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四大家魚是青草鰱鱅,而沒有鯽魚和鯉魚?

沈依依

我國的魚類養殖歷史悠久,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范蠡曾著有《養魚經》詳細記載瞭如何人工養殖鯉魚,對後世的水產養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按理說,鯉魚的養殖歷史最悠久,列入四大家魚應該是理所應當,這期間還有一段“故事”。唐朝乾元年間,皇帝認為“鯉”與“李”同音,食鯉魚如同食“李”太過忌諱,於是朝廷頒佈法令,規定捉到鯉魚必須放生,不能賣鯉魚,更不能吃鯉魚,違者都會被重罰,嚴重打擊了當時的鯉魚養殖業。

不吃鯉魚可以,但不吃魚可不行,於是當時的人們開始摸索其它魚類的養殖技術,漸漸形成了以青草鰱鱅為主的四種可人工大規模養殖的魚類。這四種魚類,不僅個體大、生長迅速,而且還能立體使用養殖水域,綜合利用投放的餌料,提高了養殖效率,逐漸被推廣開來,形成了四大家魚,就算是日後李唐王朝覆滅,鯉魚又被擺上餐桌,也無法再擠進四大家魚的行列。

至於鯽魚就顯得尷尬了一些,鯽魚又叫鯽瓜子,廣泛分佈於我國的各大水系,鯽魚的肉質鮮美,是大家非常喜歡食用的魚種。然而鯽魚由於個體較小,最大的也不過十幾釐米,難以稱之為“大魚”,而且鯽魚生長緩慢,刺比較多,食用起來也比較麻煩,因此古人也就沒把它作為四大家魚用來養殖。


——上弦月


行營老狼

第一種是在過去貧瘠的年代,人們很難吃到魚而且溫飽都成問題的時候,由於青草鰱鱅體型大,分量足,能吃的更多;

第二種是鯉魚在唐朝的時候,皇帝姓李,犯忌,於是將鯉魚改為赤公,還頒發法律說不能吃,不能買賣。鯽魚個體小刺多,吃起來麻煩,不怎麼討人喜歡;


第三種說法是家魚就是家裡養和吃的魚,青草鰱鱅這種魚必須放苗才能繁殖的,鯉魚和鯽魚基本上很快繁殖後代,養一段時間小雜魚就很多了,經濟系和勞動力比不划算;




琅琊釣魚

所謂四大家魚,因地域不同,品種也有所差異。我是南方珠三角地區,歷史以來我們習慣養殖的四大家魚是:一:草魚(鯇魚)。二:鱅魚(胖頭魚、大頭魚)。三:鰱魚(扁魚)。四:鯪魚。而且基本上都按各魚種的一定比例混養。我地區雖屬魚米之鄉,有大量的魚塘養殖塘魚。過去養殖的品種較少,以四大家魚為主(現在有幾十個品種了,而且很多都實行了單一品種專養)。幾十年前,糧食較緊張缺乏,養魚極少使用到糧食及豆類作飼料,那時也沒有人工飼料。養魚主要靠青草、稻桿、甘蔗葉、人畜糞便等。所有飼料基本上都是由草魚(鯇魚)吃掉,然後排放出魚糞便供鰱魚吃,鱅魚吃水面上層的浮游微生物及魚糞便,鯪魚吃下層即泥面的微生物及雜質。所以按比例混養是最好的物質利用,產值效益最高。


老叔又出山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