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華語電影在經歷一場狂飆突進的發展。2017年,華語電影總票房成績達到

559.11億元,同比2016年增長13.45%。其中,國產片票房達到301.04億元,佔比達53.84%。

總數令人欣喜,但各個導演,各個演員在2017年到底做了些什麼,卻無人量化。不從藝術,不從喜惡的角度,到底他們為華語電影工業創造了哪些價值和影響?

繼我們上次推出華語電影歷史權力榜,2017年的年度榜單也出爐了。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在歷史榜榜單推出時,就引發了熱議,但爭議不是壞事,反而說明此前真正有價值的同類榜單未曾出現,更證明了榜單的價值所在。

“華語電影權力榜”是由《看電影》獨家推出的深度行業評分榜。是通過綜合客觀數據反映,衡量影人在電影工業上的價值影響和貢獻最終排出的榜單,最大程度排除了個人的影響。

繼上次推出華語電影歷史權力榜的導演、男演員、女演員三份榜單之後,這一次會發布2017年度華語電影權力榜(TOP100)、華語電影導演權力榜(TOP50),以及華語電影男、女演員權力榜(TOP50)四份榜單。

而年度榜單的規則,和歷史榜單略有不同之處(劃重點)

  • 榜單選取2016年12月15日至2017年12月15日於中國內地公映的華語影片
  • 榜單通過票房、獎項、口碑、貢獻四個分數值進行計算
  • 最終得分通過一定權重統計,在縱向成績比較後得出相對值

票房值:影片全球票房總收入

獎項值:數據抓取自國內外近百獎項,提名、獲獎均統計在內

口碑值:取自豆瓣、貓眼、時光三大平臺,如演員有多部作品上映,取最高值

貢獻值: 包含行業貢獻、商業、流量價值等多方維度

話不多說,上榜!

2017年華語電影權力榜TOP100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由於表格較長,此處只展示前30名,有進一步興趣瞭解的朋友,請關注

榜單一出,果然如歷史榜發佈時一樣,引起了網友的熱切探討。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位列榜單前十的作品中,有戰爭題材的[戰狼2]、喜劇題材的[羞羞的鐵拳]、動作題材的[殺破狼·貪狼]。同時,[二十二][生門]等紀錄片也榜上有名。

這也證明了大製作、全明星陣容不見得一定能成功,而越來越多的”小成本“黑馬,則驗證了高質量也能為小投資帶來票房和市場。

網友看待這份榜單,自然是贊同者、質疑者皆有之,但是最多討論的,當然是首當其衝的年榜第一[芳華]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芳華]的勝利,在於它是在這次榜單評選中各項指標最均衡,且沒有弱項的成功。

14.2億的票房,是[芳華]成為了馮小剛票房最高的作品,即使是在2017年,同類型中這一數值也是值得自傲的成績。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芳華]劇照

而在各平臺的相當理想的分數,也給予這部影片高達82.3分的口碑值。再加上76.67分的貢獻值,以及68的獎項值,足以讓[芳華]成為2017年最受歡迎的華語電影。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先不論這部影片是否在每個人心中都是佳作,但是它顯然在2017年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其次是[羅曼蒂克消亡史]位列第二,影片優秀的工匠氣質,讓導演程耳僅第二部作品,便成為了2016年賀歲檔的口碑爆款。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羅曼蒂克消亡史]

影帝、影后級別的群戲表演,為影片贏得了100分的獎項值、以及76分的口碑值。最終把這部集大成之作拉到了榜單第2位的,則是僅1.23億,最終35分的票房。

排在第三的[戰狼2]不出意料,又成為了爭議的焦點,這部影片的火爆已經超越了電影本身,成為一個帶有層次探討意義的現象。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戰狼2]的成功,無疑是華語重工業電影的一次勝利

頂尖的製作水準、不輸好萊塢的編劇,以及“國產片保護月”的檔期優勢,讓華語影史誕生了第一部50億級別的電影。高達80.7的口碑得分僅次於[芳華],位居榜單第三。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戰狼2]

