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展開最大規模“洋垃圾”打私行動,39個涉嫌走私洋垃圾團伙被摧毀

“現在我宣佈‘藍天2018’集中打擊‘洋垃圾’走私行動正式開始!”5月22日,隨著海關總署署長倪嶽峰在總署緝私指揮中心一聲令下,25個直屬海關展開了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打擊“洋垃圾”走私集中行動。截至9時,集中行動已查獲廢礦渣、廢五金等各類走私廢物13.7萬噸,查證走私廢塑料、廢礦渣、廢五金共60.65萬噸,抓獲犯罪嫌疑人137名。

當天,在總署統一指揮下,廣東分署,天津、大連、瀋陽、哈爾濱、上海、南京、寧波、福州、南昌、長沙、廣州、深圳、拱北、汕頭、黃埔、昆明、烏魯木齊等25個直屬海關,出動警力1291人,分成行動小組212個,在北京等17個省(區、市)開展收網行動,同時對重點涉案人員實施抓捕,對涉案公司場所開展搜查,對涉嫌走私進境的固體廢物存放場所及加工窩點進行查緝。

據介紹,此輪打擊主要聚焦走私廢礦渣和利用他人許可證走私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廢塑料、廢五金案件,77%的案件都是針對此類犯罪。

此次涉案走私礦渣初步判定為國外冶煉後的殘渣,不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控制標準,違反《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及《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已被國家禁止進口。而涉案企業違反國家規定,將限制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廢五金、廢塑料違法轉賣給無環保資質的企業,這些無環保資質的企業在生產提取利用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汙防設施,極易對生態安全和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據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出入境檢驗檢疫管理職責和隊伍劃入海關總署,海關的職責更寬廣,執行更有力。在機構改革後,海關總署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通過建立信息集聚、優化高效、協調統一的風險防控體系,推行全鏈條式管理,強化智能監管、精準監管,實現了監管前移,把住境外源頭關。

今年1至4月,海關查驗固體廢物集裝箱共計20餘萬箱,口岸現場移送與固體廢物有關的案件244次、8.8萬噸、案值3.4億元。責令企業退運固體廢物4.9萬噸,案值1.7億元。發揮檢驗檢疫14家固體廢物屬性鑑別實驗室的技術優勢,開展鑑定934批次,最終鑑定確認為固體廢物368批次,有效防止不法企業將固體廢物以普通商品的名義偽報、瞞報、夾帶入境。

此外,海關強化對國內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的監管,嚴格供貨商和收貨人註冊登記及後續監管,今年前4個月依法註銷供貨商41家、收貨人85家,對收貨人實施監督管理及跟蹤驗證共計267家,依法撤銷91家。

海關還堅持信用管理導向,大力推進固體廢物失信企業聯合懲戒,自5月起,每月向生態環境部通報因違法進口固體廢物而降為失信的企業名單,按照失信懲戒合作備忘錄的相關規定實施聯合懲戒。專項行動期間,20家企業因違法進口固體廢物被下調企業信用等級。

2018年以來,全國海關已針對“洋垃圾”走私開展了3輪高密度、集群式、全鏈條的集中打擊,共刑事立案25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49個,打掉走私犯罪團伙81個,查獲廢礦渣、廢五金等各類走私廢物21.7萬噸,查證走私廢塑料、廢礦渣、廢五金共93.31萬噸。

據瞭解,目前海關正在制定《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裝運前檢驗機構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對裝運前檢驗機構實施備案管理,建立優勝劣汰的退出機制,近期即將對外發布。

海關總署展開最大規模“洋垃圾”打私行動,39個涉嫌走私洋垃圾團伙被摧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