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缺少这一要点,练一辈子也不出功夫!

智商、文化的高低不是学拳资质的决定因素,而是重要因素。何谓决定因素与重要因素?比如鸡蛋孵出鸡仔,鸡蛋得到合适的温度才能孵出鸡仔,可见温度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为啥?因为再合适的温度也不能使石头变成鸡仔,所以说鸡蛋才是决定因素。

练太极拳缺少这一要点,练一辈子也不出功夫!

人的天生禀赋各不相同,学知识有智商高低之分,练功习拳有上、中、下根器之别。“根器”源自佛教教义名词,指先天具有接受佛教之可能性。“根”比喻先天的品行,“器” 比喻能接受佛教的容量。“根器”用在练功习拳是指领悟能力的大小。

“太极拳重在体悟”

学拳的过程中,先用头脑领悟拳理和练法,比如认识和理解拳理中的为什么说“阴阳是太极拳之母,松是太极拳的灵魂”、“减去一分本力,增加一分内力”?再认识和理解练法中的“心静体松”、“放松肌肉、肌腱、韧带和松开骨关节的节节贯串”。

在头脑明白了一些拳理和练法之后,接着用身体领悟拳理和练法。学拳重在体悟,就是用肢体语言证明对拳理拳法的认识和理解。

练太极拳缺少这一要点,练一辈子也不出功夫!

不要白练与瞎练

克服白练与瞎练的办法很多。主要是提高认识、落实流程、练悟结合三条:

坐下来学习与钻研拳理拳法。关键在于掌握理法、心法。一项项落实,不要贪多求快,急于求成。注意“拳打半步巧”。先从半个动作落实,即吾所言之先练就“种子”招式。然后逐一拓展。

➤ 观看光盘、读书、拜师、访友,相互交流,拓宽视野。

➤ 练悟结合。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练太极,要练与悟结合。太极拳是学会、悟会的,更是学精、悟精的。如此,方可克服白练与瞎练。

习功学拳的要领是做出来的:

有一位太极拳明师说:“从拳学的实践体悟看,太极拳的要领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练出来的,何以此说?因为,要领做对了就有,做错了就没有,所以,关键是方法的正确。

太极拳的修炼,其实质就是掌握和熟悉要领方法的过程,若方法不正确,即使练一辈子也难入功成之门。” 这段话确是言之有理,比较客观。

练太极拳缺少这一要点,练一辈子也不出功夫!

认识对路,惟练而已

练功习拳之事,首在认识,认识对路,惟练而已。神气腰腿,皆是功夫,功夫进步,认识亦长,然而所贵不在功夫,而在认识者,功夫小犹可练,认识错则枉费矣,然则如何而使认识正确,则非练拳之所能为矣。

用平常心练拳和学出兴趣

怎样对待学练太极拳呢?

用恭敬心学拳,用真诚心学拳,用清净心悟拳,用平常心练拳,还要有知难而上的决心和坚持练下去的恒心。只要具备了信愿行,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的练。对于这些人不难。只要一步一步真实的学练,难也在心,易也在心。

勤能补拙

勤奋确能够弥补不足,勤学苦练就能熟能生巧、笨鸟先飞。

练武不练功而到老一场空

学武习拳的有识之士都知道这样的客观事实: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学来的拳架没有基本功和内涵技术的保障和支持,就是圈内人所说的“空架子”,这是难练出太极功夫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