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柬埔寨、越南开工厂老板越来越多关闭企业甚至倒闭?

琳琳-吾辈要做淑女

此前,一些老板去东南亚开厂主要考虑的人力成本,以及当地市场开放后来的新需求的增长。过去一段时期,柬埔寨、越南这样国家的用工成本大大低于国内,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密集劳动型产业已经养不起太多的工人,有的企业又不愿意升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因此,选择到这些国家继续开工厂、搞大规模人力生产。不过,这样的用工方式也越来越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虽然工人成本还是很低,但是收取的税费会增加,企业同样面临当地法律、官员等多种因素的冲击。此外,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在国内可能失去了市场,更多的要向当地、海外市场拓展,但产品的质量,认同度同样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也与当地购买力有一定的关系。在全球化的今天,成衣、制鞋、小商品等往往是薄利多销,一旦销路有点波动,国外厂房工人受到点感染,这些工厂老板不得不关门大吉。

随着国内剩余产能不断向国外转移,目前更多的是倾向于与当地企业展开合作,避免单打独斗,输出装备和技术比直接设厂直营更加划算。在非洲,很多人都是拿周薪,可能这周还在上班,下周就不来了,因为他们一旦有了钱往往就迫不及待的消费,等没有钱再回来工作,这些观念也与国内游很大不同。在目前的东南亚一些国家,出来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也在上升,比如水资源、电力等。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海外项目是中方自己派去工作人员、运去工程机械和原材料,在当地通过合资组织生产。


财经无忌

企业的利润来自于销售收入减去各项成本,其中要素成本当中的人工工资占了一大头,因为长时间的通货膨胀背景下各个国家都会出台强制员工工资递增的法律与规定,而土地的价格及租金也会水涨船高,加上各种税费,企业成本呈现结构性上涨趋势。所以在十几年前中国加工业成本急剧上涨的背景下,许多企业纷纷到东南亚和非洲开厂,目的就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获取稳定的加工利润。

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以及全球愈演愈烈的通胀形势,加上互联网的传播导致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越来越高,不断的加重了全球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全球贸易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使得产品价格下降趋势明显,比如全球成衣销售的80%目的地是美国和欧盟,全球化的供给极大压低了市场价格,竟然同样的衣服美国的价格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

近几年,东南亚国家比如越南、柬埔寨等国家也开始了经济腾飞,通货膨胀趋势极为明显,比如越南房产价格在过去几年维持了不低于20%的涨幅,要素资源日趋紧张,企业经营叫苦连天,最直接的就是以柬埔寨为例,过去二十年人工工资上涨超过400%。

另一方面,这些从中国、日本、韩国搬迁过去的企业生产模式极落后,基本还属于传统的人海密集型作业体系,比如一件衣服就要依靠许多人工的简单劳动,导致工人生产时间过久、劳工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引发民怨;加上这些企业老板知识老化、技术进步意识和资本筹集能力不足,导致生产自动化设备迟迟不能上线,长期挤压下来,就从一开始到东南亚的大幅盈利到利、亏损、乃至破产。

应该说世界低要素资源的红利时代基本结束,想指望“低成本简单加工模式”持续经营的发展路径已经走到尽头。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进行行业的整合合并,降低企业经营负债,通过规模化经营带来红利;一是进行技术革命,通过新技术替代密集劳动力经营模式。

最为核心的问题是之前全球经济大部分属于“短缺模式”,简单加工企业日子还不错,而现在全球经济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了“附加消费模式”,讲究的是更有意思、更加多元化的新消费产品的追求,所以

企业经营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与反思,如何生产出更具有附加值的新型产品才是竞争王道。


王红英金融期货

企业主动关闭和被迫关闭只有一个原因:不挣钱。为什么这些工厂不挣钱了,我带你们看看一些数据你就知道了。

1,投资南方国家建厂的大潮

这些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考虑人力、材料等各方面因素之后,纷纷前往东南亚国家建设工厂,以节约成本,其中一部分中国企业在越南、柬埔寨建设工厂。

然而近两年在柬埔寨、越南建厂的中国老板却纷纷关闭企业,这是为什么呢?据部分倒闭工厂老板反映,是因为柬埔寨、越南最低工资大幅上涨,导致其厂方没有能力继续经营,才决定关门大吉。

2,企业关闭的数据

据统计,在柬埔寨,2016年共有70多家工厂倒闭,新开的有34家;2017年共有54家工厂关门大吉,新开的只有15家;2018年年初,仅一个月,就有9家工厂倒闭!倒闭的比开的还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3,人员工资上涨

据查,自1997年至2017年,20年来,柬埔寨最低工资从40美金涨到了153美金,每年差不多涨了11美金。2018又涨至170美金!然而,工人的工资虽然涨了。但是工人的工作效率却没有提升,甚至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动不动就罢工。然而,工人罢工,企业依旧要支付工人工资;而且,企业如果没有按时向订购商提供货物,也是要向订购商付一定额度的赔偿费的。这样一来,工厂既没有产品产出,又要支付工人工钱,还要支付订购商赔偿金,长期以往,再有资本的工厂也会宣布倒闭的。

由此看来,越来越多的在柬埔寨、越南开工厂的老板纷纷关闭企业也是情有可原了。正如“商人无利不起早”一样,没有人愿意去做赔钱的生意。

你好,商函杂并论,一个以客观视角解读商业的伪ceo


商函杂并论

一个企业的倒闭,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工资上涨了绝不会是主因。我在东莞搞过几年的成本分析,算到工资一项占成本的比例是极小的。倒闭工厂的原因关键是原材料价格的突变,造成的成本因素居多。比如我厂是做灯饰的,07年的时候,突然之间铜价从三万多/吨突然涨到九万二/吨。一根带开关的303型电源线从1.52元猛涨到3.4元,一公斤POLY水(一种做灯体造型的原材料)从9.8元涨到15.2元。一美金在核价时=8.23人民币,到收款结账时,一美金仅=7.10元等等,这些都是 的。像这种情况,能坚持下来的工厂不超过30%。

