自食恶果,这种观点颇有事后诸葛亮的味道。在永徽末年,李勣赞成立武则天为皇后时,没人想到她日后会称帝,这场斗争的中心是高宗与托孤大臣们的斗争,换皇后只是事件的爆发点,当时有权力的是皇帝,并非武昭仪。在武则天以前,没有一个女人成功篡夺皇位,甚至登基称帝的,李绩不可能预知未来,就像60年代,你不会想到以后会有智能手机一样。

李勣死于总章二年,被开棺戮尸是在光宅元年,也就是死后十五年的事情。主要原因是李勣的孙子李敬业在扬州造反,打出的旗号是反对武则天。既然是造反,十恶不赦之罪,那当然要诛灭李敬业的家族了,这是符合法律和惯例的,否则怎么震摄他人?于是李勣的墓地被殃及,本人被开棺戮尸,这是政治斗争使然,在古代也并不罕见,谁犯谋反都这样。当时的武则天想称帝,面对反对派,需要有人祭旗,李勣家族正好撞枪口上。

李勣生前当然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孙子会造反了,所以此事跟他本人没什么关系,计划之外的,不可控。唐中宗登基后,心里也清楚,李勣忠于唐高宗和武则天,帝后二人对他的评价、待遇都相当高,李勣曾经有个姐姐,守寡,住在老家,武则天亲自去探望;有一次李勣坠马,唐高宗将御马送上,李勣死后,墓碑都是高宗御制御书的,出殡当天,李治带着太子李弘登上汉魏故城,目送李勣棺椁远去,失声痛哭,令人动容。死后被挖坟,属于躺着也中枪了,于是中宗下旨恢复名誉,重修墓地:

“故司空勣,往因敬业,毁废坟茔。朕追想元勋,永怀佐命。昔窦宪干纪,无累安丰之祠。霍禹乱常,犹全博陆之祀。罪不相及,国之通典。宜特垂恩礼,令所司速为起坟,所有官爵,并宜追复。”

唐朝政府对李敬业的定性没有变化过,始终认为他是在叛乱,以匡复李唐皇室为名,行谋逆之实,在这样的条件下,依然为李勣平反,说明统治者认为李勣对这场叛乱没有什么责任,是无辜的。

时拾史事/高成


时拾史事

后代造反,连累先祖!

徐茂公(李勣(jì))

本姓徐,赐姓李。唐初名将,早年投身瓦岗,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经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三朝。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兵部尚书、司空、太子太师等,累封英国公。

公元669年12月,李勣病逝。 唐高宗李治闻讯为之悲哭,下令辍朝七日,册赠其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赐谥号“贞武”。又赐棺木,允其陪葬于昭陵(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后又依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为准,仿建阴山、铁山等,以此表彰其击败突厥、薛延陀的功劳。

公元684年,李勣之孙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武则天追削李勣等人官爵,将其掘墓砍棺,恢复本姓徐氏。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下诏恢复李勣的官爵,并重新为其起坟改葬。

李敬业

李勣之孙,李震之子。因父早死,李勣去世后,李敬业直接承袭了祖父的英国公爵位。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李显即位。后武则天以太后临朝称制,废李显,立豫王李旦为帝,但武则天掌握全部权力。

李敬业因事获罪,被降职为柳州司马。因武后临朝称制,李敬业与其弟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人打着勤王救国、匡扶李显复位为名,于684年九月起兵扬州讨伐武则天。武则天剥夺李敬业赐姓,下令征讨平叛。李敬业初战获胜,但久战兵疲后最终大败而逃,为部下所杀。

《旧唐书》:“敬业不蹈贻谋,至于覆族,悲夫!”


史诗杂谈

李勣(594年—669年12月31日),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 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县)人。 唐朝初期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 ,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 干城,为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总章二年(669年),李勣被加封太子太师,增赐封邑连同以前的有一千一百户。这一年,李勣卧病,皇帝诏封李勣的弟弟晋州刺史李弼为司卫正卿,让他能够在京城照看哥哥的病。李勣与弟弟李弼特别友爱,家门以内,李勣严肃得像父亲一样。自从得病,李治和皇太子李弘送药,就拿来服用;家里请医生、巫师,他都不许进门。他的子弟坚决送药给他服用,李勣对他们说:“我只不过是山东的一个田夫,攀附英明的君主,过度占取富贵,地位达到了三公的顶点,年纪将近八十,这难道不是命吗?寿命的长短必定是有期限的,怎么能随便就医求活命呢?”竟然拒不服药。



