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妓苏三惨遭贱卖,蒙难奇冤,究竟是如何申冤昭雪的?

我忘思恋

因话本和戏剧的广泛传播,苏三在我国早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苏三因与官宦子弟王景隆日久生情,发誓从良,被老鸨偷偷卖给马贩子沈洪后,沈洪却被妻子皮氏与情夫赵昂合谋毒死,苏三惨遭诬陷,被下了死牢,也就是著名的“苏三蒙难”。不过,要想了解苏三申冤昭雪,悦史君认为,还是要有一些情节铺垫才可以。


苏三原名周玉洁,是明朝山西省大同府周家庄人(现山西省山阴县北周庄),她从小长得标致,可惜5岁时父母双亡,成了孤儿。

无处可依的苏三几经周折,被人拐卖到了京师苏淮妓院,就改姓为苏,起名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

苏三越发出落得漂亮,经过悉心教导,琴棋书画更是样样精通,在京师留下了美名。

这时南京礼部尚书王琼因得罪权宦,被发回原籍,就让16岁的三公子王景隆与仆人王定讨三万银的帐,主仆二人在大街上观看皇都景致时,王景隆因酒保怂恿,在春院胡同一秤金内与苏三相遇,被她“鬓挽乌云,眉弯新月。肌凝瑞雪,脸衬朝霞。袖中玉笋尖尖,裙下金连窄窄。雅淡梳妆偏有韵,不施脂粉自多姿。便数尽满院名妹,总输他十分春色”的惊人容貌吸引,于是不顾王定的一再劝解,留下来与苏三厮守。

一个多月后,老鸨以“我女儿与你成了夫妇,地久天长,凡家中事务,望乞扶持”,问王景隆要了很多银两,王景隆还造了百花楼一座,给苏三做卧房。

王定担心老爷王琼知道了难收拾,就以“我在北京无用,先回去罢

”为由,拜别王景隆回到南京复命。

一年后,王景隆把三万银挥霍一空,老鸨开始凡事疏淡,后来直接对苏三说:“‘有钱便是本司院,无钱便是养济院。’王公子没钱了,还留在此做甚!那曾见本司院举了节妇,你却呆守那穷鬼做甚?

苏三与王景隆的日子越发窘迫,最终王景隆说:“我若南京再娶家小,五黄六月害病死了我。”苏三说:“苏三再若接别人,铁锁长枷永不出世。

苏三把自己的金银首饰器皿给了王景隆,让他回南京去努力读书,考取功名再回来相聚。

苏三用计骗得老鸨写下从良画押,从此住在百花楼里安心等王景隆。

王景隆则回到南京,托两个姐夫求情,让父亲王琼相信他是回家读书,寻思“‘十年受尽窗前苦,一举成名天下闻’,这是我公公作下的对联。他中举会试,官至侍郎;后来咱爹爹在此读书,官到尚书。我今在此读书,亦要攀龙附凤,以继前人之志。”从此“心中回转,发志勤学”。

王琼见儿子用功,推荐他去参加乡试,一次就中了第四名举人,王景隆一心想着苏三,以赴京准备会试为名,离开了南京。

却说马贩子沈洪拿了整万银子,想要与苏三相会被拒,老鸨要了他两千两银,骗了苏三跟沈洪回故里为妾。

王景隆进京发现苏三不在,打了老鸨砸了一秤金,参加会试中金榜二甲第八名,三个月选了真定府理刑官,父母为他选了刘都堂之女为妻。

沈洪之妻皮氏与监生赵昂勾搭成奸,以沈洪讨了苏三为由,先是一顿骂,后又在辣面里下毒,沈洪九窍流血而死。

皮氏命赵昂拿着沈家银子,“

与刑房吏一百两,书手八十两,掌案的先生五十两,门子五十两,两班皂隶六十两,禁子每人二十两,上下打点停当。封了一千两银子,放在谭内,当酒送与王知县”,结果苏三被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幸得刑房吏刘志仁知道内情,暗中保护苏三。

王景隆到真定府为官,举利除害,家中送了新人刘氏夫人,王景隆因为官有道,被吏部选为山西巡按,发现苏三的情况,决定为他讨回公道。

到这里,就开始了苏三“申冤昭雪”的进程,悦史君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这财主叫沈洪,妇人叫做玉堂春。他是京里娶来的。他那大老婆皮氏与那邻家赵昂私通,怕那汉子回来知道,一服毒药把沈洪药死了。这皮氏与赵昂反把玉堂春送到本县,将银买嘱官府衙门,将玉堂春屈打成招,问了死罪,送在监里。若不是亏了一个外郎,几时便死了。”

这是王景隆遇到的第一个知情人:赶脚的小伙

线索来源就是他们在路上的闲聊:

赶脚的小伙:“二位客官往洪同县有甚贵干?”