再则,像在中国的境内(比如东莞、深圳、惠州、中山、佛山、浙江、江苏、福建等工业区内),所有的工业配套设施都是应有尽有的,例如;电镀、五金、模具、铸造、压铸、热处理、电解、车刨铣磨、各种包装、印刷等等,甚至整台汽车都能在一个区域里组装出来。这些配套优势在越南、柬埔寨、非洲等就不一定做得到。如果需从外地解决一些问题,那成本就自然升高了。所以,表面上迁厂去这些地方,好像工资低,很划算。可“一瘦三肥”,得不偿失。成本基本上没有什么优势!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能成世界工厂,工资从三百到现在的三千,都还是在中国生产的原因。别的国家是学不来的!


傲视苍穹39

我对这两个国家不是很了解,单是工厂开就倒闭这里面首先就是每个国家劳动文化不一样,就拿非洲来说,工人工资是很低,单是工厂的,物流,电信,市场,物价,都是很不完善,和中国比真的差了好几个倍份,在来就是工人,他们都很现实和死板,不会考虑后来怎样,没有中国人反应快,也不喜欢吃苦吃亏这是觉对不行的,也不会为工厂困难去伸援助之手来帮你。出不出货在员工心里和他们是没一点关系的,他们要的是葫芦,不管你叶子生不生病,他们到时间你就必须拿钱出来,没钱是你的问题,每天工作8小时,加班另算,还有每天上班路费也都算给他们,星期天必须休息,要上班必须给他们拿平时上班几倍工资,还得现钱给,这就是那些老板看起来工人便宜用起来贵,而且工人没有责任感,和安全感,出来问题全是你老板买单。


光大未来207531953

我的经历告诉大家吧,相对国内来说,普工一个月的工资4000元,但在越南,大概在500元左右,还是相当低廉的。

问题是,越南人不管你忙不忙,每天八个小时准时下班,不管你忙不忙,那是企业的事,其二,业务熟练度非常低,国内愿意过去的员工几乎一个带那个,哪怕去到越南工资是国内的两倍,大多一年不到就不干了。

另外就是基础和配套,想在那边找什么材料、工具,比登天还难,最后只能国内送过去,这样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能高吗?

还有一个就是大环境,政府有心办企业,但制度和文化上远不如我们做的好,政府想开放,但瞻前顾后,想来还是邓公伟大!我话说完,谁赞成谁反对,可能就是去过和没去过的区别。


何方60418825

本人从事的正是产业地产投资开发业务,对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认识,据我跟实业企业老板沟通了解,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当地没有完善的产业链条:制造业对产业链依赖度非常高,缺乏上游的零部件,零配件,物流配送,配套金融的供应商,虽然厂是搬到东南亚了,由于产业链缺失,最后一个螺丝可能还要回中国采购,耽误时间和增加成本。

2.没有专业的产业工人:中国制造业为何能发展起来,很大一个原因是中国有国企,依靠政府的力量建立工业体系,国退民进,很多工人下岗流向了民营制造业,通过传帮带,让港商,台商有产业工人用,这在东南亚是没有基础的,基础教育普及率不高。

3.当地政府稳定性不足:中国改革开放非常支持外商投资,为他们开绿灯,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和支持,这在东南亚是不可能的,东南亚有所谓的民主,那是比较勉强的民主,然而教育普及程度却很低,整体政治不稳定。

4.基础设施无保障:例如电力供应不足,导致经常停电,互联网网速,交通运输等配套不够完善。

5.有些行业在东南亚有机会:由于全球贸易竞争,对中国有出口限制,这些产业如果在东南亚没有限制,则还有一些机会。

6.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就在国内其实才是最明智的。

工资,厂房租金等不是她们倒闭的主要原因。


产业地产投资人

不说那些什么大数据,用文字凑数的话,我认为在越南,柬埔寨开工厂关闭和倒闭的工厂多,就是因为这里的投资环境问题,一定是当地的官员办事拖拉,吃拿卡要,程序繁琐。当地百姓也不守规矩。其实在哪里,人工费指定不高,其他也高不到哪去,像美国人工费是中国的八倍,但水电费,税费,等其他方面非常便宜。这些在越南柬埔寨人工费不可能高过美国吧?所以唯一关闭和倒闭只有一条,投资环境问题。


擦边球H

作为一个中国老板,要想挣线。第一条要先学会做人,对工人要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对待,要关心工人,体贴工人,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 。工人才会为你去多生产利润。从广东,浙江搬过去的企业采用十几小时工作制不人性化。别人肯定要罢工。第二要采用先进技术,宋用自动化生产和先进企业管理方法计件工资制才能扩大利润降低成本。老板要多和工会及工人交心才能减少矛盾,多产生利润


手机用户66269680770

现代企业特别是工厂的日常生产和发展,并不是单纯的建设一个工厂就行的,还是牵涉到上下游全产业链条的配套,产业集群效应。去越南和柬埔寨这的国家投资,如果中国过去的企业,在当地有周边上下游配套的企业,那样的企业生存还是比较容易一些。如果只是当地为了招商引资给了一些优惠政策,加上当地的劳动力便宜,就过去设厂,就会发现,原材料采购成本大大增加,配套的企业要发货得从国内发过来,这样时间和物流成本就不少。可能人力资源剩下的费用,还不能冲抵这些费用。

另外就是东南亚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都很差,工业生产的水、电、公路、铁路、港口等必备条件都很差,停电停水是家常便饭,这样就很耽误生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