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儀式感,都是生活裡不可缺少的小確幸

小七是個剛畢業兩年的男孩,最近一段時間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跟女友同居了。

以前他是個普通到骨髓裡的人,生活簡單,上班-吃飯-下班-睡覺。每天寧願多睡15分鐘,也從不吃早餐。主旋律是工作和休息,偶爾撩下公司新來的小姐姐或者是跟好友打遊戲。

他知道,這樣的日子空洞乏味,不是一個年輕人該有的樣子。想過去健身,去社交,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可他從來也只是說說而已,並沒有做過什麼改變。

直到跟女友同居後,他才知道從前的生活有多敷衍。

所有的儀式感,都是生活裡不可缺少的小確幸

小七的女友是個精緻的天秤,在她的生活裡,床頭的一本書,擺在陽臺上的乾花,存放零錢的小盒子……雖然一直是租房,但生活一點不將就。

她生日那天,小七按照比情人節更高的標準精心準備了她喜歡的禮物、鮮花和蛋糕。出租房裡細心的小布置,讓小七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小直男做得到的。

事與願違,小七沉溺在給她浪漫的幻想同時,也被突如其來的工作淹沒。不出意外的,他忘記了跟她說生日快樂,忘得死死的,直到24點12分。

她很憤怒,即便擁有了想要的禮物、蛋糕、鮮花……唯獨少了一句該有的“生日快樂”,整個生日就變得沒有意義。

所有的儀式感,都是生活裡不可缺少的小確幸

在愛裡的儀式感很重要,這表示了對彼此的重視,還有用心

對於愛來說,儀式感就是尊重。

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而已。(《蘭格漢斯島的午後》村上春樹)

儀式感的目的,就是讓自己感覺是在生活,而不是活著。

見過慶祝時的香檳噴灑,也見過求婚時戒指的佩戴;見過擁抱時的親吻,也見過離別時的流淚。

所有的儀式感,都是生活裡不可缺少的小確幸

美劇《絕望的主婦》中有這麼一段話:

無論身心多麼疲憊

我們都必須保持浪漫的感覺

形式主義雖然不怎麼棒

但總比懶得走過場要好得多

前陣子很火的電影《尋夢環遊記》,讓我們知道了墨西哥的亡靈節,也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生與死,儀式的價值與意義。

生與死,於生命而言也許是最沉重的兩個儀式:至親離去的那一瞬間,也許你不會特別悲傷。真正重錘你靈魂的是,打開冰箱的那半盒牛奶,安靜躺在床上的棉被,窗臺上隨風擺動的綠植……

儀式感可以讓我們對在意的人和事,懷有綿延不絕的思念;也可以讓我們對生活,懷有不同的熱愛與敬畏。

當我們賦予生活儀式感,生活才會回饋我們小確幸。

遇見灣流,也許就是生活中的那一份小確幸。

所有的儀式感,都是生活裡不可缺少的小確幸

每個房間門口的小牌牌,都是生活中“最無用”的小情趣

胭脂:“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古都的春色,夾雜著一絲冷意。

酞青藍:“淡淡青石苔,嘈嘈知了喧。”醇濃的靛青藍陡然中和了暑熱,像冰塊沉落在雞尾酒杯底,清脆的涼。

赭石:褐色偏紅,是我們足下土壤的色系,是打開又讀了的一頁古早味泛黃的書,也是手邊的陶土茶盞還在氤氳的熱氣。

所有的儀式感,都是生活裡不可缺少的小確幸

鈦白:呼嘯北風撞著寒冷結成窗花,”曉風殘雪晨跑汗痕,冬晨暖陽貓懶嬌嗔。”打個呵欠犯困般的舒服。

花青:一陣雷雨燜煮小院之後,點著薰香,支起洋傘,閒敲棋子看落花。院外錯車的嘈雜被消隱,細碎的光陰中,歸於寧靜。

這裡的設計絕不只是形式主義,還有點冷

剛入大堂第一個感覺——冷。1月的北京已經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步入大廳,沒有了北風,可這氣溫……竟跟室外差不多……也許這也是公寓大部分面積可以採用自然光覆蓋所必須的代價吧。

簡單轉了一圈後,第二個感覺——懵。自認為不是路痴的我,根本記不得剛才是怎麼上房下院的。公寓整體包含:5棟建築+4個內庭+5個屋頂花園,形成現代風骨的傳統四進院的建築空間。當然,如果有更清晰的動線標識會更好,我有點怕住進來一興奮找不到家。

所有的儀式感,都是生活裡不可缺少的小確幸

這兒給我最大的震撼是——淡。紅色一直是中國傳統的代表色沒錯,但我認為僅僅用紅色系來詮釋中國人的審美,是很多外國設計師的誤區。

中國人的性格是“淡”的,儒雅、謙遜是5000年來沉澱下的秉性;中國當代都市人又是開放的,開放程度超過之前任何一個時代:學習、融合、海納百川是他們延展。

西班牙設計師的匠心,讓我頗為感動。隔著霧霾看不遠的三里屯商圈,我竟體會到一絲北京這座古都的滄桑。記憶點最深的是大堂長桌上的燈,似燈籠又不帶一抹紅,這簡單的骨架,描繪出的是西方與東方融合的神韻。

也許這才是中國人的青年社區

當青年社區這個詞在長租公寓大熱的今天已經被用爛了的情況下,灣流給我一個針對“社區”二字新的定義。

所有的儀式感,都是生活裡不可缺少的小確幸

青年社區不應該是所謂強制社交,而是當代人最舒服的生活狀態。如同“四面透風”的大廳一樣,社區的生活應當是“開放、自由且私密”的。在這兒,沒有強制社交,沒有尷尬活動。有的,是一個個簡單而精緻的花園庭院,這背後,我看到了生活。

“完全尊重每一個人的生活,獨立且私密;也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社區+服務。”這是我在如今資本狂砸的長租行業領域內,聽到的為數不多的暖心話。

一樣的北京胡同,完全不同的灣流演繹

有幸在參觀了灣流-三里屯院子後,又參觀了灣流-東四。雖然參觀時是半完成的狀態,但感受到這裡同樣京味下蘊育出的不同生活。我只給幾個關鍵詞,大家意會:衚衕、美食、乾溼分離、衣帽間。

所有的儀式感,都是生活裡不可缺少的小確幸

其實,我只想說,有儀式感的生活, 挺好

無論是三里屯院子還是東四,我參觀後第一個感覺不是所謂輕奢(不過真的是有點小貴),而是一個又一個的細節組織起了生活的儀式感。這種儀式感不是慢下來,也不是靜下心,無關乎貧貴,而是一點一滴的小確幸結合起來的幸福。

願你我被生活的小確幸包圍。

所有的儀式感,都是生活裡不可缺少的小確幸

灣流-三里屯院子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白家莊東里42號

價格:6900-15000¥/月

灣流-東四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六條45號

價格:6950-10150¥/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