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名校的重点班,就等于能考上好大学”,他们终于不再相信

小林是一位学习很差的学生,差到什么地步呢?中考只考了二百多分。小林的父母认为孩子很聪明,是学校的老师不行,没有把他的孩子教好,不是有那么句话吗?“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孩子成绩不好不能怪孩子,也不能怪父母。小林父母自认为很聪明,因为他们也算是成功人士,孩子的基因那一定也是聪明的。那就只能是怪老师了,小林父母认定:小林的初中老师一定不是好老师,学校一定不是好学校。现在社会上不是有这样一种说法吗?“进不了名校的重点班,就不可能考上名牌大学”,这更坚定了小林父母的想法:孩子学习这么差,一定是老师不行,高中一定要让孩子上重点高中的重点班。

“上了名校的重点班,就等于能考上好大学”,他们终于不再相信

于是,小林进了全县最好的高中,这所高中的录取线是580多分。好在这所学校招收择校生,虽然小林连择校生的分数线也达不到,但小林的父母很有本事,让孩子进了这所学校。遗憾的是,小林的成绩要进这个学校最好的班很难。为什么难呢?这个班的老师很出名,每届都能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于是家长们拼了命的往他这个班送学生。但座位有限,所以就看家长们谁更有本事了。今年,上级部门又看得很紧,开学让均衡分班,不让有大班额,这让那些有本事的家长们很是无奈。

“上了名校的重点班,就等于能考上好大学”,他们终于不再相信

好在,等了几个月,没人关注这些事了,这个班开始少量的进学生了。于是,小林进了这个清华北大班。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小林的父母确实有本事,因为进这个班实在是太难了。不要说小林中考只考了二百多分,就是考600多分的学生要进这个班,家长那也得有大本事,这个班的分数线是650分。小林的父母终于达成了心愿,让孩子进了“名校的重点班”。有人说:“进了名校的重点班,就等于进了名牌大学”,于是,小林和他的父母信心满满:小林一定能上名牌大学了。小林要进班了,小林的父母特意请班主任老师吃饭。

小林的父母与老师相谈甚欢,酒过三巡,小林的父亲激动地拉着班主任的手说:“王老师,孩子就托付给你了,麻烦你一定给好好的教,我是不会亏待你的。”

王老师心里苦笑,但仍面露笑容地说:“我会力所能及地教的。”

小王母亲一听就知道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没信心,因为这样的话她听得太多了,她对王老师说:“我们相信你,你是名师麻。”

王老师无奈地说:“那是大家看得起,其实老师们水平都差不多。”

小林父亲:“王老师就别谦虚了,人家都说你班的学生都能上一本。我家小林基础不好,考不上清华北大了,还不上个一本?”

王老师顿觉苦水上涌,但“哑巴吞黄莲,有苦说不出”,只能无语了。小林父母见王老师什么也没说,以为是默许了,于是更加高兴,开始对王老师讲他们对小林上大学以后的规划,以及大学毕业以后的规划。

“上了名校的重点班,就等于能考上好大学”,他们终于不再相信

规划的挺好,只是三年后,小林并没有考上一本,二本也没考上。王老师还是名师,因为他班里考了两个清华。小林父母心里是怎样想的,已经没人知道了,因为他们再没对别人说起过。

也许,他们那“进了名校的重点班,就等于进了名牌大学”的信念已经彻底的没有了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