有天,李勣忽然对 李弼说:“我的病好像稍微好些了,可设酒宴来娱乐一下。”于是堂上女乐工奏乐,檐下罗列子孙。酒宴结束,李勣对李弼说:“我自己估量一定是要死的,想与你诀别罢了。恐怕你悲伤哭泣,骗你说病好像好些了,你不要哭,听我立规矩。我看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辛辛苦苦建成家业立起门户,也希望把家业传给后辈子孙,结果都被愚蠢的儿子败家荡尽。我有这些犬子,要托付给你,你可要加意防察,有操行不轨、交结邪恶的,立即打死,然后告诉我。又见人死后多埋藏黄金、宝玉,也不必这样。只用麻布覆盖的车,载我的棺木,棺中装殓用平常穿的衣服,只加朝服一套,死后如果有知觉,希望穿上它拜见先帝。



随葬的器物只做马五六匹,地宫里的帷帐用黑布做顶,四周围白纱,帐里放十个木偶,表示依照古礼用草人草马殉葬的意思,此外一物不用。姬妾以下,有子女愿意留下自己养育的听任自便,其余的全都放她们离开。丧事办完,你就搬进我家居住,抚恤小儿弱女。违背我的话的,就如同刺杀我的尸体。”说完后什么话也不再说了,李弼等遵行他的遗言。

总章二年十二月初三(669年12月31日),李勣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李治为他举办丧事,停止上朝七天,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赐谥号为贞武,赐给棺木,让他陪葬在昭陵,命司平太常伯杨日方摄同文正卿监护丧事。到了下葬的那天,李治到未央古城,登楼为他送葬,望着灵车痛哭,并为他安置祭奠。太子 李弘跟着李治给李勣送葬,悲痛到极点,使左右的人都受到感动。皇帝命令百官送到旧城西北,所筑的坟都依卫青、霍去病的先例为准,仿照阴山、铁山及乌德革建山,用来表彰他击败突厥、薛延陀的功劳。



徐茂公同时还是武则天得以上位的最大帮手,公元655年,李治欲废王皇后,立昭仪武氏为皇后。但朝中大臣反对,因此李治问李勣说:“‘朕打算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固执己见,以为不可。褚遂良是顾命大臣,这件事应该怎么办呢?” 徐茂公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于是李治坚定了废王立武的决心,而徐茂公也因此得到了李治和武皇后的信任。



其实说白了,徐茂公的表态对武则天的上位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李唐开国硕果仅存的一位元帅级的人物,他的表态就代表着大唐军方是支持武则天的,这对武则天能否上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没有武力的支持,李治在和王皇后背后的太原王氏等千年世家做斗争时,底牌就不足了。

不过后来徐茂公的棺材却被武则天命人挖了出来,原因是武则天篡位后,徐茂公的孙子李敬业举兵反武,气愤的武则天下令追削李敬业祖父和父亲的官职封爵,掘墓砍棺,恢复其本姓徐氏。


江雪寒

老子英雄并不能掩盖子孙犯上做逆!武则天夷平徐茂公三族的时候徐茂公已死,而他的儿子李敬业以匡扶李唐江山为旗号兴兵讨伐武则天,武则天派兵迎战李敬业,李敬业兵马缺钱缺粮,僵持一段时间后便被击退兵败,在逃亡中为部下所杀!这便是李敬业犯上做逆的起因原由!李氏一门被灭族情有可原,并没有什么武则天失德的地方!而武则天下令将徐茂公开棺迁坟也是这个原因!由于徐茂公是开唐功臣,可享受陪葬先皇的礼誉,但因为他的子孙为逆臣,他就也跟着成了逆臣,开棺只是为了将其迁出皇陵,并没有辱尸的想法!

其次,武则天对徐茂公还是有心怀感激的(徐茂公对武则天有恩,当初李治封武则天为后,所有大臣都反对,只有徐茂公支持)!在夷灭三族的时候法外开恩,暗中放过一个庶出支脉以存其血脉!

综合说来,李敬业被夷灭三族实乃咎由自取,怨不得武则天!


优己

徐茂公就是徐世勣,归降唐朝后被赐姓李,叫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兵法韬略与李靖并称。649年李世民病逝,将李勣留给唐高宗李治,是个托孤之臣。

李治登基后重用李勣,先后任命其为洛州刺史、同中书门下、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位高权重。李勣在李治废除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铲除长孙无忌势力的过程中出力甚大,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信任。可以说李勣在武则天上位的过程中对她是有恩的,那为什么后来被武则天开棺戮尸灭族呢?