王景隆说:“我来洪同县要娶个妾,不知谁会说媒?”

小伙说:“你又说娶校俺县里一个。财主,因娶了个小,害了性命。”

王景隆问:“怎的害了性命?”

小伙说:“这财主叫沈洪,妇人叫做玉堂春。他是京里娶来的。他那大老婆皮氏与那邻家赵昂私通,怕那汉子回来知道,一服毒药把沈洪药死了。这皮氏与赵昂反把玉堂春送到本县,将银买嘱官府衙门,将玉堂春屈打成招,问了死罪,送在监里。若不是亏了一个外郎,几时便死了。”

王景隆又问:“那玉堂春如今在监死了?”

小伙说:“不曾。”

在这里,王景隆初步了解了内情,而且知道苏三还很安全。

第二,“赵昂与皮氏都是他做牵头。”

这个线索同样也是赶脚的小伙给的,“他”是指王婆。

王景隆说:“我要娶个小,你说可投着谁做媒?”

小伙说:“我送你往王婆家去罢,他极会说媒。”

王景隆说:“你怎知道他会说媒?”

小伙说:“赵昂与皮氏都是他做牵头。”

王景隆说:“如今下他家里罢。”

小伙竟引到王婆家里,叫声:“干娘,我送个客官在你家来。这客官要娶个小,你可与他说媒。

王婆说:“累你,我赚了钱来谢你。”

王景隆夜间与王婆攀话,见他能言快语,是个积年的马泊六了。

到天明,又到赵监生前后门看了一遍,与沈洪家紧壁相通,可知做事方便。

回来吃了早饭,还了王婆店钱,说:“我不曾带得财礼,到省下回来,再作商议。”

到这个时候,其实王景隆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进入实质阶段。

第三,“爷爷!我从小接着一个公子,他是南京礼部尚书三舍人。”

王景隆星夜回到省城察院,次早星火发牌,苏三出来时,他的试探之语。

王景隆看了刘志仁给苏三写的冤状,问说:“你从小嫁沈洪,可还接了几年客?”

苏三说:“爷爷!我从小接着一个公子,他是南京礼部尚书三舍人。”

王景隆怕他说出丑处,喝声:“住了!我今只问你谋杀人命事,不消多讲。”

苏三说:“爷爷!若杀人的事,只问皮氏便知。”

王景隆叫皮氏问了一遍。玉姐又说了一遍。

这里王景隆亲口从苏三那里得到她信守承诺的事实,开始为下一步做了准备。

第四,“你送面与家主吃,必然知情。”

王景隆因碍着苏三的关系,不能直接审理,就找了刘推官代替审理,找到一个口子。

公子分付刘推官道:“闻知你公正廉能,不肯玩法徇私。我来到任,尚未出巡,先到洪同县访得这皮氏药死亲夫,累苏氏受屈。你与我把这事情用心问断。”

刘推官回衙,升堂,就叫:“苏氏,你谋杀亲夫,是何意故?”

苏三说:“冤屈!分明是皮氏串通王婆,和赵监生合计毒死男子。县官要钱,逼勒成招,今日小妇挤死诉冤,望青天爷爷做主。”

刘爷叫皂隶把皮氏采上来,问:“你与赵昂好情可真么?”皮氏抵赖没有。

刘爷即时拿赵昂和王婆到来面对。用了一番刑法,都不肯招。

刘爷又叫小段名:“你送面与家主吃,必然知情。”喝教夹起。

小段名说:“爷爷,我说罢!那日的面,是俺娘亲手盛起,叫小妇人送与爹爹吃。小妇人送到西厅,爹叫新娘同吃。新娘关着门,不肯起身,回道:“‘不要吃’俺爹自家吃了,即时口鼻流血死了。”

刘爷又问赵昂奸情,小段名也说了。

赵昂说:“这是苏氏买来的硬证。”

话到了这里,可就说不清了,线索也断了,到了最后阶段。

第五,“这起泼皮奴才,苦不肯招。我如今要用一计,用一个大柜,放在丹挥内,凿几个孔儿。你执纸笔暗藏在内,不要走漏消息。我再提来问他,不招,即把他们锁在柜左柜右,看他有甚么说话,你与我用心写来。”

