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QQ空間後,我們又開始逃離朋友圈

加密QQ空間後,我們又開始逃離朋友圈


加班後踩著晚上11點路邊微弱的燈光回家,躺在床上,鞋子都沒有力氣脫掉,點開朋友圈的界面,輸入“加班到這個點,加油啊~努力的自己。”

想了想,刪除,再輸入“加班到現在,好累。”

父母看到也許會擔心,好像不太妥,於是放下手機,掙扎著起來去洗澡。

你突然覺得十分鐘前的自己真是好矯情。

很喜歡攝影的你,想擁有一臺自己的單反,你攢了半年的生活費,又做了一個暑假的兼職,終於入手了自己心儀已久的相機,你開心地給新相機拍了“證件照”分享到朋友圈。下面的評論卻讓你不那麼舒服,甚至還有點兒掃興。

“土豪啊!真有錢!!”

“這個逼裝的好!我給滿分不怕你驕傲!”

更甚還有一個和你並不熟的人,發了一條屏蔽你的狀態:“一臺不過萬的破相機有啥可炫耀的,真窮酸!”

你突然覺得在朋友圈想單純地說些什麼,在別人的眼裡都變得不那麼單純。

加密QQ空間後,我們又開始逃離朋友圈

點開老同學的朋友圈,顯示的卻是“朋友僅展示近三天的朋友圈”。

一個連每日三餐都可以發七八條朋友圈的人,最新一條動態卻停留在三個月前。

大學室友經歷了一次失戀就再也沒發過矯情傷感矯揉做作的動態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我們不再把自己的情緒輕易展現在社交網絡。

還有一些“朋友”就喜歡看你心情不好的樣子,他們的心理安慰來自於“看你過得不好我就放心了”、“原來他過得也不怎麼樣嘛”。

後來,找了一份看起來不錯的工作,同事、上司也成為了好友列表的一員,你更加謹慎地分享你的狀態。生怕自己哪句言辭不妥破壞了自己在同事、老闆心中的形象,“原來他不是那麼愛工作的員工”、“在公司這麼內向的一個人,在朋友圈這麼話癆?”

加密QQ空間後,我們又開始逃離朋友圈

工作的第三年,一切都還比較順利,有了一筆小積蓄於是開始考慮買房,在中介與樓盤間奔走,你的好友列表裡多了不少客戶、微商、代購、房屋中介之類的“一面之緣”。

當好友列表裡的人越來越多,我們開始不知道應該用哪種人設面對不同的人,我們感到不安和糾結。

我們可以在閨蜜、發小面前毫不掩飾地展現自己“逗比”一面。

長大成人讓我們學會帶著不同的面具面對不同的人,但是一個朋友圈只能讓我們扮演一個人設。

加密QQ空間後,我們又開始逃離朋友圈

有的人會選擇給好友分組,和工作有關的動態只給同事看,日常休閒的動態只給家人朋友看,而那些代購、中介直接開啟“不讓他看我的朋友圈”。

有的人因為懶得分組,乾脆不發動態。

於是我們在社交網絡上逐漸收起了自己的情緒,不再進行那些“無效社交行為”。

加密QQ空間後,我們又開始逃離朋友圈

每天微商在朋友圈刷屏廣告,可能會讓你錯過好友分享的開心事。

有的人為了避免被打擾,選擇開啟“朋友圈三天可見”、“不讓他看我的朋友圈”、“不看他的朋友圈”……

一個偉大產品,不僅要給用戶冷冰冰的功能更新,還需要更多人性化的思考。

加密QQ空間後,我們又開始逃離朋友圈

在“機械化迭代”還是“人性化思考”的選擇過程中,張小龍最終決定將選擇權歸還給用戶。

也有人說,清除那些無效社交後,反而可以提高用戶活躍度。

可以選擇刪掉、屏蔽那些不重要的朋友,整理一下自己一團亂麻的社交關係。

聽起來也不錯。

此處應該艾特張小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