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級護師《基礎護理七》

2018初級護師《基礎護理七》

3、清潔是指清除物體表面的汙垢、,如塵垢、油脂、分泌物。

4、消毒是指清除或殺滅物體上除細菌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

5、是指清除或殺滅物體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也包括細菌的芽孢。

6、貴重器械和銳利刀剪禁用燃燒法。

7、幹烤法:消毒時箱溫應在120~140℃,時間在10~20分鐘;滅菌時箱溫在160℃,時間2小時,箱溫170℃,時間1小時,箱溫180℃,時間30分鐘。

8、煮沸消毒法用於耐溼耐高溫的物品,不能用於外科器械。水沸後開始計時,5~10分鐘達到消毒效果。破傷風桿菌芽孢需煮沸60分鐘才可殺滅。加入碳酸氫鈉至1%~2%濃度時,沸點可達105℃,即可增強殺菌作用又可去汙防鏽。

9、從水沸後開始計時,如中途加入物品,應再次水沸後開始計時。

10、海拔每增高300m,消毒時間延長2分鐘。

11、壓力蒸汽消毒法是應用最廣、效果最可靠的首選滅菌方法。最可靠的監測方法是生物測試法。

12、光照消毒法:利用紫外線、臭氧及高能射線,使菌體蛋白髮生光解、變性,菌體內核酸、酶遭到破壞而致微生物死亡。

13、暴曬6小時可達消毒效果,每隔兩小時翻動一次。

14、紫外線燈最佳的殺菌波長為250~270nm。空氣消毒時有效距離不應超過2m,時間為20~30分鐘。物品表面消毒時距離不應超過25~60cm,時間20~30分鐘。消毒時間應從燈亮5~7分鐘後開始計時。

15、精密儀器如纖維內鏡的消毒滅菌常用(2%)戊二醛浸泡法。

16、滅菌劑:戊二醛、過氧乙酸、甲醛、環氧乙烷

17、高效消毒劑:過氧化氫。中效消毒劑:碘酊、碘伏、乙醇。低效類消毒劑:氯己定、苯扎溴銨。

18、過氧乙酸能產生新生態氧,將菌體蛋白質氧化,是細菌死亡。0.2%用於手、皮膚消毒;0.02%用於黏膜沖洗。

19、碘伏0.5%~2%用於擦拭消毒部位,0.05%用於沖洗傷口黏膜和陰道黏膜。

20、乙醇70%用於消毒皮膚、浸泡銳利金屬器械及溫度計。消毒用濃度切勿超過80%過高或過低均影響殺菌效果。

21、高度危險物品,必須選用滅菌法。

22、中度危險物品,僅與皮膚、黏膜接觸,而不進入無菌組織內部。可選擇中效或高效消毒法。

23、無菌包在未汙染的情況下,保存期一般為7天。

24、無菌持物鉗及容器一般每週更換一次,使用頻率較高的部門應每日更換一次,乾燥存放每4~6小時更換一次。

25、開啟的無菌溶液24小時有效。

26、無菌包內物品未用完時,按原摺痕包好,註明開包日期及時間,有效時間為24小時。

27、無菌盤有效時間不超過4小時。

28、手套破損時應立即更換。若手套上有血跡或汙染嚴重時應先在消毒液中消毒後再脫手套。

29、病人的傳染性分泌物經3次培養,結果均為陰性或確已度過隔離期,經醫生開具醫囑方可解除隔離。

30、呼吸道隔離: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結核。

31、消化道隔離:傷寒、痢疾、傳染性肝炎。

32、接觸隔離:凡有病原微生物經體表或患部排出,由於直接或間接地解除皮膚或黏膜破損處而引起的疾病。破傷風、炭疽、丹毒等。凡病人接觸過的一切物品嚴格滅菌後才可清洗處理。

33、昆蟲隔離: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瘧疾、斑疹傷寒。

34、血液-體液隔離:艾滋病、乙型肝炎。用後的針頭及尖銳物品應棄於耐刺硬殼、有標記的防水容器內,直接焚燒處理。

35、保護性隔離:血液病、嚴重燒傷、臟器移植病人及早產兒。

36、一次性口罩不超過4小時,紗布口罩2~4小時應更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