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真能“完美替代”保本理财吗?

结构性存款真能“完美替代”保本理财吗?

数据显示,上个月,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同比减少817款。减少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受资管新规的影响,

随着资管新规落地不少银行为了符合监管规范,在新规过渡期内大大减少了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发行,转而大力推广结构性存款。

这一存款类型与普通储蓄类存款不同,兼备了存款与金融衍生品特征,被称为资管新规下,对保本理财产品的“完美代替”。

1.到底什么是结构性存款?

所谓结构性存款,官方解释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将投资与其他标的物挂钩的金融产品,这些标的物可能包括利率、股票价格、汇率等。

简单的解释一下,结构性存款是由“普通存款+金融衍生品”组成。

2.结构性存款的资金是如何投资的?

目前银行市面上大部分结构性存款的安全性较高,主要是将吸纳来的资金与普通存款一样投资于风险较低的货币及债券市场,获取稳定收益。而后将获取的稳定收益,部分或者全部投资于其他金融市场,获得更高收益。正因为如此,如果投资获利,就可以获得在利息之外的收益,即使投资不可行,损失的也只是利息而已,并不会影响本金。

结构性存款真能“完美替代”保本理财吗?

3.所以结构性存款全都是低风险的吗?

虽然结构性存款通过独特的投资配置,使投资者的本金不至于损失,但不同类型的产品其风险性不尽相同,结构性存款分为:最低收益保证型、本金保证型、部分本金保证型,是由银行用于高风险投资的资金占比所决定的,用于高风险投资的金额越大,结构性存款的风险性也就越高。

4.预期最高收益或难以达成,谨慎防止亏损本金

过去低风险保本理财的预期收益基本在到期后都可以达成,但结构性存款给出的是预期浮动收益,比如0%-18%之间,而多数产品都无法达成预期的最高收益,甚至大部分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的中间值。如果投入金融衍生品部分资金比例较高,还可能会影响本金安全。

结构性存款真能“完美替代”保本理财吗?

5.购买结构性存款要擦亮眼,小心遇“李鬼”

因为结构性存款实质包含金融衍生品,很多中小银行是不具备金融衍生品资质的,小银行为了吸纳更多存款,会以“结构性存款”的名头,以高利息吸引储户,投资者选择结构性存款业务时为了资金安全考虑,还是要首选大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管新规的最用下,结构性存款代替“保本理财”成为银行揽储的一大利器,今年一季度新增1.84万亿元,已经超出2017年全年新增规模,由此也引来监管关注。

投资者在选择结构性存款时仍然要保持理性,切勿盲目被高息所吸引。如果决定选择结构性存款产品,要了解产品的风险等级和投资标的,选择风险较低的产品进行购买,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才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