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為何中國最終統一,歐洲努力了很久卻還是一片散沙?

中國地域廣闊,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大部分時間都作為統一大帝國的形象出現。這就困擾了許多歐洲人,為什麼中國可以取得統一,而和中國面積差不多大和歐洲卻總是處於分裂的狀態呢?

於是就有歐洲人在外文網站發了帖子提問:“為何中國沒有像歐洲那樣分裂,相對於歐洲是什麼讓中國保持了統一?”

老外:為何中國最終統一,歐洲努力了很久卻還是一片散沙?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到底是為什麼。

首要的原因就是地理因素。其實整個歐洲屬是一個巨大的沖積平原,到處是肥沃的土地,數千年來都在不斷吸引著大量移民前往。一旦進入歐洲,這些移民便會別無選擇,只能定居下來。因為再往西就是大海了。換句話說:歐洲是無數次遷徙結束的終點,它是舊世界的“最後一站”。下圖顯示了遷入歐洲的常見路線。 總的來說歐洲的居民很多是從四面八方遷移過來的,曾經被漢朝打跑的匈奴最後就來到了歐洲。

老外:為何中國最終統一,歐洲努力了很久卻還是一片散沙?

中國在地理上與歐洲相反,中國西北為大漠,西南為高原,東部和南部又被大洋阻隔。因此很難有來自四周大規模的移民進入。而居住在中國腹地的人也很難遷移到域外,只能內部移民。而正是這種內部移民使得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遍佈中國腹地,這有效加強了統一。

另外位處亞歐大陸東端的中國多塊狀大陸,呈自然聚合狀,而歐洲從大陸向西延伸為半島和島嶼,呈自然分散狀。這也是一方保持統一,一方保持分裂的重要地理因素。

老外:為何中國最終統一,歐洲努力了很久卻還是一片散沙?

比較特殊的是,中國人幾千年來還有一種強烈的統一情懷。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大一統的觀念在社會各個階層根深蒂固。這導致在大分裂時期,割據政權的君主都把統一當作終極夢想。而各國的老百姓也都期望著統一,並稱割據時期為亂世。歐洲雖然也有統一的觀念,但遠沒有中國這麼強烈。相對於統一他們更享受自己割據的小生活。

歐洲民族成分複雜,自羅馬帝國滅亡之後,蠻族紛紛在羅馬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政權,互不所屬。而羅馬人完全無力再次統一全歐洲。相反,中國雖然民族成分也很複雜,但主體人群漢人相對於其它種族始終保持壓倒性優勢。這就大大降低了分裂的可能性。

老外:為何中國最終統一,歐洲努力了很久卻還是一片散沙?

有一個主體民族還不夠,還要求這個主體民族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因為武力可以統一,但不能維持統一。文化融合才是長久統一的靈丹妙藥。高度發達的漢文化令其它少數民族真心拜服,紛紛脫下胡服,捧起論語,高高興興地加入到了文明行列。共同的文化追求使得整個中華民族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向心力。穩定而持久。

老外:為何中國最終統一,歐洲努力了很久卻還是一片散沙?

和中國類似,歐洲各國也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但這種相似是與阿拉伯世界,東亞世界這些外部世界相比來說的。其實,內部差異很大,歐洲沒有統一的文字,各國也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起源。文化向心力遠沒有中國強大。這也是為什麼歐洲數次統一都很難維持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