刘推官也是有手段的人,这个办法太强。

刘爷沉吟了一会,把皮氏这一起分头送监,叫一书吏过来:“这起泼皮奴才,苦不肯招。我如今要用一计,用一个大柜,放在丹挥内,凿几个孔儿。你执纸笔暗藏在内,不要走漏消息。我再提来问他,不招,即把他们锁在柜左柜右,看他有甚么说话,你与我用心写来。”

刘爷分付已毕,书吏即办一大柜,放在丹埠,藏身于内。

刘爷又叫皂隶把皮氏一起提来再审,又问:’招也不招?”

赵昂、皮氏、王婆三人齐声哀告,说:“就打死小的那里招?”

刘爷大怒,分付:“你众人各自去吃饭来,把这起奴才着实拷问。把他放在丹挥里,连小段名四人锁于四处,不许他交头搔耳。”

皂隶把这四人钡在柜的四角。众人尽散。

却说皮氏抬起头来,四顾无人,便骂:“小段名!小奴才!你如何乱讲?今日再乱讲时,到家中活敲杀你。”

小段名说:“不是夹得疼,我也不说。”

王婆便叫:“皮大姐,我也受这刑杖不过,等刘爷出来,说了罢。”

赵昂说:“好娘,我那些亏着你!倘捱出官司去,我百般孝顺你,即把你做亲母。”

王婆说:“我再不听你哄我。叫我圆成了,认我做亲娘;许我两石麦,还欠八升;许我一石米,都下了糠批;段衣两套,止与我一条蓝布裙;许我好房子,不曾得住,你干的事,没天理,教我只管与你熬刑受苦。”

皮氏说:“老娘,这遭出去,不敢忘你恩。捱过今日不招,便没事了。”

柜里书吏把他说的话尽记了,写在纸上。

刘爷升堂,先叫打开柜子。书吏跑将出来,众人都唬软了。

刘爷看了书吏所录口词,再要拷问,三人都不打自招。赵昂从头依直写得明白。各各画供已完,递至公案。

至此,苏三算是真正沉冤昭雪了。

悦史君认为,苏三之所以能够解脱,固然有刑房吏刘名仁的暗中保护,赶脚的小伙、小段名的招供,刘推官的秉公审讯,但最根本的,还是她跟王景隆的感情坚定,让王景隆能够全身心地为她考取功名、明里暗里调查,最终修成眷属。


历史这样说

题主深得标题党精髓。

很多人知道苏三,是因为京剧《苏三起解》,又名《女起解》、《洪洞县》。梅、尚、程、荀及张君秋等演出均有特色。讲述了苏三蒙难,逢夫遇救的故事。

而《苏三起解》的原型故事,来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是其中一则脍炙人口的话本故事。

故事的原名,叫《玉堂春落难逢夫》。

这里先大致介绍一下故事的内容:

穷人家的女儿苏三沦落入妓院,成为一代名妓玉堂春。她与礼部正堂的三公子王景隆倾心相爱。

一年后,王景隆败尽家财,被老鸨赶出妓院。而苏三暗中资助王景隆,让他回家学习。因苏三立志从良,老鸨使出毒计,将苏三卖给山西洪洞县贩马的客商沈洪。沈洪妻皮氏早有外遇,当沈洪和苏三到家后,皮氏伙同奸夫毒死了沈洪,嫁祸苏三。县官受了皮氏的贿赂,将苏三屈打成招,下入死牢。王景隆进京后得知苏三被卖到山西,特地设法到山西为官。到任后查明了苏三的案情,平反冤狱,救出苏三,并结为夫妻。

那么苏三是怎么申冤昭雪的呢?

1、有人证,而且还是一个有点地位的人证

原著记载,“有个刑房吏,姓刘名志仁,为人正直无私。素知皮氏与赵昂有好,都是王婆说合。数日前撞见王婆在生药铺内买砒霜,说:‘要药老鼠。’刘志仁就有些疑心。今日做出入命来,赵监生使着沈家不疼的银子来衙门打点,把苏氏买成死罪,天理何在?”

