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祖讲苗族:苗族蛊术

蛊术,是苗族巫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黑巫术和白巫术之分,其中下蛊属于黑巫术,赶尸则属于白巫术。下蛊和赶尸,都属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频频出现在各种影视及文学作品中。

在苗家,有关下蛊的传说很多。蛊在苗族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寄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相传,过去苗族妇女惩罚负心男子的方法就是下蛊。旧时,苗族男子常年在外谋生,夫妻两地分居,妻子怕他变心,便将一百只毒虫装入土罐里,由它们在里边自相残杀,最后胜出者就是所谓的“蛊”,这只虫子毒性最强。女人用自己的血喂它,“蛊”的神奇之处,在于传说中下蛊者与蛊种已经心性相通。丈夫离家之前,将这只蛊下到他身上,只要他变心,蛊就会发作,男人就会惨痛无比,而解药只有那个下蛊的女人才有。

阿祖讲苗族:苗族蛊术

苗族人“谈蛊色变”,尤其是在婚姻上最忌讳。儿女要成亲的话,双方父母都要暗地里对对方进行严格审查(俗称“清针线”),看其家庭成员及比较近的亲戚干净与否,即有没有蛊。如果发现对方有不干净的嫌疑,就借口婉言拒绝。有苗族学者调查后认为,苗族几乎全民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他们认为除一些突发症外,一些较难治的长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体消瘦等,以及内脏不适、肠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的慢性疾病,都有可能是中了蛊。属于突发性的疾病,可用“喊寨”的方式让怀疑的放蛊者感到害怕,自行将蛊收回就好了;属于慢性病患者,就要请巫师作法“驱毒”了。至于蛊到底是什么样子,除了代代相传的说法,谁也没有见过,更没有任何科学根据,放蛊之术历来都是被严厉禁止的。

阿祖讲苗族:苗族蛊术

赶尸,是一种传说中的法术。赶尸是一种职业,由特定的职业赶尸人一一赶尸匠来完成。他们一般身强体壮,长相凶恶,赶尸时身穿道袍,摇动摄魂铃,趁夜间工作。赶尸曾经风行湘西苗疆,这与当地一些风俗是分不开的。

传说在上古时期,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征战。蚩尤和黄帝大战于涿漉,蚩尤战败后士卒死伤惨重。蚩尤十分悲痛,便与大巫师商量如何处理,他要将死去的将士运回故土,妥善安葬。于是大巫师施展法力,念动咒语,让死尸自行站立起来,然后用绳索将尸体串起来,摇动着赶尸铃,将尸体赶回了家乡。

阿祖讲苗族:苗族蛊术

根据相关文献记录,赶尸匠被人称为“老司”,他们同普通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有在接到赶尸的委托时,他们才做好一切准备,前去赶尸。老司的穿着也十分特别,不管三伏天还是寒冬腊月,都要穿着一双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头上戴一顶青布帽,腰包藏着一包符。老司从来不在尸体后面,而是在尸体前面带路行走,不能打灯笼,手中不断地摇着摄魂铃。有的带着徒弟,要一面走一面敲锣,敲锣并不是为了震慑死者,而是为了使夜行人避开,警告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如果要赶的尸体有多个时,就要用草绳把他们串起来,大约每隔六七尺一个。夜里行走时,尸体都带着高筒毡帽,额上压着几张符垂在脸上。

阿祖讲苗族:苗族蛊术

赶尸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由于路途遥远,沿途上还设有“死尸客店”,这种神秘莫测的店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一般人是不住的。而这种客店,也只有在湘西才能见到。它的大门一年到头都开着,因为两扇大门板后面,是尸体停歇之处。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就达到“死尸店”,夜晚悄然离去。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直到天气好转,再把尸体运送到家乡。当然,所谓赶尸还是由活人背着尸体或死者部分肢体的运尸过程,“法术”不过是掩盖其真相的手段。在某种意义上说,赶尸是苗族传统故土观念的一种深刻体现,也是苗人鬼神观念的产物。

苗族的宗教是一种朴素的原始宗教,信仰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对我们现在理解苗族先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