但是[戰狼2]有致命的短板,就是它在獎項上的成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直接導致它最終只能止步前三,無法摘得榜單第一。

同時也有網友敏銳的發現,口碑類的佳作在榜單中也有一席之地,而這正是榜單所能解讀出華語電影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小成本華語電影實現口碑突圍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2017年6月的電影市場,本來是[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異形:契約]等進口片的天下。

而一部名不見經傳的[岡仁波齊],卻在這時上映。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岡仁波齊]

最終,影片不僅成功以1億元的票房完成逆襲,超高的口碑也讓[岡仁波齊]成為了上半年最亮眼的一部獨立作品。

越來越流水線化的好萊塢製作湧入華語電影市場,在擁擠的進口片檔期,也存在著無片可看窘境。這時,往往小眾文藝片反而能利用自己獨特的優勢,完成逆襲。

同樣成功突圍的,還有暑期檔的[二十二]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1.7億的票房,讓[二十二]刷新了華語紀錄片的票房紀錄

雖然嚴肅的主題,以及略顯沉重的“慰安婦”題材,讓影片和暑期檔顯得格格不入。但最終,憑藉高達88.7的超高口碑,影片最終挺進了榜單的前20位,位列第13

高頻率的路演及試映,為影片打下了良好的前期口碑。這種營銷策略不僅成為了當今紀錄片市場常用的手法,也成功的為一些小眾影片打開了市場。

此外,[天梯:蔡國強的藝術]、[地球:神奇的一天]以及[生門]也憑藉優秀的質量,入圍榜單前100。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地球神奇的一天]位列榜單榜單第34、[天梯:蔡國強的藝術]位列第41、[生門]位列40

如今華語電影已進入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票房大片早已不能滿足觀眾的觀影需求。

而紀錄片卻憑藉小眾卻精準的人群定位,以及優秀的質量和口碑,成為華語電影市場中,不可忽視的類型。這種發現,也是榜單的意義之一。

2017年華語電影導演權力榜TOP50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完整榜單請關注

相對於影片的榜單,導演、演員的榜單在之前已經有過歷史榜的發佈,但是年度的榜單和歷史榜單的時間段不同,規則也有不小的差異。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年榜的榜單採集了導演的多項數據進行綜合計算。如果導演在2016年也有作品上映,我們將會按照其2016年得分的15%進行計算。

也就是說,導演年榜總分=2017年得分(85%)+2016年得分(15%)

年榜的榜單中,不出意料憑藉[芳華]的馮小剛成功奪冠,與吳京、徐克入榜前三甲,業界老炮、票房黑馬也紛紛在列。

按照國際慣例,是第一之爭。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位居榜首的馮小剛,在2016年底帶來了[我不是潘金蓮]。而僅過了一年,[芳華]便再次成為焦點。因此對於這次榜單,他的作品數目也佔據了一定優勢。

從總分值看,相比排名第二的吳京,馮導的最終得分竟然超出了近一半之多。而馮導之所以取得這麼高的分數,則完全要歸功於他超高的客觀數據。

單憑[芳華]的媒體值一項指標,就已經是其他排名前十導演的3~4倍,而對比前20位,更是出現了將近5~10倍的差距。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芳華]

加之[芳華]所取得的各類獎項,馮導在種種客觀數據上都有絕對的優勢。某種意義上講,這種差距可以說是一種影響力的體現。

而最為之鳴不平的,莫過於對大師吳宇森名次的討論。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作為拍出[縱橫四海]、[英雄本色]、[變臉]的吳宇森,這個名次顯得有些匹配不了他的實力。

但榜單隻關注在2017年的作品,而吳宇森的最輝煌時刻是在曾經。2017年吳宇森改編日本經典作品[追捕],但這在他的作品序列中遠遠不算是他的高水平之作。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追捕]

因此無論是哪一項都不甚突出,最終貢獻58分,媒體值33分,票房35分,吳宇森拿到29.65分的總分數,只排名榜單十五位。

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對一個人出現在榜單裡感到不解。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是的,王寶強出現在去年的榜單中,王寶強在去年首次擔任導演,推出處女作[大鬧天竺]便進入榜單前二十行列。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大鬧天竺]

