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是怎麼樣一步步變成胃癌的?

qzuser221281997

1、部分萎縮性胃炎與胃癌關係密切,比如腸上皮化生和異常增生的胃炎。雖然這些胃炎不能夠確定為胃癌,但是被標為陽性的腺體發生了改變,比如在糖鏈結構上,這些都具有了癌變的特徵。

2、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不管是胃炎還是胃癌都與這個因素有關係。當發現胃炎的時候,不能及時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造成胃粘膜上皮細胞破損、不典型的增生細胞出現、胃粘膜炎症的持續發展,後期會慢慢演變為胃癌,所以在早期的時候要及時做檢查並控制這種感染。

4、年齡越大,癌變幾率越大,家族有消化道癌症的,也有一定遺傳因素。

本期答主:閆曉曉,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簡單的說,胃炎久拖不治,就會發展成為胃癌。

大體分為這幾步: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很多人把萎縮性胃炎稱為是癌前病變,可以說是有一定依據的,因為萎縮性胃炎非常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胃黏膜變薄,它分化出的細胞有很多不具備正常的功能,而這些不正常功能的細胞一旦逃脫免疫系統的監測,就會散佈在腹部的器官附近,大肆生長,成為最早的胃癌細胞。

1.切斷最早胃癌發生的渠道

胃癌最早期的細胞是由胃黏膜分化出的非正常功能的細胞發展而來,所以要切斷最早胃癌發生的渠道就不能讓這部分非正常功能的細胞肆意蔓延,對於清除非正常功能細胞,醫學上使用比較廣泛的是靈芝粗多糖粉,這也是為什麼內科的主任都會建議萎縮性胃炎吃靈芝粗多糖粉的原因,它會在第一時間檢測並清除胃黏膜分化的非正常功能的細胞,阻斷胃癌的發生。

2.關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3.健康規律飲食

胃病病人都需要有著健康規律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吃飯,不可省略早餐,多食用細軟、好消化的食物,如果是萎縮性胃炎的患者,平時可以選擇一些酸奶用來保護胃黏膜,切忌在空腹時飲用,在睡前兩小時不要再進食,睡前可用雙手搓熱後在肚臍附近順時針輕輕按摩。

4.增強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時也會容易被病菌入侵,胃癌病人大部分都是長期免疫低下,所以在平時一定注意適當鍛鍊身體,增強免疫力,對於胃病的恢復也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醫小美說

慢性胃炎分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其他特殊類型胃炎三類。其中,慢性萎縮性胃炎比較常見,特別是老年人。一般來說,萎縮性胃炎的癌變率不太高,但如果同時發生了非典型增生(上皮樣瘤變),就要警惕是否是高級別的瘤變;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症狀多數可自行消失,經過數月或數年病變也可完全恢復,但如果引起炎症的誘因不去除,炎症還會持續存在,經過一定時間就可能發生腺體的萎縮。

如果你是這樣的情況就要警惕了

1、有無遺傳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胃癌史,特別是直系親屬曾患有胃癌,而你本身又患有慢性胃病,就要特別警惕,最好儘早治癒胃病,定期檢查。

2、其次是關注有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從1983年發現到現在,已經有大量的循證醫學證明它跟胃癌相關,尤其是胃竇癌。長期感染幽門螺桿菌造成的慢性活動性胃炎,並導致胃黏膜萎縮和腸上皮化生,發生異型增生和癌變的機會也增多。感染時年齡越小,以後發生胃癌的可能性越大。

若是胃炎患者,需要怎麼搞好自己的胃?


大梨說癌症

慢性胃炎在臨床上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另一種是慢性萎縮性胃炎,那麼這兩種胃炎到底有何區別呢?他們那一類會容易癌變呢?聽小克一一道來。

1.慢性淺表性胃炎:是說胃粘膜沒有任何萎縮的情況出現,胃粘膜主要是有慢性炎症的浸潤,幽門螺桿菌是引起此類胃炎最主要的誘因,佔到了90%的分量。

2.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說胃粘膜已經發生了萎縮改變,伴有腸上皮化生(為就是說變了性質),而這類胃炎又被分為兩個種類,一種是由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而來,另一種則是屬於自身免疫引起。當胃黏膜萎縮後,就會變得極其脆弱,容易受到刺激食物,藥品,胃酸,膽汁的侵襲,所以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症狀要比淺表性胃炎嚴重。併發症也要比淺表性胃炎多。其中就包括癌變。


那麼不論是慢性淺表性胃炎還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他們是如何被診斷出來的呢?

胃鏡和活組織檢查,是診斷慢性胃炎最最最主要的方法了。不但可以觀察胃粘膜的病變,還可以通過病理活檢的方式,明確診斷。

尤其是通過活檢確定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並且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應該視為癌前病變,給予重視,必要時手術切除。

希望以上文字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任何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