只因为李勣有个坑死人的孙子徐敬业。李勣的儿子李震早死,家业只能传给孙子徐敬业,可以说是精心教导。公元669年李勣去世,给孙子留下的是大好局面,既有英国公的爵位,更有与武则天夫妇的情谊,徐敬业可以说是官路亨通。

但可能是年少成名吧,在公元683年徐敬业犯事被贬官到扬州,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样被贬官的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魏思温等人,一帮人聚在一起发泄被贬官的不满,最后可能是喝多了决定阴谋作乱。

当时武则天掌握全部权力,李氏皇族大权旁落,徐敬业这些人就打着为李氏皇族的名义造反作乱,还找个相貌像已故太子李贤的人当幌子,声称自己是奉了太子的命令讨伐武则天。

但徐敬业这帮人眼高手低,造反缺乏整体规划,再加上徐敬业空喊为了李唐皇室的口号,实际上自己另有野心有些要割据江南的意思,使得很多拥护李唐江山的人将其视为乱臣贼子,不到一年叛乱就被平定了。

徐敬业被自己的手下出卖砍死,李勣一辈子打下的荣耀被自己的孙子一朝丧尽,李勣的官职封爵全被取消,遭掘墓砍棺凄惨至极。


当狗容易做人难

(徐茂公、徐世勣、李世勣、李勣)这是同一个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着。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李勣86岁去世,当时皇帝李治悲痛哀悼,七天不朝。而且把他葬于昭陵李世民身边。话说徐茂公作为三朝元老,功代千秋,为何会被武则天开棺戮尸灭族呢?这事还得从他的孙子李敬业开始说起。


(徐茂公)

李敬业,李勣的孙子,李勣在世时也成告诫过李敬业“做好臣子本分,不结交不安好心之人,时刻保持中立,不插手帝王家事”,然而孙子李敬业却当着耳旁风,然而公元684年唐中宗李显被废,立李旦为帝,武则天掌握大权,有意称帝,建立大周王朝,可忠于唐室的大臣们不同意,同样身为开国元勋英国公李積嗣孙的李敬业,以已故太子李贤为号召,在扬州起兵,靠着爷爷李勣的声望迅速聚集了十万兵力,以此反对武则天称帝,但最终招到武则天的镇压,兵败身亡,此事彻底惹怒了武则天,于是武则天也不顾及昔日李勣的恩惠(有人说武则天此举太过霸道无情,可对于一个想称帝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杀一儆百的最好时机了)挖了李勣的坟,撤了所封的李姓,诛灭三族,直到唐中宗李显复位,又恢复了李勣的官爵,重新下葬。


《新唐书》记载李勣:“吾不办此。然破我家者必此儿。”

话说唐高宗时期,有个地方全是贼寇,于是派李敬业去镇压,李敬业到了之后就问了贼寇在哪里?知道后领着两个人就去了贼窝,面不改色的说“现在你们走还来的急,朝廷已经知道你们的罪行,如果最后留下来的肯定就是贼寇首领了”,话说完很多人就走了,留下几个人李敬业安排人打了几十板就放走了,说你们好好回去种田,朝廷既往不咎,从此这个地方就安静了,然而李勣得知此事后,对他的胆识亦喜亦忧,说:“我从不这么冒险做事。然而将来败坏我们家的,一定是这个孩子。”




羽评历史

李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演义小说中一般称之为徐茂公,是一位诸葛亮一类的半仙级人物。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
凭借内平叛乱外灭帝国的赫赫战功,李绩的画像被请上了凌烟阁,不过因未参与玄武门事变所以排名不高,不过李绩被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代李唐皇帝所器重,备受恩宠,死后也是倍享尊荣,669年12月31日(总章二年十二月戊申(初三)日),李勣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李治为他举办丧事,停止上朝七天,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赐谥号叫贞武,赐给棺木,让他陪葬在昭陵,命司平太常伯杨日方摄同文正卿监护丧事。李绩的坟都依卫青、霍去病的先例为准,仿照阴山、铁山及乌德革建山,用来表彰他击败突厥、薛延陀的功劳。公元684年(光宅元年),李勣得以配享高宗庙受祭。李绩同时还是武则天得以上位的最大助力,公元655(永徽六年),李治欲废王皇后,立昭仪武氏为皇后。但朝中大臣反对,因此李治问李勣说:“‘朕打算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固执己见,以为不可。褚遂良是顾命大臣,这件事应该怎么办呢?”李勣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于是李治坚定了废王立武的决心,而李勣也因此得到了李治和武皇后的信任。其实说白了,李绩的表态对武则天的上位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李唐开国硕果仅存的一位元帅级的人物,他的表态就代表着大唐军方是支持武则天的,这对武则天能否上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没有武力的支持,李治在和王皇后背后的太原王氏等千年世家做斗争时,底牌就不足了。不过后来李绩的棺材却被武则天命人挖了出来,原因是武则天篡位后,李绩的孙子李敬业举兵反武,气愤的武则天下令追削李敬业祖父和父亲的官职封爵,掘墓砍棺,恢复其本姓徐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