但是數據就是數據,客觀就是客觀。儘管王寶強不能算是一個好導演,但是憑藉著他自身超高的媒體熱度,收穫了29分的媒體分值,甚至超過張藝謀、徐克。

一直延續搞笑風格的王寶強最終拿到28.41分,躋身榜單17名。王寶強的躋身,也說明了新導演的力量,不容小覷。

在榜單50名中,兩位“新人”導演都在2017年獻上了自己的優秀處女作。憑藉[喜歡你]許宏宇獲得了77的口碑高分,持平彭浩翔、陳正道,高於葉偉信、邱禮濤。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喜歡你]

李晨則憑藉導演處女作[空天獵],也讓他在榜單中出現。[空天獵]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工作部參與制作,用最專業的技術予以補助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空天獵]

兩位新導演的成功,也標誌著華語電影正在走向多元化的發展狀態。

華語電影的風向標不再僅僅是陳凱歌、張藝謀等大家。演員、幕後轉行導演,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7年華語電影男演員權力榜TOP50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完整榜單請關注

相對於歷史榜,2017年度榜單有不小的重合,但是仍然有一些新面孔。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對於男演員來說,獨佔鰲頭的“大哥”成龍似乎不是問題,也少有人會就這點提出質疑。大哥就是大哥,不僅歷史榜穩居第一,年榜也不例外。

[英倫對決]、[鐵道飛虎]、[功夫瑜伽]三部影片不僅票房值滿分,貢獻值也是所有演員中最高的。而一座

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則讓大哥的獎項值攀升至62.5分。年度冠軍實至名歸。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英倫對決]

對比歷史榜,不難發現,在歷史榜單排名前二十的男演員中,只要在2017年有作品問世,幾乎均會上榜。

佔據演員榜單前六的成龍、甄子丹、劉德華、黃渤、鄧超、吳京,也同時出現在歷史榜中。

但是2017年的榜單並不是和歷史榜單完全重合的。評論中最大的爭議,幾乎只集中在兩個殺進榜單並且排名靠前的演員。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先說楊洋,他是榜單中唯一一位僅憑藉一部影片殺入榜單前十的90後

即便口碑值僅有54.7,但高達滿分的媒體值,足以秒殺一眾戲骨影帝。一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讓他在2017年的榜單中佔有一席之地。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再說吳亦凡[西遊伏妖篇]、[極限特工3:終極迴歸]等片的出演,不得不承認吳亦凡的票房號召力。90分高於艾倫、沈騰,僅次於[戰狼2]眾主演以及劉德華、成龍等一線。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西遊伏妖篇]

66的口碑值高過林更新,持平金城武。其實在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中他的戲份非常之少。如果是相對重要的主演,想必排名還會靠前。

其實無論是成龍、劉德華,還是吳亦凡、楊洋,他們具備相同的一層屬性,明星。

“明星”一詞起源於二十世紀初的好萊塢,它強調明星為主,電影和其它要素為輔,以此來獲得更多票房的商業手段,是世界電影發展的一個重要符號。

自2012年起,國產片保護月逐漸形成規模,暑期檔進口片份額下降,國產片需求增多。

資本的湧入也讓眾多大佬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於是,明星再一次成為了最穩妥的票房保證。

在市場的選擇下,明星的曝光和吸引力是極為重要的考量,至於演技的高低卻是排在這些之後。並且明星,是市場存在的固有規律,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篡改的。

2017年華語電影女演員權力榜TOP50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完整榜單請關注

相比和歷史榜重複度比較高的前兩個榜單,女演員的榜單還是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周冬雨作為如此年輕的榜單第一,自然被很多人質疑,但同時也有不少人看好她未來的發展,觀眾緣也算不錯。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周冬雨在2017年中,獎項、影片、票房都收穫不少,最終的各項分數都不弱。

