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熱的這類銀行理財,要不要買?

最近大熱的這類銀行理財,要不要買?​​


結構性存款最近有點火。

一夜之間,所有的新聞都在說這類理財~

那到底什麼是結構性存款呢?

結構性存款包括兩部分,即存款+期權,在存款的基礎上引入了衍生品,如指數、匯率、黃金等,產品的收益率不僅與存款利率掛鉤,還與這些資產價格在觀察期內的走勢有關。

既然是期權,也就意味著掛鉤的這些資產標的未來的價格是不確定的,產品會設置不同的收益觸發條件,不同條件下所獲取的收益率也是不同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

某款結構性存款的預期最高收益率是4.2%,預期最低收益率是1.5%,掛鉤滬深300指數,觀察期為3個月。

在此期間滬深300指數一直在3800-3900點,則最終投資者能拿到的收益率是4.2%,如果任一時刻滬深300指數跌破過3800點,則投資者只能拿到1.5%的收益率,如果任一時刻滬深300指數超過3900點,則投資者能拿到3%的收益率。  

目前外幣結構性存款部分是不保本的,但是人民幣結構性存款都是保本的,所以本金安全能保障。

此外,結構性存款被劃入表內,需要繳納存款準備金,是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的,本金安全程度與普通的定期存款相同。  

但提醒大家要需要注意的是,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是浮動的,預期的高收益並不能100%拿到。  

為什麼結構性存款一下子這麼火?

4月底資管新規落地,意味著保本理財將正式退出歷史舞臺,雖然目前仍然還有保本理財發售,但是今後會越來越少,直至消失。

如果大家去銀行櫃檯詢問保本理財的時候,有的銀行會表示,目前理財產品均不能保本了,但它們會向你大力推薦一種產品——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其實一直都有發售,只不過在今年初迎來爆發期。

去幾年存款利率一直在底部,銀行存款流失現象嚴重,但是受存款定價自律機制約束,存款利率設置了浮動上限,銀行無法通過上調普通定期存款利率攬存。

更關鍵的是,資管新規之後保本理財退出市場,而結構性存款納入表內,雖然被劃歸為理財管理,但本質上來說仍然是存款,所以不受資管新規限制,因此成為保本理財的最佳替代品,銀行的最新攬儲利器。    

那結構性存款值不值得買?

如果你是保守型投資者,不能接受本金的任何損失,那麼可以購買結構性存款,即使收益率是浮動的,實際收益率也要遠高於銀行定期存款利率。

而且結構性存款也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50萬以內都可以得到全額保障,安全性不用擔心。  

但實際上,絕大部分人很難去理解結構性存款的不同收益對應的觸發條件,所以購買結構性存款有點類似賭博,運氣好就能拿到一個較高的收益,預期不好則會拿到一個非常低的收益。  

不過由於資管新規給了銀行兩年多的過渡期,保本理財不會立刻退出市場,所以短期來看,與其購買收益率不確定的結構性存款,不如購買保本理財。  

如果你能承受一定的風險,建議還是購買非保本銀行理財,當然風險等級最好是PR1級PR2級別的,雖然不能保本了,但是虧損的概率並不大。

看完之後,你知道結構性存款是怎麼回事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