在这个正直的官吏帮助下,原本收了钱想折磨死苏三的狱卒也不敢继续作恶,让苏三等到了翻盘的机会。

2、王景隆心念旧情。

虽然娶了一位名门闺秀,但还是对过去的感情念念不忘。

却说公子自到真定府为官,举利除害,吏畏民悦,只是想念玉堂春,无刻不然……公子在任年余,官声大著,行取到京。吏部考选天下官员。公子在部点名已毕,回到下处,焚香祷告天地,只愿山西为官,好访问玉堂春消息。须臾马上人来报:“王爷点了山西巡按。”……公子到平阳府,坐了察院,观看文卷。见苏氏玉堂春问了重刑,心内惊慌:“其中必有跷蹊。”随叫书吏过来:“选一个能干事的,跟着我私行采访。你众人在内,不可走漏消息。”

3、一微服私访就撞到知情人

这个实在太像是开金手指技能了。王景隆都没费什么功夫,一假装成客商,就从别人口里一五一十问到了实情。

但也从侧面反应:皮氏的奸情,其实满城皆知。百姓都猜到玉堂春冤枉,只是不敢招惹当官的。

公子时下换了素中青衣,随跟书吏,暗暗出了察院。雇了两个骡子,往洪同县路上来。这赶脚的小伙,在路上闲问:“二位客官往洪同县有甚贵干?”公子说:“我来洪同县要娶个妾,不知谁会说媒?”小伙说:“你休取笑。俺县里一个财主,因娶了个小,害了性命。”公子问:“怎的害了性命?”小伙说:“这财主叫沈洪,妇人叫做玉堂春。他是京里娶来的。他那大老婆皮氏与那邻家赵昂私通,怕那汉子回来知道,一服毒药把沈洪药死了。这皮氏与赵昂反把玉堂春送到本县,将银买嘱官府衙门,将玉堂春屈打成招,问了死罪,送在监里。若不是亏了一个外郎,几时便死了。”

4、一个得力的侦破达人

这时候,真相差不多大白了。

但是,人证不够具有说服力,物证也不充分。皮氏和奸夫矢口否认,也不能强行判罪,否则留下“屈打成招”的名声,怎么办呢?

幸好,王景隆有一个得力的助手刘推官。这位官员直接换了一种思维方式,使了个巧记——让一个书吏藏身柜中,拿着纸笔记载。

然后,把皮氏、奸夫赵昂和拉皮条的王婆,还有皮氏的婢女小段名四个人给拘来拷问。拷问半天,没有结果。刘推官佯装大怒,让办案人员各自去吃饭,留这四个在这挨饿。果然,人一走完,这四人就开始互相推诿责任,书吏就把笔录一一记录下来了。

最后,升堂判刑。

皮氏凌迟处死,赵昂斩罪非轻。王婆买药是通情,杖责段名示警。王县贪酷罢职,追赃不恕衙门。苏淮买良为贱合充军,一秤金三月立枷罪定。

最后,苏三嫁给王公子为妾,妻妾融洽,皆大欢喜。


豹小白的杂货铺

是被他的相好情人王景隆派刘推官重新审理,洗净冤屈昭雪的。

苏三原名不叫苏三,她叫周玉洁,小时父母双亡被卖到妓院,她去时妓院已有两名妓女,所以她行三,因她是苏州人,故改姓苏,叫苏三。艺名玉堂春。

苏三在妓院工作期间结识了一个叫王景隆的官宦子弟,二人互相爱慕,山盟海誓,苏三承诺以后不在接客,等王景隆赎身成婚。后王景隆钱尽,被老鸨赶出妓院。苏三因不肯接客,被老鸨以一千二百两银子卖给洪洞县商人沈洪为妾。沈洪长年在外,他在家的妻子皮氏与邻居赵昂私通成奸,为怕沈洪戳破好事,奸夫淫妇设计毒死了沈洪,污陷是苏三所为。县太爷受了奸夫淫妇的贿赂,将苏三屈打成招,秋后处斩。

王景隆后来考上了进士,成为山西巡按,恰好得知苏三被判死刑,命洪洞县将案宗发往太原重审。这就是苏三起解的故事。苏三不知王景隆发迹为官,起解之时托人给南京的王景隆捎信,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故喊出“洪洞县里没好人”这一句至今仍流传的名言。苏三起解到太原后,王景隆避嫌让刘推官审理此案,终使案情水落石出。苏三的冤情得雪,无罪释放,罪犯得以伏法,苏三与王景隆团聚。民国初洪洞县还有苏三的案宗留存。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后来冯梦龙将此故事写成小说,又被改编成戏曲,流传至今。

春秋史社,悟空问答最专业的历史领域专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