她憑藉[七月與安生]獲得金馬影后,春季檔[喜歡你]成為票房黑馬,不僅獲得足夠的曝光度,豆瓣口碑也有6.8。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七月與安生]讓周冬雨在2017年收穫了五個電影獎提名

冬季檔的[奇門遁甲]也拿下了2.9億票房。[指甲刀人魔]則完全屬於類型之作。彭浩翔的原著加之影片的鬼馬題材,最終僅450萬元的票房並不意外。

不過,她高達99.14的媒體值,卻是榜單最高。91.36的獎項值,僅次於范冰冰位列第二。

超高的獎項和媒體值不僅彌補了她在口碑上的不足,也順利的把她帶入了2017年度女演員榜的NO.1。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范冰冰的勝利在於兩部影片,[我不是潘金蓮]、[空天獵]

[空天獵]和李晨搭檔出演的這部軍事題材力作給她帶來了40分的票房值,口碑值也有63。

而真正讓范冰冰拿到榜單亞軍的,是她的滿分獎項值。[我不是潘金蓮]為她贏得了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和金雞獎雙料女主,以及一項金馬提名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我不是潘金蓮]

相比榜單本身排名的爭議,榜單背後展現出的本質更耐人尋味。

較歷史榜,

男演員年榜的重合度高達50%。成龍、劉德華、梁朝偉等一批從香港影壇進軍內地的華語明星,仍然牢牢佔據著“統治”地位。

但女演員卻截然不同。縱觀年榜,排名前十的較多為新生代女演員。而像歷史榜中的實力派,幾乎僅靠僅有的幾部獲獎作品才得以上榜。

歷史榜中位列第一的章子怡此次僅位列第17名。2017年她僅有一部[羅曼蒂克消亡史]上映。相比高口碑,影片低調的宣發方式以及低迷的票房成績,也難以讓章子怡在年榜中取得優勢。

2017年舒淇的表現平平,春節檔[健忘村]票房口碑啞火,直到暑期檔才憑藉[俠盜聯盟]打了個“翻身仗”。也因如此,舒淇的年度總分只有37.8,甚至不及倪妮。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俠盜聯盟]

而在歷史榜中位列第三、第四、第五位的鞏俐、趙薇、張曼玉在2017年並沒有作品問世,故沒有成績。

白百何、周迅、張艾嘉,雖然也入選年榜,但三人的綜合分數實在太低。白百何總分31.2僅列第二十二,周迅其次,列第二十三。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周迅的[明月幾時有]票房、口碑也不盡如人意

宋丹丹曾在《演員的誕生》中說,“咱們國家的中老年女星,沒有什麼接好角色的機會”。的確,在2017女演員的榜單裡,幾乎全都是正當紅的年輕一代。

華語女演員更迭過快,已經成為如今華語影壇的“常態”,青年演員們戲路廣、關注度高,而較為年長的女演員們,則僅能靠固定的類型和“情懷”角色才得以獲得矚目。

鍾楚曦首次觸電大銀幕便榜上有名,僅有寥寥數部作品的林允、文淇,也憑藉亮眼的表現在榜單覓得一席之地。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西遊伏妖篇]

但實力派的惠英紅,馳騁華語影壇數十載,最終憑藉[幸運是我]、[血觀音]笑傲金像、金馬。但10.85的媒體分僅排在倒數第三,甚至低於景甜。

看看這四份榜單,就能明白2017年華語電影的水深

惠英紅

雖然如今的華語市場影片類型逐漸豐富,但仍以年輕人為主要消費群體。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故事也始終圍繞的年輕人的生活展開。

相較年長男演員更為多元化的戲路,女演員受到年齡所限,只能拘泥於“母親、老師”等長輩角色中。而受故事、題材影響,戲路越走越窄。這就是女演員榜單裡能看出的現在華語電影的現狀。

榜單不見得一定要分出個高低勝負,更並不是高的就好,低的就差,只是在客觀的數據衡量之下,通過榜單總結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這份榜單,只是通過客觀的數據,去更清晰的看到真實,發掘現象背後的本質。也許有一天,這份用做參考的榜單,會幫助華語電影走向一個更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