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其實是價值觀的“融入”教育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目的在於立德樹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德的靈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應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務。

為什麼是“融入”?融,原意是指固體受熱變軟或化為液體。融入,既可以是指有形物質的融合,也可以是指精神層面的接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價值觀教育不僅涉及個體認知層面的“懂不懂”,還涉及行為層面的“會不會”,更涉及情感層面的“想不想”,不能僅靠簡單說教。

認知上“懂”了,行為上未必“會”;行為上“會”了,情感上未必“想”。家庭教育必然而且只能是一種“融入”教育,在家庭這個人生第一個課堂裡,教育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而且伴隨著人的一生。更為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教育過程是親子雙方自主發現、自覺學習的過程,就是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非正式”地發生的。正如全國政協委員劉長銘所言,“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始於家庭。要倡導每一個家庭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家庭文化,立家訓、定家規、塑家風,營造文明、和諧、健康的家庭生活,為青少年成長‘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融入”什麼?好的德行往往寄寓好的習慣之中。亞里士多德指出:“道德成自於習慣”,費爾巴哈說過:“習慣——德行的秘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要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載體,以交往習慣養成教育為重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具有觀念意義,更重要的是指導人們的行為。價值觀教育必須外化於行,內化於心。而養成教育的本質就是價值觀教育。我們要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的共性取向和核心訴求,將愛與責任作為最重要的融入點。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體現的是每個中國人對祖國應盡的愛與責任,是對中國夢的具體描繪,家庭教育要從小教孩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體現的是每個人對社會應盡的愛與責任,既指向自我,也指向他人。單一個體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必須建立在他人乃至於社會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基礎上。這歸根到底是對自我與他人的尊重,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體現了每個人對祖國、對社會、對他人應盡的愛與責任。愛國是每一個公民或者社會成員義不容辭、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敬業是對待生產勞動和人類生存的一種根本價值態度,誠信是要以誠待人、以信取人,友善包含善待親友、他人、社會、自然,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係。

怎麼“融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關鍵在落實,要順應養成教育、家庭教育和家長教育的基本規律。

順應養成教育的規律,要從兒童的具象性思維特點出發,以形象的手段消減習慣認知的強制性;要重視以實踐性、體驗性活動促進情感的內化;要以持續的情景化、激勵性評價促進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順應家庭教育的規律。在家庭環境下的親子交往過程中,通過親子雙方言語、行為方式相互影響、相互教育。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好家長。要充分尊重家長的主體性,通過家長學校站點服務、網絡服務、現場諮詢、專題講座等各種途徑,積極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喚醒家長的教育意識,提升家長的教育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這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的出發點,也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